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是一個難點。我們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整合古詩詞信息,使他們從更深的層次理解古詩詞信息,更好地呈現(xiàn)背景資料,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guān)鍵詞:古詩詞;語文素養(yǎng);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2-0110-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2.101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精粹。古詩詞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夯實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還能夠使我國的優(yōu)質(zhì)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但是縱觀當前的公開課教學,很少涉及古詩詞,古詩詞教學總是被教師當做一個簡單、機械的“翻譯課”,沒能幫助學生領會到古詩詞的魅力所在,也沒能將古詩詞蘊含的豐富意蘊滲透到學生的內(nèi)在意識之中。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選擇一些與學生內(nèi)在認知思維相近的教學策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動力,使古詩詞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整合古詩詞信息
要想讓學生從更深的層次去體悟古詩詞的內(nèi)涵,我們必須讓他們?nèi)骊P(guān)注詩人。但是,在當前的古詩詞教學中,很多教師對詩人信息的呈現(xiàn)方式所采取的多數(shù)是直接揭示和生硬的告知,或是讓學生收集資料,采取機械的共享方式。這種方法沒能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他們只能被動接受。因此,我們要選擇巧妙的方式整合詩人的信息,將其與古詩詞的核心進行巧妙的鏈接,使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長足的發(fā)展。
如學習李白所寫的《望廬山瀑布》時,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境,我就為學生設計了一個“以詞串猜詩人”的游戲。首先,我將一些詞串寫在了黑板上,分別是:青蓮居士、唐代、《古朗月行》。然后,我讓學生來猜一下哪個詩人與這些詞串相符。學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這些詞串上,老師還沒說完,他們就紛紛叫出了“李白”。雖然學生說出了正確答案,我也沒有就此停手,而是帶著他們一起將猜測“升級”:“請大家來猜一猜,老師還準備了哪些和李白有關(guān)的詞呢?”學生紛紛舉手想要回答。有的學生說是“喝酒”,因為喝完酒,李白就會詩興大發(fā),寫出更加精彩的詩歌;有的學生說是“詩仙”,因為李白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所寫出來的詩就像仙人一樣虛無縹緲。最后,我利用多媒體的幫助將《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呈現(xiàn)在了學生面前,并結(jié)合學生所提出的關(guān)鍵詞“詩仙”,向?qū)W生提出了新的核心問題:“請大家讀一讀《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找出一些具備‘仙氣的詞語?!边@樣,本次的課堂教學過程就成為了一個體味“詩仙”的“仙味”的過程,學生在探尋的過程中也有了很多的收獲。
二、理解古詩詞信息
古詩詞距離學生當前生活的年代比較久遠,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因此,很多古詩詞他們理解不了,必須依靠教師的講述。但是,如果教師的講述過多,學生的思維就無法深入古詩詞的內(nèi)里,對古詩詞產(chǎn)生深入的體會。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著為學生設置一些認知沖突,幫助學生激發(fā)思維,體悟古詩詞的內(nèi)核,并借助教師的點撥,探入文本深處的內(nèi)容。
如學習柳宗元的《江雪》時,其中有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我先這樣描述了這句詩:“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看到了一千座山,一萬條小路,看來,作為著名的大詩人,柳宗元不僅能寫出一首好詩,他的數(shù)學也學得很好?。∷軌虬炎约嚎吹降纳胶托÷窋?shù)得非常清楚。”話音剛落,學生就議論起來,他們迫不及待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師,您說的不對,千山和萬徑只是一種夸張的說法,并不是詩人真的看到了一千座山和一萬條路?!苯處熆隙藢W生的發(fā)言,并給予了一定的表揚,并讓學生認真體會這句詩中的“夸張”之意,明白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有的學生說:“千和萬就是表示山和路非常多,它是一個大概的數(shù),不是準確的數(shù)?!苯處熗瑯舆M行了表揚,并讓學生試著讀出古詩中的山之多、路之繁。
在本次的教學過程中,我采取的是故意示弱的方式,以引導學生的思維,使他們積極思考,理解古詩中的信息,這樣,學生對于“千”和“萬”這兩個數(shù)字的理解就變得極為通透了。除此之外,學生的認知積累也變得更為豐富,從更深的層次體會到了下雪天所給人帶來的那種蒼茫與荒涼之感。
三、呈現(xiàn)背景資料
古詩詞都有著獨特的時代印記,也蘊藏著詩人的故事。要想使學生真正地體會詩歌的內(nèi)蘊,就要幫助他們探索詳盡的資料。為了避免生硬地呈現(xiàn)資料,我們可以為資料包上一個故事的外衣,以趣味濃厚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以《漁歌子》為例,詞人張志和有著悠閑自得的心理和淡泊名利的胸懷,為了幫助學生體會到這一點,我就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張志和的愛好就是釣魚,他常年出去釣魚,很少回家。哥哥為了勸他回家,避免他釣魚時出現(xiàn)意外,就為他寫了《漁歌子》這闋詞?!疤?,洞庭山,狂風浪起且須還。”一個“且須還”就能夠讓我們體會到哥哥對弟弟殷切召喚之情。但是張志和并不想回去,他也寫了一首《漁歌子》,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闋詞,用來回應哥哥。
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表現(xiàn)的興趣盎然,他們也體會到了詞作之中所蘊含的真情實感,這也為他們體會詞作內(nèi)核奠定了基礎。
古詩詞的價值文化極為豐富,它的認知規(guī)律是非常獨特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要以詩詞的特質(zhì)為依托,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使古詩詞教學猶如“變臉”一般,新鮮、有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使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敏.淺談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審美體驗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shù)刊),2012(3).
[2]李慧.試論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方經(jīng)貿(mào),2010(12).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呂雁虎(1978.2— ),男,漢族,甘肅會寧人,小學一級,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