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春華
【摘 要】《淺談語文閱讀教學》一文是專對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來的一些粗淺策略。目的在于與同行們共同探討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方法。本文是根據(jù)新課改中《語文課程標準》的一些理念以及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積累的一些經(jīng)驗而撰寫的。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體驗性;探究性;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3-0208-01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整個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進行閱讀教學呢?我個人認為應先找出弊端,再對癥下藥。
一、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許多弊端
1.教法不當,以教師瑣碎的講解為主,把血肉豐滿的課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識拼盤。阻擋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
2.學法不當,不讓學生認真閱讀,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無意義、無必要的,甚至是荒唐的練習中,或是無任何探究意義的問題解答中。
3.不尊重學生的個體感受,以所謂的“標準答案”唯命是從,僵化了學生的思維。
4.學生的閱讀面窄,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種種因素制約,很少讀文學名著及報刊雜志。
5.考法不當,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1.體驗性閱讀教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遍喿x教學中存在多重對話,如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這些都為學生的個性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學生個人我們就必須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內(nèi)容做出個性反應。如對文本的意義,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對自己特別喜歡的部分做出反應。將自己的感受與文本的意圖進行比較。如教《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一課時,教師針對“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边@一名句發(fā)問,“司馬遷就此一死,以捍衛(wèi)做人的尊嚴,對一個封建士子而言,難道不是重于泰山嗎?”教師鼓勵學生再讀、體會,學生憑借自己的閱讀體會及生活感受駁倒教師的發(fā)問:“不同的人心中的泰山是不一樣的?!边@是多么精辟的感悟啊!這才是學生的獨特感受呀!
2.探究性閱讀教學法。
探究性閱讀是開放性閱讀,它的閱讀渠道不僅在課堂上,也在課外,我們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學生的生活實踐等渠道。探究的起點是問題的提出。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后,可以根據(jù)內(nèi)容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或是在表達上提出問題。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蔽覀冏鳛樘骄啃詫W習的導師,應先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促使他們自己去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做到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圍,促進探究的開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掌握探究的方法,交流探究的內(nèi)容,總結(jié)探究結(jié)果。學生一旦養(yǎng)成探究的習慣,就能促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并將對他們終身學習,終身發(fā)展有好處。
3.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屑て饘W生的興趣,我們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教學。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以下幾種方法:
3.1 趣味性導入。
俗話說的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蔽覀兝蠋熒险n,不能天天都用這樣的開場白:“今天,我們學習第幾、第幾課,請同學們翻開多少、多少頁?!边@樣直接扼殺了學生的好奇心,還抹滅了孩子心中的期待。所以,好的導入方法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好方法。趣味性導入多種多樣,有講故事導、問題導入、音樂導入等。如上蘇教版第四冊中的《沉香救母》一課時,可用故事導入法,在上第五冊中的《讓我們蕩起雙槳》一課時,可用音樂導入法等。
3.2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
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堂”。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激起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表現(xiàn)出喜歡學的情感,產(chǎn)生了這種情感才會密切學生與知識的關系,學生才會產(chǎn)生愉悅、興奮乃至追求成功的渴望。心理學家實驗表明:許多人在一起活動,可以提高活動效率,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我在上蘇教版第四冊中的《狐假虎威》一課時,通過讓學生當小演員的活動方式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生要上臺表演了,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課文主要詞語的意思。這就激起學生樂意讀的興趣。我選了一個學生演“狐貍”,一個學生演“老虎”,其他同學當“白獸”,我則讀旁白,這一下同學們的興趣可濃了,在熟讀課文之后,個個爭著演狐貍和老虎。課本劇開演之前我真擔心二年級的同學表現(xiàn)不出狐貍的狡猾、神氣活現(xiàn)、大搖大擺、和老虎的半信半疑、東張西望。表演結(jié)束后,出乎我的預料,他們的精彩表演告訴了我,他們已經(jīng)完全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了。這一次活動非常成功,學生也在興致盎然中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
3.3 多用鼓勵性語言。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多用鼓勵性語言,也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此法我屢試不敗。例如我在上《小稻秧脫險記》一課時,在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時,當學生讀完“快把營養(yǎng)交出來!”后。效果不是很好,我卻說:“你讀得挺好,但你太溫柔了!能不能兇一點。”學生在得到肯定后,就更有信心了,興趣也更濃了,當他再次讀完后,效果不錯。于是我說:“你真厲害!一下子就理解了‘氣勢洶洶這個詞的意思了?!逼渌瑢W早已躍躍欲試,把小手舉得高高的。他們是多么希望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一番,多么想得到老師的贊揚和鼓勵啊!有時候就是那么看似普通的話語,就能輕而易舉地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點燃他們內(nèi)心的求知欲望。
總之,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以學定教,以人為本”,帶領學生走出教材,走進社會生活,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和心理體驗,尊重他們的個體感受。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