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佩凡
摘 要:音樂是一門藝術類學科,該學科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yǎng)有重要作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能力,幼兒教師需在鑒賞能力方法上進行研究,讓幼兒深入理解音樂內涵,以強化幼兒音樂感知,促進幼兒協(xié)調發(fā)展。文章主要結合幼兒音樂教學實際,探討了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幼兒鑒賞能力的有效策略,希望給相關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音樂教學;鑒賞能力;教學能力;培養(yǎng)策略
一、幼兒心理及音樂認知特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詞匯量的增多,幼兒已經可以用完整語言表達自己的理解,且幼兒常對新鮮事物感興趣。這一階段的幼兒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但部分幼兒想象力夸張且毫無邏輯[1]。為了讓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教師可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成長、生活及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學會欣賞及想象,促進幼兒智力發(fā)展。
不同年齡的幼兒音樂感知力不同,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教師可以利用音樂來影響幼兒,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通過音樂熏陶來培養(yǎng)幼兒音樂方面的興趣,可以使幼兒長大后在音樂方面有所成就。
二、幼兒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的策略
1.應用情境引導方式,讓學生感知音樂旋律
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從聽覺中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音樂。聽覺感知主要強調在音樂教學中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且在教育者有意識地引導下讓幼兒慢慢體會聽到的音樂。比如在每次進行音樂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幼兒一起聽或者唱兒歌,如教學《我有一頭小毛驢》這首歌曲的時候,在初次教學中,教師先不告訴孩子歌曲含義,讓大家隨歌曲內容想象,在幼兒聽完后讓他們表述自己聽后的感覺與理解,然后由教師進行正確引導與講解。在第二遍播放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邊讓學生聽邊講解歌曲,幼兒可很快沉浸在歌曲中。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互動,讓教師隨幼兒一起歌唱,一同完成動作創(chuàng)編,以讓幼兒感知自己聽到的音樂旋律,從中獲得快樂。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從肢體語言中來感知音樂。游戲作為幼兒樂于接收的方式,教師可將音樂融入游戲及表演中,以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2]。
2.應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幼兒深刻體驗音樂之美
為了激發(fā)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教師可為學生打造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以提升幼兒音樂學習效率。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應用多種教學方法,促使音樂鑒賞課程朝可持續(xù)方向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講故事的教學形式,聲情并茂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欣賞情境,比如,在教學《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講解聶耳創(chuàng)作歌曲的過程,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音樂歌曲內容,且讓幼兒在優(yōu)美的音樂背景下感受音樂知識。此外,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借助肢體語言對音樂內涵進行詮釋及表達,以此吸引幼兒注意力,讓幼兒對音樂產生情感。幼兒音樂教學中,合作教學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主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
3.積累豐富優(yōu)秀作品,培養(yǎng)幼兒審美及高尚道德情操
幼兒音樂教學中,學生鑒賞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師在長期不斷的欣賞中積累豐富、優(yōu)秀的作品,以提高學生對優(yōu)秀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在具體音樂教學中,可以讓幼兒反復聆聽主題旋律,感受音樂旋律及節(jié)奏等要素,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先對幼兒進行引導,在幼兒對音樂產生一定興趣后可給幼兒聽一些名曲,比如二胡《二泉映月》、小提琴《梁?!返?,這樣可使幼兒的思想得到升華。在欣賞過程,教師讓幼兒多一點點傾聽與體會,幼兒的音樂欣賞水平就會不斷提高,進而幼兒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會增強。
音樂教學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幼兒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需應用合理的情境進行引導,采用有效教學方式讓幼兒體會音樂之美,進而提高音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芳.談欣賞教學在幼兒音樂教學中的應用[J]. 新課程(上旬刊),2017(1).
[2]丁曉煥.淺析幼師音樂欣賞教學中幼兒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人力資源管理,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