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嬡 艾道亮
【摘 要】寫作是語文中的重點難點,在語文的考試中占據較大的分值,在語文的知識遷移利用中,寫作能力也往往關聯著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邏輯構建能力、思維發(fā)散能力、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等,是語文教學中的核心要素,但往往語文的作文解讀時間占據整體的語文互動時間很少的一部分,學生在創(chuàng)作中只能隨波逐流,以千篇一律的形式展現語文的內容,搭建的情境老生常談,語言的運用也較為單一死板,內容枯槁無法引起讀者的共鳴,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只關注學生的作文思維視角是否新穎,而忽視在作文教學中契合學生的理解引出命題,單向化的知識傳遞,沒有被學生及時接收,知識互動較差,學生的作文水平停滯不前,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辦法,在新時期導入多元化的教學評價,讓作文課堂充滿生機。
【關鍵詞】創(chuàng)新教學;語文寫作;應用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221-01
引言
語文的寫作中學生的表現差異較大,部分學生的創(chuàng)作內容可供作為例文參考,部分學生的作文始終較為蒼白無力,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創(chuàng)作反饋,針對化的展開作文的講評,心中有一桿秤,在作文的課堂上,給予學生自由的表述機會,提出作文教學的新鮮思路,快速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領學生走出認知的誤區(qū),消弭學生的作文認知障礙,使得學生在作文表達中盡情的闡述自己的真情實感,拓展視野提高語文的素養(yǎng)。
一、提供寫作平臺
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按部就班的結合教材的要求,簡單的布置一個命題讓學生課后去自主完成任務,學生始終處于創(chuàng)作的茫然狀態(tài),對作文抱有排斥心理,新時期的創(chuàng)新教學,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寫作的平臺,同時提供寫作的靈感。例如:小學較為常見的題目“童年趣事”,教師扔下這個題目就對學生放任自流顯然制約了學生的思維延伸,教師先不公布今天的任務,而是引導學生回想:“你們一年年的長大啦!長大什么感覺?。俊睂W生也紛紛自由的表述:“長大了媽媽要我自己洗襪子”、“長大以后頭發(fā)也變長了”、“長大了學習的知識也更多了”……教師繼續(xù)追問:“長大后你們有什么煩惱?有什么開心的事想要和大家分享嗎?”學生有的說:“長大后可以自己獨立出去玩,找朋友一起捉迷藏”教師鼓勵他:“捉迷藏怎么玩的?有意思嗎?”學生頓時滔滔不絕的開始描述游玩的場景,臉上洋溢著喜氣,還總是填充遺漏的一些細節(jié):“對了,還有……”還有的學生說:“我有一次幫助媽媽打掃衛(wèi)生……”他們總有一些快樂的過往,在經過幾個學生的暢想后,其他學生也順應思路回想到自己身邊相似的情境,這時候教師趁熱打鐵;“童年有很多美好的經歷,也在成長中遇到了很多的煩心事,但我們應該多記住開心的事,將開心的經歷記錄下來,將不開心的經歷忘了吧!大家課后將童年有趣的事,難忘的事,感到有意義的事寫在筆記上,以童年趣事為主題,寫的有意思的話我們一起在班級中分享怎么樣?”這樣一來作文的任務布置變?yōu)閷W生的生活記錄,打破了學生先入為主的逆反情緒,學生寫作的熱情逐步提高。
二、促進素材積累
學生在寫作時常常無話可說,他們積累的語言文字不多,想要表達自己的情緒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字眼去形容,寫出的文章多是流水賬,教師應幫助學生強化積累。制定“每日一讀”計劃,每天都應推進閱讀任務,哪怕只是一小段,也應在閱讀中提出自己的見解,將看到的有意思的詞匯、語句的運用、情感的表達方式記在腦海中,除了通過文本的形式汲取語文的知識外,教師還應強化學生的觀察,例如:今天的天氣怎么樣?也沒有發(fā)現什么不同?今天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怎樣?身邊的同學都有什么變化?以細致入微的觀察力和多視角的分辨力,使得學生累積語文的素材,拓展學生的視角看到平時沒有注意的一些有趣的事,將其應用到作文里,結合自己的所見所感與在閱讀中累積的知識學以致用。
三、引導思維發(fā)散
搭建好了創(chuàng)作的基礎,就應強化學生的思維互動,使得學生思路變得獨立化,不再人云亦云的分析問題,合理的應用素材表述自己的觀點。例如:寫“冬天的景色”學生多是想到了雪景、紅梅、滑冰等,一些學生僅僅就是圍繞景色去描述,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冬天那么冷,很多的花都凋零了,但我們依然能夠玩得快樂,仍舊有植物在冬天生長,你有什么感想嗎?學生這時候才恍然大悟,將寒冷的冬天與自己火熱的心情對比,并感嘆生命的堅強,在任何的場景中都能夠綻放美麗,一些學生甚至在教師的指引下寫出了較為深刻的文章,通過植物頑強的生命力,利用植物的一抹景色表述了對生命的尊重,還有的學生寫了自己滑冰的游玩經歷,想到自己一次次摔倒又爬起來,給自己加油,相信自己在以后的學習上,也能夠像滑冰一樣,雖然身處于寒冷的冬季,但只要求堅持總能夠獲得成功。這樣的作文不僅容易感動彼此,也讓學生看到了寫作的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的教學中,創(chuàng)作始終是學生的“心病”,他們找不到思路也缺乏語言的累積,教師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多鼓勵多表揚,看到學生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潛能。
參考文獻
[1]欒首艷.小學語文寫作創(chuàng)新教學之我見[J].魅力中國,2014,(25):212-212.
[2]白艷霞.實現小學語文作文創(chuàng)新教學三部曲[J].考試周刊,2014,(88):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