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燕 陳福英 仲香蘭 伍甜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風險管理用于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中的臨床效果。 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集我院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共120例,根據(jù)電腦機選隨機化分段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70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對照組50例采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常規(guī)護理方式。分析兩組采用不同方法后的臨床效果,并對兩組的護理滿意度等指標進行比較。 結果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5.71%(67/70)、護理質量評分為(95.3±3.2)分,高于對照組的82.00%(41/50)、(85.3±4.2)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為(5.3±3.1)d,較對照組的(10.6±3.1)d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患者依從性評分同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采用護理風險管理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同時提升患者的護理質量評分,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乳腺癌;新輔助化療;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473.73? ? ? ? ? [文獻標識碼] B? ? ? ? ?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9)01-0146-03
Clinical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LIU Xingyan CHEN Fuying ZHONG Xianglan WU Tian
Department of Thyroid Breast Surgery, Ganzhou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were col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8.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ized randomized segment, including 70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given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and 50 patients in the group, given routine nursing method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After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the indicators including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71%(67/70), and the nursing quality score was (95.3±3.2) points,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e 82.00% (41/50) and (85.3±4.2) points of the control group, showing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hospital sta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5.3±3.1) 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10.6±3.1)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patient compliance scores also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nursing patients receiving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the us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 shorten hospital stay,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in clinical use.
[Key words]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Breast cancer;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Nursing satisfaction
乳腺癌為臨床婦產(chǎn)科中具有高發(fā)病率的一種惡性腫瘤類疾病,不僅對女性的身體健康造成較大的損傷,同時影響女性的日常生活及工作[1-3]?,F(xiàn)階段,臨床醫(yī)師通常會選擇手術療法對乳腺癌患者進行施治,但為能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病情控制效果,臨床醫(yī)師會在術后采取化療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4]。但有報道稱,長時間化療可引發(fā)諸多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使患者承受更多的痛苦,并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所以臨床有必要為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尋找一種可行性較好的護理措施[5]。本研究中我們著重分析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間收集我院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共120例,根據(jù)電腦機選隨機化分段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患者70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方式;對照組患者50例采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常規(guī)護理方式。研究組年齡30~64歲,平均(48.3±3.2)歲,TNM分期:1期33例,2期20例,3期17例;對照組年齡33~68歲,平均(49.1±2.8)歲,TNM分期:1期22例,2期18例,3期10例;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經(jīng)過我院倫理會審核批準,研究相關程序滿足倫理學標準。納入標準[6]:(1)年齡>18歲;(2)組織病理檢查確診符合乳腺終末導管小葉單元上皮來源惡性腫瘤診斷標準;(3)腫瘤分期未達到局部晚期但在根治術前接受新輔助化療亦或者是達到局部晚期。排除標準[7]:新輔助化療失敗者;中斷化療者;合并其他臟器惡性腫瘤者;過敏體質者;遠處轉移者。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告知患者化療時的注意事項,檢查PICC管或輸液港輸液通道的通暢性,化療前后常規(guī)用0.9%生理鹽水脈沖封管,定時觀察患者輸液局部是否存在紅腫或滲出,局部敷料是否干燥,若存在局部燒灼感或滲漏時要停止給藥。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護理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1.2.1風險評估? 對患者進行化療前,首先要對其家庭背景、自身的文化水平以及認知情況等進行詳細評估,同時還要對化療護士的穿刺技能、健康教育以及資歷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特別是要求護士在給藥前閱讀相關藥物副作用,在配置化療藥物過程中必須根據(jù)醫(yī)囑進行調配。
1.2.2 風險管理? 對靜脈化療不良事件進行舉例,同時強化靜脈化療安全知識的相關培訓,增強護士對該方面的重視,對護士進行相關法律法規(guī)培訓及學習,加強護士的法律意識。在此基礎上,建立化療組,對靜脈化療的流程不斷完善,同時還需要建立不良事件報告措施。選拔靜脈穿刺技術好的護士參加PICC置管技術專項培訓,并取得資格證,保障在對患者穿刺時一次性成功,化療組護士全員強化置管維護培訓,避免、減少靜脈炎的發(fā)生。時刻詢問患者在化療期間是否有不適,在化療期間一旦發(fā)現(xiàn)外滲、感染、血栓、堵管等情況需要及時處理。在化療期間要嚴格控制好給藥速度,防止因為給藥速度過快而給患者造成刺激;身為護理人員要做好交接班工作,使患者24 h有人監(jiān)護和巡視?;熅哂休^強的刺激性,原則上均需使用PICC管或輸液港輸液通道,但由于特殊原因使用外周留置針進行化療的患者,化療結束后需要盡快拔出留置針,由此減少和降低對患者的刺激。為了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同時使患者配合醫(yī)護工作,需要告知患者藥物外滲的不良后果及風險,使患者和家屬對化療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防止患者對輸液流速擅自進行調節(jié),告知患者化療中可能發(fā)生的風險等。
