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堂是動態(tài)變化的,“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以生為本”,“披沙揀金”,“善假于物”,高效地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會使課堂因為學生的個性和生命成長,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
關鍵詞:生成教學;善假于物;披沙揀金;以生為本
【案例背景】
一周前,接到貴州省張永泉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永泉老師通知,為工作室跟崗學員老師們開設一堂公開課,要求將工作室的省級課題《閱讀與寫作》和我承擔的省級青年課題《高中語文課堂生成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結(jié)合起來,內(nèi)容自選。
按照教學進度,新課教學任務已經(jīng)完成。從學情出發(fā),高一15班這群孩子們學習基礎相對薄弱,近期不少同學在隨筆中反映自己的寫作立意膚淺、缺乏思想。于是決定以生為本,從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fā),同時兼顧到學情文本和聽課評課的需要,最終敲定課題:《向思想更深處漫溯——學習寫出深度》。隨后抓緊時間搜集資料,備課,制作課件。
【案例描述】
教學活動片段:
教學目標:感受具有多樣性和獨特性,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和思考,將感悟類文章寫出深度。重難點突破:設計思維訓練活動,學生們對圖片內(nèi)容獨立進行觀察、聯(lián)想、思考,最終由三組學習小組成員輪流展示個人成果,詞語、句子皆可。
師:(出示第三組圖片:柵欄內(nèi)外薔薇圖)“請第六組學習小組成員完成展示?!?/p>
(第一組成員突然興奮地熱聊:這就是我們四中校園!)
師(當機立斷):“你們組很想說喲!那我就把暢所欲言的機會讓給你們。(回過頭對第六組)你們組沒意見吧?”
(全班高呼。第一組第一座女生卻沒從課堂的“風云變幻”中反應過來,一臉無辜呆萌。同學們大笑。女生越發(fā)窘迫,臉憋得通紅,一言不發(fā)。剛剛高漲的課堂氣氛瞬間冷場。)
師:(靈機一動)“此刻羞紅了臉的你,美得就像圖片上嬌羞的薔薇花喲!”(化解完尷尬,立刻修改教學預設“救場”:“調(diào)轉(zhuǎn)槍頭”指向剛才說話聲音最大的男生):“君子扶危救困,此時你要為同窗好友挺身而出嗎?”
男生(落落大方):“圖片中薔薇含苞待放、嬌艷欲滴,像極了青春年華的我們。我還聯(lián)想到它們凋零之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不為獨香,而為更護花?!?/p>
師(提煉點評):“聯(lián)想、想象思維是最大的亮點?!?/p>
(自此撕開詩詞之袋)
生:“墻內(nèi)開花墻外香?!?/p>
生:“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p>
生:“零落成泥碾作塵。”
生:“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p>
生:“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儼然一場斗詩會,從引用到化用,化用完了就改寫。)
特別是一女生:“美麗的薔薇花在我們的校園里一簇簇地盛開,象征著我們四中上下團結(jié)一心。薔薇綻放得如此燦爛,寓意著朝如明霞的四中學子們有朝一日定會‘薔薇國里盡朝暉!”(掌聲雷動)
(張永泉老師仍盯著薔薇冥思。師靈光一閃,臨時插入一個教學設計):“張老師,能有幸請您給孩子們展示一個您的個人感受詞嗎?”
張老師:“憐香惜玉?!保ㄉ坡暎?/p>
師:“你們?yōu)槭裁匆獰崃夜恼???/p>
生:“張老師說得好?!?/p>
師:“比我們好在哪里呢?”
生:“張老師用了對偶手法。‘憐對‘惜,‘香對‘玉。句式美?!?/p>
生:“張老師還使用了比喻修辭手法,把薔薇比喻成需要體貼照顧的心愛女子,‘憐香惜玉表達了他對美好事物的愛護憐惜之情?!?/p>
生:“嗯,這個感受的角度很獨特?!薄?/p>
師(順勢導向課題):“你們點評得既詳細具體,又準確到位。但你們有沒有注意到自己是站在哪個角度做的點評?”
生(領悟):“寫作?!?/p>
師:“是。你們剛才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圓滿完成了對感悟類文章寫作思路的認識:現(xiàn)象,觀察,聯(lián)想,思考,到寫作。這是我們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呀!”(生一臉驕傲)
師:“那接下來你們想不想寫得和張老師一樣好,甚至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過張老師?”
生:“想。”
師:“好!現(xiàn)在就教你們一些寫作技巧。”
(水到渠成,進入下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案例反思】
本課教學獲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我總結(jié):得益于自己以生為本,高效地利用了課堂生成資源,使課堂因為學生的個性和生命成長,煥發(fā)出新的生命活力。這是我們課研的一個成功案例,教師教學策略技巧及時歸納如下:
(一) “善假于物”
課堂是動態(tài)變化的,“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預設,但環(huán)節(jié)下的細節(jié),諸如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生與文本的對話,就隨時可能出現(xiàn)意外。這些意外生成點可能是課堂中的某個人、某件物品、某個突發(fā)事件,甚至是某類自然現(xiàn)象。諸如案例中“第一小組成員”的“節(jié)外生枝”;陷入窘境的學生;對薔薇深思的張老師等。這些意外的生成點,教師們大多都可以大膽地拿來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君子性非異也,善假于物也?!?/p>
(二) “披沙揀金”
面對課堂中生成的意外點,教師要有高超的分辨能力,裁剪出與完成教學目標相關聯(lián)的、有利于推動教學過程往前發(fā)展的、能構(gòu)成學生學習資源的意外點,即我們所謂的有效的生成資源。例如案例中“扶危救困”的男生對薔薇的感受,我及時做了篩選點化,以我的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強調(diào)聯(lián)想和想象思維的作用,給其他學生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思考方向。教師若做成有效生成的催化者,那么課堂教學就會在動態(tài)生成中精彩無限。案例中斗詩會的出現(xiàn)是實證。越來越多的學生主體,從各個角度去發(fā)掘現(xiàn)象,深入思考,自然、生動和真實,完成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上升。迅速做出判斷,臨時預設好利用手法,這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教學經(jīng)驗和臨場應變能力。這些,教師只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實踐和總結(jié),就可以得到。
(三) “以生為本”
教學預設中,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選課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充分了解、分析學情,貼近學生,接地氣地奔著解決學生們真正關心的問題而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參與度越高,課堂教學就越容易生成,產(chǎn)生更多的有效生成資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關注到學生的動態(tài)發(fā)展和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捕捉課堂中的意外元素,并加以調(diào)整利用。學生的生命個體需求得到尊重和肯定了,這樣的課堂教學才不是花架子,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引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進取心,激發(fā)課堂教學的生命力。
此外,還有如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極具個人魅力的教師語言等小技巧。一堂課,師生若能在輕松活潑中自由交流,激熱討論,“驀然回首”,因高效生成資源重新煥發(fā)出生命力的綠色課堂,定“在燈火闌珊處”報以你驚喜!
作者簡介:
胡文娟,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