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師妹
【摘 要】一直以來,閱讀和寫作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教學內(nèi)容,且二者關(guān)系密切。目前,讀寫結(jié)合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重視以讀帶寫、鼓勵以寫促讀、拓展課外閱讀及強化評價體系這四個方面入手,以切實提升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以讀帶寫;以寫促讀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的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讀與寫關(guān)系密切,二者相輔相成,兼顧二者方能讓各自的學習效果最優(yōu)化,學生只有在進行大量的閱讀之后再進行不斷的寫作,讀寫能力才能同時得到不斷的提高。然而,當下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空有不俗的閱讀量,卻仍寫不出好作文,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師沒有理清讀與寫二者之間的關(guān)系,將二者分開教學。我們的課表及所使用的教材將閱讀課與作文課分開,加之部分教師缺乏讀寫結(jié)合的意識,這就造成了讀與寫時空上的分離,學生在閱讀課上的習作時間十分有限,談何“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呢?所以,如何讓“讀寫結(jié)合”成為語文教學的基本手段,有效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是擺在眾多小學語文教學面前的一大課題。對于這一問題,筆者已有一些實踐研究,下面且談談一些淺見。
一、明確讀寫關(guān)系,重視以讀帶寫
讀和寫實際上是輸入和輸出的關(guān)系,其中讀又是寫的基礎,讀是一個全方面吸收的過程,而寫又是從讀中汲取養(yǎng)分。閱讀對學生的幫助不勝枚舉,閱讀能夠鍛煉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提高學生的審美情緒,培養(yǎng)學生辯證的思維方式;閱讀能讓學生接觸到目光所及之外的大千世界,使學生拓寬視野、積累知識、拓寬知識面、提升文化素養(yǎng);閱讀能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文學類別與文章樣式,讓學生見識到語文的魅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各方面的借鑒。而且有的文章本身就是在傳授寫作的規(guī)律與方法,這些都能使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以此為階梯,向更高的目標攀登。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閱讀,以讀帶寫,促進學生善讀課文,將重心放在摹寫文章內(nèi)容上,學生的寫作能力定能在此過程中自然提升。
在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描寫父親神態(tài)的語句來揣摩父親此時的心理活動。例如:通過描寫父親外貌的句子,體會這位父親的堅毅與偉大的父愛;抓住描寫父親挖掘時間長、挖掘過程艱辛的句子,讓學生感受父親執(zhí)著的信念以及他為了救兒子所克服的重重困難,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這樣的教學過程能夠讓學生學習通過外貌、動作和語言等特點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教師可在課上或課后讓學生練筆,運用自己學習到的寫作方法來寫人,之后再對學生的寫作成果進行統(tǒng)一講評,如此一來,學生的寫作水平便會在閱讀的基礎上得到明顯提升。
二、鼓勵以寫促讀,拓展學生閱讀
寫作是一種重要的表達手段,寫作還能達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與運用的過程。雖說寫作與數(shù)學解題都是學習完知識之后的實踐過程,但二者之間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數(shù)學解題更側(cè)重對公式定理的熟練運用,而寫作不但要求學生知道怎么寫,還要解決寫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寫的問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詞匯,甚至是文章結(jié)構(gòu),都會受平時閱讀的影響,有的學生還會刻意借鑒或模仿閱讀過的文章。
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布置給學生一個作文命題后,可先讓學生在腦海中構(gòu)思,然后擬定寫作提綱,再根據(jù)要點去廣泛搜集寫作素材,豐盈自己的文章。這就促使學生為了寫好作文而去閱讀別人的作品,能夠促使學生將讀來的知識內(nèi)化成自己的知識,這種以寫促讀的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還能夠提高學生處理資料、提煉信息的能力,能夠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與分析思維能力。
三、拓展課外閱讀,夯實讀寫基石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當拓寬學生的學習面,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語文材料,讓學生通過大量的語文實踐,把握運用語文知識的規(guī)律??梢哉f,學生的閱讀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寫作的寬度,而他們閱讀的質(zhì)量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寫作的厚度。小學是學生構(gòu)建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才能為他們的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雖然教材的文章都經(jīng)過專家的精挑細選,都是最適合各個階段學生閱讀、學習的內(nèi)容,但僅通過幾本薄薄課本的學習,難以提升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難以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不斷獲得新的體驗、收獲新的寫作素材、習得新的寫作手法,夯實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基石。
對低年級學生而言,課外閱讀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興趣為主,教師可組織學生集體閱讀《小王子》《愛的教育》《木偶奇遇記》等趣味性較強的書目;而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課外閱讀則要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讀書理想為目標,教師應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推薦給學生適合的閱讀書刊,拓展他們的閱讀范圍,例如:可以讓學生集體閱讀《智慧的背囊》《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改變一生的勵志故事》等。在讀書活動中,學生不能只讀不寫,教師應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積累,將自己看到的好詞好句摘錄到摘抄本上。除此之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及時將自己的感悟轉(zhuǎn)化成書面文字,這樣才能促進學生讀寫結(jié)合、讀思結(jié)合。
四、強化評價體系,和諧師生關(guān)系
評價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價具有導向、激勵與喚醒等功能,教師不能忽略對學生的評價與激勵。小學生特別在意教師對自己的評價,對部分學生而言,教師對他們的評價甚至成為了他們今后表現(xiàn)的“風向標”。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教師應遵循以表揚鼓勵為主的原則,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樹立學生的寫作自信。教師在評價之前應俯下身來欣賞學生的作品,站在學生的角度欣賞他們的作文,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多一些激勵,少一些批評,這樣,學生才會有寫好作文的信心。除了教師之外,學生還重視家長的評價,因此,教師可以突破傳統(tǒng)評價方式的限制,邀請家長加入到評價系統(tǒng)中,讓家長評價孩子的作品,鼓勵他們將自己的閱讀感受寫在學生的寫作本上。這種評價方式無論對老師還是家長,都是一種激勵,在老師與家長的共同激勵之下,學生在寫作方面定會有更好的表現(xiàn)。
共性與個性兼顧原則是教師在評價時應當遵循的另一原則,教師除了要對學生寫作材料的選擇、篇章結(jié)構(gòu)的安排等共性問題進行評價外,還要對學生的遣詞造句等個性語言的表達進行評價。教師應摸透每個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語言風格,再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應的作品,促進學生深化自己寫作的厚度,提高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
讀寫結(jié)合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向,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及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有重要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長期堅持才能收獲成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重視以讀帶寫、鼓勵以寫促讀、拓展課外閱讀及強化評價體系這四個方面入手,并持之以恒地堅持下去,切實提高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能力,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春梅.活用教材資源,實現(xiàn)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67-67
[2]軒梅.小學語文教學讀寫結(jié)合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1):122-122
[3]胡春梅.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實踐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