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的知識有趣多變,情境中蘊含的語文情感層次深厚,但是小學生對語文積累較為淺薄,自主進行聯(lián)想過程中容易走進認知誤區(qū),出現(xiàn)答非所問的情況,造成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逐漸降低,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創(chuàng)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領學生展開語文的思辨可以通過合作的模式,在合作中圍繞語文的核心點獲得思維的遷移,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教學;全面發(fā)展
顧名思義合作學習就是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進行明確的責任分工,且相互進行學習。合作教學模式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為主,讓學生積極自主的進行學習,同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進行分組交流討論,不斷提高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而且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小組成績作為評判標準,極大限度地激發(fā)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學工作者要不斷變換自己的教學方式,合理的安排教學內(nèi)容,保證合作學習的課堂效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一) 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如今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且家庭條件優(yōu)越,所以從小便養(yǎng)成了不團結、自私自利等不良品格,合作學習重在合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小組,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習,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 意識,促進其良好品格的形成。
(二) 合作學習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信心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心智還未完全成熟,自信心也未完全建立,他們都渴望被教師表揚,但是課堂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關注到每個學生。合作學習可以使每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討論當中,教師關注一個小組便是關注了每一位學生,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其健康成長。
(三) 合作學習能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語文不屬于思維課程,課堂氣氛難免沉悶,學生對語文缺乏興趣是家長和教師都比較頭疼的一件事。通過小組討論活躍語文課堂的氣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參與到語文課堂之中,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興趣,促進其學習能力的提高。
二、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方案
(一) 設置趣味問題
語文課堂通過趣味問題導入,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學生的熟知情境著手,牽引學生走進未知的語文世界,由淺入深的探究語文的內(nèi)涵。例如:教學“兩只鳥蛋”時,從學生的喜好出發(fā)提出設問“孩子們,你們喜歡小鳥嗎?你們知道這些美麗的小鳥是從哪里來的嗎?”學生們都七嘴八舌的進行討論,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展開合作情境模擬,讓學生以同桌兩人一組,互相模仿小鳥的生活習性,學生們通過想象創(chuàng)建情境劇情,他們的思維天馬行空,雖然表達的話語還有些稚嫩,但經(jīng)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都在合作中展示了自我,通過同桌的互相幫助,將語言梳理得更加流暢,體驗到合作的趣味。課后學生也習慣性的利用情境表演去感受語文,并將合作的精神延伸到課外,教學的效果事半功倍。再比如:教學“坐井觀天”時,教師鼓勵學生課后通過合作展開模擬,并結合文章的情境填充人物,學生們集思廣益的通過文本填充故事情節(jié),塑造了很多立體飽滿的動物形象,有的學生說青蛙出去后,遇到了一個公主,公主親吻了青蛙他變成了王子,原來他的記憶被消除了,他是城堡里的王子,學生巧妙地將坐井觀天與青蛙王子的故事結合起來,可見只要教師創(chuàng)設輕松自由的合作表達空間,學生的想象力是多么的富有生趣,在合作中潛移默化的啟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夠將知靈活化,在對文本中心思想深刻的體驗基礎上延展思維獲得創(chuàng)新靈感。
(二) 靈活構建小組
組成小組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學生經(jīng)常和同桌、前后桌展開合作,雖然已經(jīng)形成了合作的默契,但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甚至習慣性的和前后桌討論與語文無關的問題,教師可利用分層的形式構建合作小組,因材施教使得學生在合作中不僅展示自我的優(yōu)勢,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推選小組長,選擇小組的發(fā)言人等,教師應充分地了解學生的性格,比如有的學生性格羞澀,雖然有很多新奇的點子,但很少發(fā)言表述,教師可以鼓勵該生作為發(fā)言人,說一說小組合作的經(jīng)過,最終獲得的結果是全組的智慧,學生逐漸的也能夠在課堂上大膽的表達,語文的合作教學不僅要夯實基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散,還可以通過合作的形式讓學生改變自己的一些不良習慣,樹立語文的學習信心。
(三) 展開合作競爭
經(jīng)過一段時間學習后,教師可結合語文的同類元素展開合作競爭,鼓勵學生進行思辨,通過兩個小組的課堂辯論,從不同的視角進行語文的思考。例如:教學“小柳樹和小棗樹”時,學生一方代表小柳樹發(fā)言:我們柳樹,另一方代表小棗樹發(fā)言:我們小棗樹……兩方展開爭辯,在這之前教師可以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小柳樹和小棗樹的信息,讓他們對小柳樹和小棗樹有足夠的了解,互相辯論誰更好,最后兩組在教師的指引下成為好朋友,大家一起手拉手建立綠色的家園,通過辯論的過程對小柳樹和小棗樹的習性特點有更多的了解,另外教師可展開“閱讀合作分享、合作詩詞接龍、合作游戲寫字”等,以合作的模式熟悉更多的語文詞匯,拓展語文的課外名篇佳句,強化學生的語文積累。
在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應敢于創(chuàng)新,以學生為主導地位,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融入合作學習的思維模式,將其思維模式運用到的教學當中,使得學生對閱讀興趣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將合作學習的精神和意識應用在課堂當中。合作學習雖然在教學過程中有一定的優(yōu)點,但在教育的領域還是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教師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并作出合理的應對措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陸江婷.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語文課內(nèi)外,2018(25):369.
[2]毛萬平.探討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23):277.
[3]白立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外交流,2018(32):171-172.
作者簡介:
張麗,重慶市,重慶市渝北區(qū)寶圣湖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