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階段是素質(zhì)教育的起步階段,在小學時期就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質(zhì),審美情趣對于以后的教學有著非常良好的影響。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并對自己產(chǎn)生良好的影響,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的事情。在本篇文章中,筆者主要論述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的對策這幾個問題,目的是為了讓讀者對情感教育有充分的認識,并能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使用情感教育。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情感教育;要求;方法
隨著當前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日益提高,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小學生發(fā)展的需要,特別是當前的語文教育已經(jīng)不僅僅停留在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種淺層次上,不能滿足于學生會讀生詞,默寫熟詞,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的應該是有充沛情感,具有良好審美意趣的孩子。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不失為良策,那么,滲透情感教育方法有什么優(yōu)點,它具體又是什么呢,我們還要就此做更深層次的探討。
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方法的重要性
在競爭逐漸激烈的今天,許多的教育工作者著重培養(yǎng)的都是成績優(yōu)秀,智力超群的學生,一味地以分數(shù)論高低,一味地重視排名,然而在幾千年前教育的鼻祖就向我們說明了教育的標準“因材施教”,如果只看重學生的答題能力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可能是成績優(yōu)秀的做題機器,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均衡發(fā)展,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讓孩子變得自私冷漠,這對孩子造成的是終身性的傷害。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已經(jīng)成為不得不做的事情。
二、 用實例來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
當學生在學習一篇具有深刻情感和意義的文章時,體會到故事中人物情感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習課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例如:在學習文章《狼牙山五壯士》的時候,學生可能無法體會到那個時代人的內(nèi)心情感,無法感受到壯士們那強烈的愛國情懷。那么,教師在講這篇課文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人物,帶動學生進入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教師可以在學生朗讀之前向同學們簡述故事發(fā)生的背景,讓同學們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體會到課文中主人公的壯烈。教師可以在同學中找出一個朗讀能力比較好的同學,在同學朗讀的過程中為他配上合適的音樂。讓其他同學在這種抑揚頓挫的朗讀聲中體會到文章所要傳達的情感。朗讀,就是在用聲音傳達情感,“以情感人”才是情感教育所要做到的。
三、 如何在教學中引入情感教學
(一) 充分利用好多媒體等教學用具,讓同學們在畫面、音樂中體會情感
教師在向同學們講課的時候,遇到一篇對于學生來說,并不熟悉的文章時,就要在講課之前提前做好鋪墊。情況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借助于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利用聲音、圖片、音樂等增強感染力。例如:教師在講課文《最后一課》的時候,為了能讓同學們更好地體會到主人公內(nèi)心的痛苦與悲傷,教師就可以利用幻燈片來向?qū)W生普及故事中的戰(zhàn)爭背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再比如教師在講授風景類的文章時,可以先向同學們播放一些大自然動聽的音樂,比如鳥叫,蟲鳴,讓同學們在音樂中想象畫面,通過視頻,音樂等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產(chǎn)生去探索的興趣,讓孩子自己主動去了解知識而不是由教師被動給予。
(二) 加強課外延伸,讓學習知識不止停留在課本上
課本上的知識是有限的,課堂上的學習也是有限的。課本上的知識在課堂上學習了,但并不一定會成為學生自己的東西,課本上的一些理論的知識,學生只有自己經(jīng)歷過了,可能才會更加的深刻,教師在教課的時候可以適當?shù)亟o學生們進行課外延伸。例如:教師在講課文《少年閏土》的時候,除了需要向?qū)W生介紹作者寫這篇文章的背景,還可以向同學們普及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這樣同學們就可以全面地了解閏土這個人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寫作背景的一種補充,教師還可以在課前提前布置作業(yè),組織一個課前講故事的比賽,故事內(nèi)容可以是課本中作家身上發(fā)生的勵志故事,也可以是身邊發(fā)生的感人的故事,這樣做不僅擴大了孩子們的積累還鍛煉了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這種類型的小比賽可以激發(fā)孩子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可以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得到熏陶,學習到人物身上美好的品質(zhì),這不僅是教育,也是德育。
(三) 建立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加強教師的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保持良好的師生關(guān)系是教師進行情感教育的保障,讓同學和教師之間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當老師不再是只會照本宣科,學生只會死記硬背時,當老師不再是嚴厲的化身,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的乖乖生時,課堂的教學就不會是如死水一般的枯燥。不再是課堂上只是老師說會了嗎,和學生說會了,不會是這三個聲音的主場了。而是一節(jié)由老師為代表的提問賽,學生們踴躍地提問,不會再因為提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提錯問題而害怕,因為這對于朋友來說不是正常的嗎?老師也不會再害怕因為自己的問題過于復雜而沒有人回答,或者是有人回答錯了問題,因為朋友間的問題不是大家共同的嗎,朋友在一起解決問題不也是快樂的嗎?當然了,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不僅僅表現(xiàn)在課堂上,課后沒有老師架子的老師不更容易和同學們相處嗎?所以教師自我的引導更有利于建立好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更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郭素霞.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1(19).
[2]曾曉麗.小學語文教學情感教育的思考[J].小學科學(教師論壇),2011(9).
作者簡介:
熊煒,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新蒲新區(qū)蝦子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