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 要: 隨著小學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當前小學教育更加注重現(xiàn)代化教育。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本文就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研究討論,并提出相應教學建議。
關鍵詞: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 多媒體 教學情景 教學策略
將多媒體運用于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當中,能夠豐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內容,利用音樂能夠有效豐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形式,為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此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當前小學品德教育工作中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融入情感,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夠融入具體情境當中,有效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
一、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借助相應的影視作品,進一步深化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通過相應的影視作品,有效加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認識,拓寬學生的學習范圍,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例如: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加強學生對土地的認識,在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入相應的圖片及有關土地農作物的影視作品,讓學生在具體教學情境中感受土地給我們生活帶來的重要影響。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放映農作物生長過程,幫助學生感受土地是如何孕育我們的,深入實際生活,有效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實際上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當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且能夠積極探究,積極思考,讓學生在具體教學環(huán)境當中深入思考,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我們的地球》教學中,為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結合實際生活現(xiàn)象,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建相應的教學內容,使得學生能夠深入探究。還可以讓學生觀影,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結合小組交流、合作學習等多種方式有效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與他人溝通交流的過程當中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進一步強化解題能力,滲透環(huán)保意識,從日常生活當中點滴小事做起,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
二、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方式
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音樂有效強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課堂的趣味性,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以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當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不斷探究以有效提升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質量。事實上,在傳統(tǒng)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當中,主要通過教師講解相應的教學內容,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使得學生能夠跟隨老師的思維學習。隨著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這種教學方式在當前小學品德教學過程當中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借助多媒體技術,利用音樂加強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工作,能夠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效增強學生對相應教學內容的認識,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借助音樂進一步強化學習效果。例如,在走進民族大家庭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播放各個民族不同的音樂,帶領學生領略不同民族的藝術文化之美[1]。在欣賞音樂的過程當中,有效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加強學生對各個民族的認識。更主要的是在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當中,為了增強課堂的有效性,教師要結合時代發(fā)展特征,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問題情境及感情情境,以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使得學生從“讓學”向“樂學”有效轉換,以為學生的學習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有效增強學生的主觀幸福感,增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效果。例如,在《和睦相處》這一課教學過程當中,可以結合學生在實際生活當中常見的問題,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相應的教學環(huán)境。例如兩位同學在一次吵架之后再也不說話,或者在日常生活當中你爭我斗,互不禮讓??梢越柚嗝襟w技術將其制成Flash動畫,讓學生在觀影過程當中全面強化規(guī)則意識,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的日常行為。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以有效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質量。
三、利用多媒體將信息生活化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結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教學,要求教師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式且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相應的教學內容生活化,除了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之外,有效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推進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例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將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實際生活呈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能夠聯(lián)系生活當中的具體事例,進一步加強對其行為的約束,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實際上利用多媒體將相應的教學內容生活化,能夠有效加強課堂互動,且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有效加強對相應教學內容的認識,強化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效果。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每一章節(jié)的內容都蘊含著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則要求教師在教學環(huán)境當中借助媒體技術進行有效的課堂小結,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化相應的學習內容,且結合實際生活有效擴展,使得學生能夠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帶著新的問題走出課堂,在日常生活中自主探究,有效增強學習效果。例如,教學《我的爸爸媽媽》時,在正式上課之前,可以讓學生描述自己的爸爸媽媽,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爸爸媽媽和自己發(fā)生的點滴小事,教師可以將學生口中描述的自己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點滴小事制成課件,以重點突出生活細節(jié)及父母在行為舉止當中透露出對孩子的愛。讓學生通過相應的教學課件,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且有效引導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響應父母的愛,有效增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果。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且能夠考慮到學生的認知心理,全面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當中,有效增強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的有效性。
四、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
小學品德與社會知識往往敘事性不強,大都比較抽象化與書面化。大多數(shù)小學生并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并不具備嚴謹?shù)倪壿嬎季S提升體系。因此,在知識記憶過程中,運用死記硬背的形式進行記憶,往往很難掌握品德與社會知識,很難將知識變成自己思維的一部分。將信息技術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使過于抽象化與書面化的歷史知識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使那些比較晦澀難懂的社會知識變得更加簡單易懂。教師應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使學生融入課堂教學氛圍當中,真切體會到發(fā)生這些社會事件的根本內涵,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加深學生對品德與社會知識的記憶。例如,在學習愛國主義這部分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炮子謠》,并且將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影視資料展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引導學生觀看《南京條約》香港割讓圖、鴉片戰(zhàn)爭示意圖等,使學生在感性的層面上認知歷史,從而有效提升對品德與社會知識的學習熱情。
五、結語
在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工作當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有效加強基礎課程教學工作,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有效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全面加強對學生的基礎教育工作。在當前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夠結合多媒體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且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有效加強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認識,以提高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梁帶基.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A].教育教學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18年版第一輯)[C].2018:2.
[2]王銀雪.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情境[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7(08):32.
[3]陶玉芳.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情境[J].學周刊,2014(1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