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艷
摘 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設計指導思想,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學的真正主體是學生,把以往教學中主要依靠教師的教,轉變?yōu)橹饕揽繉W生的學,教師的作用和價值體現(xiàn)在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和組織學生自主學習上。
關鍵詞:以生為本;美術教學;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6)19-038-1
當今社會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學校更應“以生為本”,而新課程中的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指導者、合作者、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和服務者。那么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按照生本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筆者做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以生為本尋找教材的新異,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學生普遍具有一種獵奇心理,新奇的東西往往會激起他們探索事物的強烈的欲望。這就要求我們美術教師力求找出某些新奇點,從那里揭示出某種新的意外的、超出學生主觀預期的東西。比如:我們在學習《富有視覺沖擊力的設計——招貼畫》這一課時,教學活動圍繞保護水資源這一課題展開,課前讓學生分組調查自己身邊水資源狀況,特別是水污染的情況,這使同學們有了濃厚的興趣,有同學計算自己家每天用水量,得出社區(qū)的用水量,得到很驚人的數(shù)據(jù);有同學利用假期去觀察工廠的污水排放口的情況等等,課上學生利用電腦將自己的調查報告演示出來,接著讓學生以珍惜水資源為主題分小組,以自己擅長的表現(xiàn)形式來設計。
在新課程的美術教學中,我們教師應積極采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huán)境,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美術的興趣。
二、以生為本培養(yǎng)問題意識,增強學生的探究體驗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是探究的導火線,生本教育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的宗旨是一切為了學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由開放地獨立自主地學習,首先,完全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探究學習的問題,比如,《盛世汴梁》這一課時,讓每組同學扮演不同的角色探究作品,學生根據(jù)所分配的任務,自己去查找資料探究藝術知識、技能的過程。課上,就以學生為主體展開討論。學生都有所準備,課堂氣氛非?;钴S,就像是一個個學者在相互探討。
2.授之以“漁”,消除學生的依賴心理。在教學中,積極教會學生提問的技能,引導學生學會從相關事物中找差異性、不相關事物中找相關性。比如,在練習畫人物頭像時,我并沒有按照傳統(tǒng)教學模式傳授方法,而是讓學生通過觀察、領悟,小組討論的方式,大膽推測五官的比例,培養(yǎng)和發(fā)揮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再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對五官的比例提出質疑,他們所提出的這些問題恰恰就是本課需要解決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本課的關鍵部分,通過他們自己的摸索,和老師適當?shù)囊龑?,他們能夠自己一一解決這些問題,心情非常愉快,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以生為本關注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位教育家說過:你可以把馬牽到河邊,但你不能強迫馬喝水。首先,在美術教學中,要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學會學習,學會發(fā)展,學會做人。改進美術課堂教學,變封閉為開放,加強與課外、與生活的聯(lián)系和溝通,促使每個學生真正的動腦、動口、動手,參加到自主學習、創(chuàng)意構思廣自由創(chuàng)作中去。美術寫生課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開拓視野,增長知識,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美術寫生教學不僅用眼睛觀察作畫,還要會用腦子思考、應用科學知識指導作畫。通過寫生觀察發(fā)現(xiàn)理論知識,在作畫中應用理論知識和檢查驗證理論知識的心理自修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進行思考和選擇,發(fā)展學生的智能,豐富學生的審美感情。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動完成學習過程,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在思維和行動上常常進發(fā)出令教師意料不到的充滿童趣的智慧火花,也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四、以生為本把握發(fā)展性評價,鍛煉學生的探究意志
美術學習并非要求學生像藝術家那樣,必須解決某些具體的問題。在以生為本的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否真的探究出了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通過對某一問題的探究,讓學生了解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yǎng)研究問題的意識。它突破了長期以來,在美術教學中重結果、輕過程的不良現(xiàn)象,促使美術教師全面地、多層次地看待學生,適應不同個性和能力的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況,并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手段,良好的評價貫穿課堂始終,從學生學到作業(yè)成品完成都以一種鼓勵的、積極的態(tài)度,發(fā)展的眼光去評價不同學生。由此讓學生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進而對美術產生持久的、長遠的興趣。
總之,我們教師要倡導學生經歷以自我學習為主的學習活動,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片以生為本、自主學習的天地,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探究的主體,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1).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態(tài)課堂教學模式[期刊論文].課程·教材·教法,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