1.2.3風險處理? 在化療期間若不慎發(fā)生藥物外滲、靜脈炎以及局部壞死等情況時,需要及時向醫(yī)生匯報,同時還需要根據(jù)產(chǎn)生原因有針對性的采取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采用我科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量表評分,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其評分標準為:滿意≥90分,一般60~89分,不滿意<60分。滿意度=(滿意+一般)/總例數(shù)×100%。根據(jù)患者在化療期間的配合情況評估兩組的依從性,最高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依從性越好。利用護理質量評分量表評估兩組的護理質量,內容有護士的工作態(tài)度、操作熟練性、護患溝通情況以及文書書寫的規(guī)范性等,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提示護理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n(%)]表示,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其他指標比較
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和患者依從性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臨床婦科疾病中,乳腺癌比較常見,為惡性腫瘤類疾病,對女性的身體健康和生存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目前,手術切除與術后放化療是確保乳腺癌患者生存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化療時間較長,且藥物毒副作用較大,可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的損害。因此臨床有必要加強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力度[8-9]。
需要做好患者的風險評估工作,充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和病情狀況,并以此為依據(jù)提出具有較高針對性的防范對策,以盡可能的降低患者發(fā)生護理風險的概率。護士要通過不斷的培訓和學習,充分掌握基礎護理知識、操作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知識,以進一步提高其業(yè)務水平,增強護理風險識別以及處理的能力。此外,還應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詳細講述護理風險的危害性、預防措施以及護理方法等,并耐心為患者解答心中的困惑,使其能夠安心接受治療[10-11]。與此同時,還應做好風險的處理工作。該方面是針對在不慎發(fā)生風險后所采取的應對措施,在解決問題后及時進行反饋,定期進行總結和整理,發(fā)現(xiàn)造成風險的各種因素和原因,并且有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措施,避免再次發(fā)生同樣的風險[12]。
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風險管理的實施可以從很大程度上降低和減少風險的發(fā)生,從而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13]。劉志霞等[14]在對42例患者采用護理風險管理中,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24%,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75.61%,與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95.71%(67/70),對照組82.00%(41/50)結果相似,從而充分證實了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中的優(yōu)勢。在張梅梅等[15]的研究中,對觀察組的28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進行護理風險管理,對對照組的28例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進行常規(guī)化療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靜脈炎、局部壞死以及藥物外滲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表明通過護理風險管理,可顯著降低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發(fā)生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等不良事件的風險。本研究中,研究組的護理質量評分為(95.3±3.2)分,較對照組的(85.3±4.2)分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住院時間和患者依從性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護理風險管理的運用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整體護理質量,促進病情恢復,縮短住院時間。
綜上所述,在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進行護理過程中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效果顯著,且有助于提高臨床護理質量,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崔曉鳳,周毅娟,劉丹,等. 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疾病監(jiān)測與控制,2017,11(12):1028-1029.
[2] 楊文梅. 延續(xù)護理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抑郁和焦慮狀態(tài)的影響[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4(18):2046-2048.
[3] 李菁華. 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安徽醫(yī)藥,2015,19(6):1214-1216.
[4] 胡紅.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 貴州醫(yī)藥,2015,39(8):763-764.
[5] 劉丹,崔曉鳳,陳淑敏. 分析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系統(tǒng)醫(yī)學,2016,1(7):131-133.
[6] 莫慶玉.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15):1406-1407.
[7] 蔡雪影,馬雪霞,陳麗莉.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毒副反應及其護理[J]. 嶺南現(xiàn)代臨床外科,2010,10(4):310-311.
[8] 張萍,連曉杰,丁淑紅,等. 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2):1-3.
[9] 顧少蓉. 個性化護理對晚期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負性情緒和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 (19):102-103.
[10] 謝奕彪,邊莉,王濤,等. 曲妥珠單抗聯(lián)合蒽環(huán)類及紫杉類方案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中安全性的觀察和分析[J]. 中國癌癥雜志,2012,22(5):396-398.
[11] 馬小霞.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的臨床護理體會[J]. 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65-166.
[12] 張瓊,蘇利花,劉彩俠. 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健康教育,2015,8(9):890-892.
[13] 孫超,王玉霞.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實施延續(xù)護理的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7,19(7):740-742.
[14] 劉志霞,陳勁智,黃梅華. 乳腺癌新輔助化療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價值評估與分析[J]. 中外醫(yī)學研究,2016, 14(33):58-60.
[15] 張梅梅,丁宇,文君,等. 護理風險管理在乳腺癌新輔助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5,21(22):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