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班級教學對象實情,依據(jù)李庾南“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思想,采取因地制宜的教學改革,結合本班學情,根據(jù)學生學習能力和特點進行分組,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對不同學習層次上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進行探析。
關鍵詞:分層教學;初中數(shù)學;課堂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0-0126-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0.115
李庾南老師踐行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構筑了真正的教學過程,而且三者形成了積極的互動:以自學為主題,以議論為重要方式,用引導串起教學。
我校組織數(shù)學教師深入學習“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通過培訓和實踐來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也積極將李老師的教學思想和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努力打造出既適合本班學情,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課堂文化,推動了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
一、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特點對學生進行分層、分組
初一學生開課兩周后,教師根據(jù)學生對知識地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實際學習能力水平等進行綜合評價,將學生分為較高能力組,中等能力組,較低能力組,然后按不同能力組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計劃、編寫教案、安排教學進度、設計訓練內容,真正實現(xiàn)不同能力組學生潛能的最大發(fā)揮。這種分層教學方法正應對了李老師“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思想的出發(fā)點,避免把學生當做“標準件”,整齊劃一地進行教學。
二、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能力層次,重組教學內容
使用現(xiàn)行教材,對教學內容重新組合,實行單元教學。通過學習單元的劃分,力求將學生帶入智力最近發(fā)展區(qū),建立與學生知識體系相適應的知識結構。教材單元重組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接受能力,以設計有利于學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單元重組方案。
怎樣重組教學單元,核心應落在課型及教案設計上。在課堂上對數(shù)學概念的教學,應設計一定的教學情境。如教學“三角形全等”概念時,我設計了多種途徑,通過看、說、做等多種途徑,讓學生去感悟三角形全等的概念??础褪怯缮钪械木哂腥切螤罟ぞ呋驁D片,讓學生觀察、比較,對三角形全等產(chǎn)生感性認識。說——就是讓學生列舉豐富的生活實例,進一步感受全等,體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做——就是讓學生探討用紙片折疊不同的全等三角形,再展示,并加以說明。學生在談了生活中豐富的三角形現(xiàn)象后,再動手去做三角形全等,激發(fā)了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做中進一步感悟三角形全等,從而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三角形全等的定義。
三、科學應用課堂授課類型,增強學習效果
根據(jù)“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要求,在講授中要根據(jù)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科學靈活地運用自學、交流討論、練習和復習等基本課型。根據(jù)李老師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思想,我在給初一學生上課時,根據(jù)不同教學內容科學設計不同的課型,有時在一堂課中要同時用到兩種課型。
四、“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實驗檢析
我們班經(jīng)過一年的“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驗,教學效果是比較顯著的。
首先,學生的自學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到初一學年結束時,有90%以上的學生能用概括性的語言歸納出一些規(guī)律性結論,并可以用抽象的符號來表示一些規(guī)律。約70%的同學已不滿足僅僅對題的看懂與會做,他們還要探究每個例題的目的和每一步的根據(jù),聯(lián)想到相同類型的題并挖掘一些更深的內容。其次,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得到更好掌握。實驗班和對照班入學成績基本相同,但比較他們在初一末考的成績,實驗班占有明顯優(yōu)勢。最后,通過“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實踐,學生數(shù)學的語言、抽象分析、運用、推理能力、辯證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較快提高和發(fā)展。
五、幾點體會
1.“自學·討論·引導”教學法確實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方法,通過“自學·討論·引導”教學法的實踐,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體驗,接受教師的教育,自動調節(jié)自己的學習行動,并在行動上做出積極的反應。
2.實驗學校要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增加教師的責任感,通過各種方式的培訓,將“自學·討論·引導”教學法落實到每一位數(shù)學教師身上,科學設計考核指標,使每個教師都有責任并能心甘情愿應用這種教學法進行教學。
3.實行激勵機制,使“自學·討論·引導”教學法持久進行?!白詫W·討論·引導”教學是教學改革,必須制訂出配套的激勵政策,讓優(yōu)秀教師和學生在精神和物質上獲得鼓勵,以便能更好地使“自學·討論·引導”教學法的改革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邵勝林.淺談“自學·討論·引導”為主的課堂教學[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3(1).
[2]袁道強.淺談初中生數(shù)學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由“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引發(fā)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7(1).
[3]王娟.淺談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幾種方式[J].新課程學習(中),2012(12).
[4]黃欣.淺談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的實驗應用[J].成功(教育),2011(5).
[責任編輯 薛曉靜]
作者簡介: 史秀清(1974.12— ),女,漢族,甘肅武威人,研究方向:初中數(shù)學“自學·議論·引導”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