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xiàn)代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人心,小學教學的主旨和思維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在當前,小學英語教育教學不僅關注學生英語詞匯和語法的記憶,更加注重小學生主導下的課堂英語思維培養(yǎng),激活課堂教學的生命力,打好學生的長遠發(fā)展根基。本文擬聚焦于小學英語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以期為改進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思維素養(yǎng);參考
我國的小學英語教育,受到長期以來傳統(tǒng)教育思維的影響,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體,將著眼點放在英語詞匯與語法的掌握上,通過“教師教、學生學”的知識灌輸方式,推動小學英語課堂的開展。在新課改理念下,我國教育特別是小學教育逐漸轉向為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和品格塑造,使得教育教學的思維與理念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轉變逐漸成為現(xiàn)代小學教育的主流趨勢。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育本身并不局限于向學生灌輸英語基礎知識,而更加注重觸發(fā)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思考,煥發(fā)課堂的生命力,從而實現(xiàn)小學英語的有效課堂教學目標。
一、 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探索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和變化,如何使英語課堂高效開展,業(yè)已成為當前小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議題。在現(xiàn)代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已經(jīng)逐漸探索對傳統(tǒng)教學理念與方式的變革,重點體現(xiàn)在教學方式的轉換上。與傳統(tǒng)的教師主導課堂教學模式相比,現(xiàn)代小學英語教學在不斷地嘗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由學生全面把握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而教師則主要作為旁觀者和指導者,對學生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輔助。以學生為主體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優(yōu)點:
第一,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教學氛圍非常輕松愉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組織課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自主學習成為英語教學的主要形式。在新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可以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避免受到教師思想的局限與影響,使英語學習在發(fā)散性思維中不斷地深化與升華,有助于小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效果。
第二,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相互交流、討論、辯論,調動學生運用語言材料進行英語交流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在英語交流過程中求同存異的思維能力?,F(xiàn)代教學倡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能力發(fā)展為主”的教育理念,學生的英語課堂學習不能被約束在英語基礎概念的記憶與背誦中,而更加需要重視學生學習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外語學習。
二、 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不足
從實踐情況看,以學生為主導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大幅提升了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能力,推動英語教學更加科學有效地發(fā)展,為有效課堂教學實踐做出了一定的貢獻,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
第一,部分課堂教學過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沒有很好地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導致課堂教學一盤散沙。由于小學生的能力有限,思想還并不成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能力還不夠完善,放任學生進行完全徹底的自學,很容易導致學生的自制力失控,使課堂教學失去成效。
第二,部分課堂教學并沒有真正發(fā)揮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只是形式上的教學形式轉化,實質上并沒有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由于高考仍然是諸多學子無法避免的一道難關,一些學校和教師并沒有真正接受素質教育的理念,而仍然堅持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增加了師生互動問答的時間,并沒有真正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
三、 小學英語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進建議
新課程賦予課堂教學新的內涵,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課程理想課堂教學的核心理念。因此,以學生為主體的有效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必然趨勢,教師不能逆時代潮流而行,應當緊密結合教學實際,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更加合理的改進,使有效課堂教學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第一,將英語課堂打造成活潑且有序的開放式課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意味著課堂上不存在唯一的課堂主導力量,而是由學生進行自發(fā)的組織和安排,從而確保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因此,英語課堂必須是一個開放式的課堂,即活動型占優(yōu)勢但又不是一盤散沙的課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多發(fā)揮引領的作用,采用一些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創(chuàng)新思維,通過擬定課堂教學主題的方式來把控課堂學習的節(jié)奏,同時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確保學生的課堂學習在可控范圍內得以自由發(fā)揮。例如在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Lets sing》一課中,教師可以布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歌曲,在課堂上演唱給同學聽,還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教習各自的英語歌曲,使學生在有序的課堂中進行自由學習,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二,將教師教學內容由全面性向精練性轉變。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將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交由學生自己負責,不宜將時間消耗在基礎教習上,否則有效課堂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對于教師來說,除了做好學生的課堂主題引導外,更重要的是加強學生的重點指引和難點突破,對英語課程任務中的核心知識點和學生出現(xiàn)的易錯點進行針對性講解,對教學課堂進行補充完善,讓學生承擔發(fā)現(xiàn)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角色,而教師則主要負責指導、糾錯和幫助總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煥發(fā)課堂的生命力。
四、 結束語
課堂可以說是學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素養(yǎng)的核心陣地,對于學生的思維素養(yǎng)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將課堂教學放在英語教學的核心位置,在指導學生進行基本的英語知識學習與記憶的同時,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視角與理解能力,努力爭取與學生形成思維上的共鳴。教師要將學生的英語素質培養(yǎng)作為英語教學的深層目標,重新定位自己的課堂,讓英語課堂教學煥發(fā)生命力,成為小學生成熟成長與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參考文獻:
[1]王文波.讓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J].黑河教育,2016(4):47-48.
[2]謝松.“三動化”教學讓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生命力——構建和諧、活潑的學科課堂模式[J].重慶教育,2002(F05):214.
[3]常春花.讓有效英語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9):3.
作者簡介:
丁麗娟,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南壩鎮(zhèn)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