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體育教學要在教學改革的要求下,摒棄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遵循“以學生為本”的觀念,搜集學生的個性信息,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取向,充分挖掘學生能力,促使學生個性良好發(fā)展,對教學目標和教學方式進行更新和完善,以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初中開展體育教學活動,重視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個性需求。鑒于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性,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要求,采取適應性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個性;發(fā)展;促進
一、 針對學生個性需求進行初中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個性受遺傳、教育、家庭教養(yǎng)方式、早期童年經驗等多個情況的影響,個性是在遺傳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社會環(huán)境和實踐的影響,進一步形成的。在大學期間,學生個性還不是很穩(wěn)定,作為個性發(fā)展的關鍵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在后天多種影響的因素下,教育因素起主導作用,通過后天體育教學可以更正個性中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的素質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下,教師忽略學生的個性需求,以班級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進行統(tǒng)一的授課,只為單純?yōu)榱私虒W目標忽略了教學的意義。在教學改革的影響下,各初中都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改革相當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種要求下,就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個性,正所謂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體育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教學,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富含多種方法,通過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掌握運動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個性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因此,初中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個性需求,提升教學效果。
二、 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措施
(一) 主觀能動性的培養(yǎng)
主觀能動性具有兩方面的特性,其主要是表現(xiàn)在個體主動的認知客觀的世界,在認識客觀直接之后,進一步地去改造這一客觀的世界。在實際的初中體育教學當中,老師們要盡可能地將二者融合入在一起,并提升二者之間的融合程度,區(qū)分出人和物之間的主觀能動性。對此,體育教學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們自我意識的過程中,必須要加大對初中生內驅力的研究程度,使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學生們的個性進行培養(yǎng)。首先,要確定出學生們的主體課堂地位,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對學生們主體課堂地位的重視程度,使用以學生為課堂中心的教學方式,發(fā)揮出學生們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初中體育教學老師要構建出一個合理的個性化發(fā)展十足的體育教學環(huán)境,深入的了解各個學生們的內在性格特征,依據學生們的特性,使用和其特性相對應的教學方式,賦予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新生的活力,讓其教學方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體育教學老師需要不斷的激發(fā)出學生們學習體育知識,并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以及熱情,尊重學生,盡可能地挖掘出學生們的學習潛力,提升整體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以及質量,做好基礎的保障措施,給予學生們一定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們都能依據自身的愛好等內容開展高效的學習,全方位發(fā)展學生們的個性化特點,不能忽視學生某一方面的發(fā)展,讓學生們自發(fā)的轉變自身的學習態(tài)度,給學生們個性化特征的發(fā)展留以最大的空間,解放學生們的天性,不要抑制學生們個性的發(fā)展。
(二) 課程結構以及教學模式
1. 教學模式
初中學生自身的個性化特點比較明顯,受到其個性的影響,導致學生們所感興趣的學科不同,所以,在進行體育活動的訓練時,可以改變以班級為活動主體的方式,使用個人單位的方式進行體育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們自主的選擇體育課程,以此來提升學生們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程度。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變,能有效地應對學生們身心發(fā)展的各項需求,還能進一步的保障學生們的身體機能變化情況,讓學生們得到更加全面的發(fā)展,領悟到體育活動的精髓。在新教學模式的帶領下,提升其對學生們個性化的重視程度,讓學生們懂得各項體育知識內容,同時強化學生們的體育機能,將學生們的個性特點當做整體體育教學課活動開展的基礎點,從實際出發(fā),考量學生發(fā)展的內在需求,輔助學生們進行體育活動的鍛煉,樹立一個正確的體育活動價值觀念。
2. 創(chuàng)新課程結構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傳統(tǒng)的課程結構在教學時,指注重填鴨式的教學,傳授教學知識,使得學生被動地接收體育教學知識,而沒有傳授學生學習的方法,只有傳授高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在最基本的課堂教學中,要充分發(fā)展學生個性,在滿足個性需求的前提下,讓學生感受知其所以然的教學,經過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努力達到主觀進行學習的目的。教師應該在現(xiàn)有的結構的影響下,把學習的主體交還給學生,通過學生的創(chuàng)新,提出適合學生需求的課程結構。
三、 結語
在初中體育教學時,不能采取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方式進行體育教學,在設計課程目標和教學模式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需要和個性發(fā)展,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素質,進行素質教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個性,設置靈活新穎,有啟發(fā)性的課程任務,增加學生體育鍛煉的時間,提高其身體素質,培養(yǎng)學生終身運動的觀念,為社會輸送出更多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邱桃.淺談初中體育教學與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J].考試與評價,2016(4).
[2]胡草根.互動性教學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4(8).
[3]侯月婷.初中體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初中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13).
作者簡介:
蒲蘭,四川省遂寧市,四川省遂寧市開發(fā)區(qū)玉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