年芬玲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4—0047—01
語言表達能力是指小學生運用語言、文字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fā)思想、感情的能力,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說”和“寫”的能力?!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的工具性特點表明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這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石。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新課程環(huán)境下語文教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課題。
一、激發(fā)表達興趣,讓學生敢說、愛說
興趣是激發(fā)學習的動機。在聽說訓練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造說話的條件,不斷喚起他們愿說的欲望,使學生主動聽、積極說,且養(yǎng)成愛說的習慣。訓練內容上,應選擇新穎、富有情趣、詞語通俗易懂的內容。訓練方法上要注意多樣性、靈活性,根據(jù)學生好表現(xiàn)、好勝的心理,可以多采用競賽型語言訓練。教師應講究說話的藝術性,做到語言清晰、明確、簡煉,不含糊,不拖泥帶水,說話要有節(jié)奏感,富有表現(xiàn)力,讓學生情緒上受感染,在牽動學生的情感中使其情不自禁地加入語言訓練中來。
二、培養(yǎng)傾聽習慣,以聽促說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接受知識方面,聽視兩者結合,即又聽又看,獲得的知識能記住65%。傾聽是細心聽、專心聽的意思,傾聽不僅是要聽,而且要集中精力去聽,并參與到講話者的思想里去。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傾聽教師講解、傾聽別人發(fā)言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學會聽課,會使課堂教學更優(yōu)化、更出彩。
三、找準訓練點,多形式、多渠道地進行語言訓練
低年級的教材有一個顯著特點,即一篇課文中的幾個段落句式大體都是相同的,可以設計仿說、仿寫訓練。找準這樣的訓練點,進行隨堂表達練習,讓學生多說,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中學生冒出來的好詞好句要及時表揚肯定,倡導學生嘗試運用常用的關聯(lián)詞、四字詞語等說話,擴大積累,教師要重視每個學生的表現(xiàn),鼓勵學生的點滴進步。訓練方式上,要采用多種形式,有機滲透在字、詞、句、篇各個教學時段,多渠道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
四、在活動過程中抓住契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
教師要結合學校開展的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口頭語言表達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善說”,即讓他們說得清晰,說得明確,說得有條理。如,學校社團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展,蒲公英圓夢行動,經典誦讀活動,以及結合重大節(jié)日舉行的一些新穎別致的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積累,每次活動結束后,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說一說自己的體會、認識、感悟、想法等,通過這些活動的參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將會得到有效提高。
五、倡導海量課外閱讀,為說話寫話奠定基礎
課外閱讀有利于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教師要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定期召開讀書交流會、好書推薦、讀書心得交流等,讓學生展示、交流自己通過課外閱讀所獲得的新信息。倡導學生海量閱讀,多給予學生積極的評價,激發(fā)學生深入地廣泛地閱讀、交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為說話、寫話、習作奠定扎實的基礎。
六、大聲朗讀,讓學生自信地表達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朗讀的巨大作用,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朗讀訓練中,不但使自己的口頭語言表達得更規(guī)范,還能把朗讀“內化”和“運用”,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更加深化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閱讀方式上極力倡導大聲朗讀,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記憶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要求學生每天都要將課文或者美文的朗讀錄音發(fā)到班級QQ群或微信群里,教師和學生可以互相監(jiān)督、互相評價、互相糾錯。這樣的活動長期堅持,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都能得到較好的鍛煉。
總之,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要善于把握時機,從生活實際入手,深入挖掘教材,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循序漸進,有步驟地進行指導,逐步使學生做到有話可說,有話想說,為中高年級有話可寫打好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