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在初中的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革,初中的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教學方法及其教學效果,對初中的語文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的語文教師不僅僅要靈活地掌握初中語文的課本內容,還要講究教學方法,不能按照以往的單一的教學方式,要著重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提出一些切實可行的、高效率的、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方法;轉變
我國的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改革的主題主要還是圍繞著“創(chuàng)新”來展開。當前素質教育的核心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社會實踐的能力,這也是我們當前進行課程改革的依據(jù)。因此,我們在初中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樹立新的課程理念,教師應當認真地閱讀初中語文的課程標準,根據(jù)這個標準,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盡最大的努力來培養(yǎng)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一、 新課改后初中語文教師教學方法轉變的必要性
語文課堂教學是人類獲取知識、信息的重要途徑,語文知識的博學與否直接影響一個人獲取知識的多少和深度,所以培養(yǎng)初中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尤為重要。初中教育在我國九年義務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教育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語文課程是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主科,是需要大家非常重視的一門課程。隨著教育體系的改革,新課改不斷地對語文課堂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知識課堂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適應學生發(fā)展。隨著以人為本理念的推行和不斷深化,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反饋意見,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教學的模式與技巧,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課的積極性,集中學生課堂上注意力的目的。從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余地,學會舉一反三,這樣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
二、 初中語文新課改后教師教學方法的轉變
(一) 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
摒棄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將學生放在課堂主體地位,鼓舞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積極參與課堂互動。新課程改革最為鮮明的特點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整個語文學習的主人,而語文教師扮演著集體學生的領導者,主要起指導的作用。以往教師都比較在意自己在班級中的威信,以灌輸知識的方式進行書本內容的講解,而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教師所講的內容和知識點。在這種教學的大背景下,初中生的思維受到很大的限制,不利于培養(yǎng)初中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愛,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fā)言,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教師針對不同的課堂教學的內容,可以設置一些問題供學生討論,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培養(yǎng)小組成員在討論問題時能夠互相合作的能力,如果問題難度有點大,可以全班同學集體參與討論,在這種氣氛之下,學生可以直言不諱、知無不言,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觀點和看法,或者是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評判,這有助于初中生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 因材施教,創(chuàng)新教學
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們的心理特點和年齡來調整教學方式,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如:學習一篇新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鍛煉他們的語言能力,加深對新知識的記憶。在學生角色扮演朗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充滿信心。因為農村的學生相對比較內向與自卑,教師要充分考慮綜合因素,因材施教,使得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三) 開拓教學資源
現(xiàn)階段初中生學習課文的宗旨就是要學會感悟課文賦予的意境,提升自身的審美觀。教師只有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課文中的意境美,才能激發(fā)初中生對于課文學習的興趣,進而自主地探索課文的意境,參與教師所組織的活動。因此,教師在進行課文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延伸,在課文教學的同時完成對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如:學習七年級上冊《濟南的冬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們講述冬天的季節(jié)特征,然后讓學生找出自己所屬區(qū)域的冬天與濟南的冬天有何不同,讓學生學會思考,并且自行查閱語文知識材料解決,最后教師統(tǒng)一解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學會總結性的教學,將情感表達一致的,或者情感表達相似的課文放在一起,讓學生充分地體會這種情感,體會課文賦予的意境。老師的教學不可局限于課本,應該鼓勵學生接觸課外讀物、相關的視頻知識等,以此來增加初中生的所見所聞。
三、 小結
總之,新課改之后,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教師應該多方位、多層次地來培養(yǎng)初中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是一盞指路明燈,還需要學生自身進行努力。當然作為一名祖國培養(yǎng)的、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身的教學觀念,然后才會不斷地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初中生。
參考文獻:
[1]翟利芹.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語文教學[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4):164.
[2]張秀艷.新時期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分析[J].教育,2017(3):00204.
作者簡介:葉茂峰,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古樓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