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亞提·亞森 馮瑞
摘要:人類與動物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人們利用動物的性質(zhì)、外貌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的某種品質(zhì)和特征。本文采用漢、維語中的有些動物詞分析了動物詞該兩種語言上表達(dá)的象征意義。
關(guān)鍵詞:漢、維語;動物名詞;象征意義
語言是人類的交流工具,飲食一樣不可缺少的成分。人們利用動物的這些特征,把自己的悲歡離合比喻動物的形象,表達(dá)感情與愿望。漢語和維吾爾語(下面簡稱漢、維語)都有大量的動物詞匯,這些詞語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既有相似之處,也有差異。筆者在本文采用漢、維語中的有些動物明詞,觀察和分析了它的象征意義。
一、動物詞相同,象征意義也相同
自古以來我國各民族農(nóng)民事業(yè)不能離開有些動物的作用。所以對這些動物在他們的語言與習(xí)俗形成了同樣的意識。比如“馬-at”,在漢、維語中含有能力、勇氣、人才、有作為的象征,漢語中的:“好漢在志氣,好馬在力氣”,“老馬識路數(shù),老人通世故”諺語和維語中的“jax?i ad?m s?zd? sinilar,jax?i at s?p?rd?”(直譯:人家怎么樣,聊天時才會;馬的體量在旅程上才會)等諺語上都馬象征對任何事情有經(jīng)驗(yàn)、意志、有力的人。
“驢-i??k”,也是在人民農(nóng)業(yè)、交通事業(yè)利用的動物。但是人民把它象征有些不愛勞、沒有禮貌的人群。例如漢語中的成語“三紙無驢”,維語中的“i?qi joq i??k,d?rdi joq x???k”(直譯:磚頭不知苦衷,毛驢不曉人意),“atta bar aqil i??kt? joq”(直譯:驢像馬一樣不那么經(jīng)驗(yàn))等諺語上,驢象征沒有本領(lǐng)、沒有頭腦人。
除此之外,漢、維語中還能遇到鳥類的統(tǒng)一象征意義。例如:“貓頭鷹-my?yk jupilaq”和“烏鴉-qa?a”在漢、維民間表著不吉利的意義,不喜歡它們在自己家周圍造窩。所以漢、維語中有同樣的“貓頭鷹進(jìn)宅,好事不來”說法。并且維語中有“qa?a bil?n dost bolsa?,jiji?i? poq”(直譯:跟烏鴉交朋友,就得一頓大便)諺語,烏鴉比喻對百姓沒有利益,沒有意思的人。
二、動物詞相同,象征意義相反
因各個地方的地理環(huán)境和生產(chǎn)方式不同,有些動物在人類生活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不同。這將導(dǎo)致相同的動物詞,在兩種語言中具有不同的含義。例如是“?!睗h語中象征著勤勞勇敢的形象。如:人們經(jīng)常提到那些勤奮無私的人稱為“老牛”;把銳意進(jìn)取、勇爭一流的人稱為“拓荒?!?把不畏艱難者稱之為“初生牛犢不怕虎”等等。但是牛在維語中多指一種愚蠢、暖慢的形象。如:“kalanpaj”形容笨頭笨腦;“mozajni? jygrixi samanliqqi??”(牛犢再跑,離不開麥草房)這個諺語用小牛犢來表示人成不了氣候;“ala in?kni? balisi ?ar qujruq”這些諺語里都把牛與笨以喻為一體。
還有“蝙蝠”是因“蝠”與“福”音同,漢語中給予美妙的意義,認(rèn)為它是一種能給人帶來幸福的動物。所以在民間繪畫中它有“五個蝙蝠飛入大門”,“蝙蝠從天上飛來”,“五只蝙蝠圍繞著一個“壽”字”等幾種畫形。但是在維語中,蝙蝠“??p?r??”通常被用來形容那些白天不出來但只在夜間移動的人。
另外“喜鵲”在漢語中形象喜慶、吉祥,民間有“喜鵲叫,貴人到”的說法。但維語中喜鵲“sigizxan”是一只兇猛的鳥,偷吃糧食、雞蛋等。所以人民將七嘴八舌、讓人討厭的人比喻成喜鵲?!皊i?izxand?k watildimaq”(不要像喜鵲一樣嘮叨個沒完)。
三、動物詞不同,象征意義相同
隨著語言的發(fā)展,漢、維語中都有大量的動物詞匯表達(dá),用不同的動物詞語表達(dá)相同的含義。例如:漢語中的“虎”與維語中的“獅”具有相同的象征意義,倆都比喻力量、勇猛、威嚴(yán)的人物。漢語中把勇猛善戰(zhàn)的人比喻為“虎膽英雄”,把勇猛健壯、精力充沛的年輕人稱為“小老虎”等。在維語中勇敢、無敵、有力的人比喻獅子“?ir”,多時加用人名后面,或者利用綽號形式。比如男名字“?ir?li”,“?irzat”等等。
形容蠢笨的一個人,在漢語中一般用“豬”來指代,如“蠢豬、笨得像頭豬”等。而維語中用驢“i??k”表達(dá)此義,如:“i??kt?k d?t”(笨得像頭驢)等等。
可以看出,不同兩種語言中的同一動物具有不同象征意義,不同動物也具有同一象征意義。從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和比較語言學(xué)的角度來對比分析漢、維語中動物詞象征意義的異同,有助于學(xué)習(xí)者更好地理解該語言的特點(diǎn),對語言研究和語言教學(xué)以及翻譯也有現(xiàn)實(shí)的指導(dǎo)意義。
參考文獻(xiàn):
[1]駱惠珍.維漢動物名詞的聯(lián)想與比喻[J].語言與翻譯,2002 (03):75-76+72.
[2]李素秋.漢、維語中動物詞匯的文化內(nèi)涵與差異[J].喀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4 (05):54-56.
[3]卡依沙爾·艾合買提,開塞·阿布力米提.漢維動物詞匯文化內(nèi)涵研究[J].新疆職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bào),2012,20 (06):42-47.
[4]葛愛華,瑪依達(dá)·胡巴依.漢維動物類詞語象征意義對比淺析[J].昌吉學(xué)院學(xué)報(bào),2008 (03):58-60.
[5]紀(jì)光.淺談漢維動物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策略[D].新疆師范大學(xué),2012.
[6]馬俊民,廖澤余.維漢對照維吾爾諺語[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