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英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課是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今后語文學習的基礎知識。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故事教學等方法幫助學生識字,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識情境字;小學語文;低年級;情境教學;游戲教學;動畫教學
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在教學中,由于教師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識字教學變得枯燥泛味、單調統(tǒng)一,課堂氣氛也變得非常沉悶,嚴重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學習的興趣喪失殆盡,學習效果自然不會高。本文通過分析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再給出一些改進的教學措施。
一、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出現(xiàn)的問題
首先是小學低年級學生本身的條件限制。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偏小,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也比較差,加上教師枯燥的教學方法,使得小學生無法專注的去識字。還有低年級學生剛接觸到大規(guī)模的知識學習和記憶,容易讓小學生產生壓力,進而產生懈怠心理,也就無法完成學習任務。
其次是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枯燥乏味。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多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使得教學方法不具有靈活多樣性,形式上也過于單調統(tǒng)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多是將生字利用黑板和PPT展示出來,讓學生進行機械式的強行記憶。這種教學方法很容易讓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自然達不到教學效果。
最后是現(xiàn)階段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識字教學聯(lián)系實際,不能結合生活情境、游戲活動和講故事等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就像在英語學習中,不能結合語言環(huán)境進行學習,這樣學習效果必然不會多好。
二、讓識字遠離枯燥,識字教學改進的措施
1.利用情境教學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情境教學法是將教學內容融入到一些特定情境環(huán)境中,幫助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在識字教育中,教師就可以有效利用這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對圖畫敏感的天性,這種教學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些特征進行教學的。
例如在學習“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與“天”、“地”、“人”等相關的圖片展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說出這些是什么。利用漢字是象形文字的特點,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字的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的演化過程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字是怎么來的,從而加強對這些字的記憶。頭頂之上是為天,所以“天”字就這么出來了。利用多媒體或現(xiàn)實模擬,將“水”和“火”的狀態(tài)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看到水流的狀態(tài),火在燃燒時的形態(tài),并結合漢字的演進過程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更加主動的心態(tài)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了教學效果。
2.利用游戲教學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利用這個性格特征,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猜字謎的游戲方式教學,教師先出字謎,讓學生回答,還可以在學生之間用你問我答的形式進行。
例如:一加一,是王;一百減一,是白;一夜又一夜,是多;一只牛,是生;七人頭上長了草,是花;一邊是紅,一邊是綠,一邊喜風,一邊喜雨,是秋……可以先由教師說出謎面,再由學生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以給予提醒,做出引導,幫助學生解答。之后再由學生之間互相游戲,采用你問我答的形式,分為若干個小組,利用小組競賽積分的形式,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更為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這個游戲上來。在提高了游戲的熱度后,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了更多的字。
3.利用故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學生在學習了一些生字之后,還不能很好的記憶就要學習更多的生字,這樣的進度不僅不利于學生鞏固以往學習的生字,而且還容易讓學生對生字混淆。利用講故事、閱讀故事的方法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就像在英語學習中,總要利用閱讀在語境中學習新的單詞。教師選擇合適的故事書,通過大量的故事閱讀,讓小學生的識字得到提高,幫助學生記憶生字,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學中,教師選擇那些注明拼音的兒童故事書,利用課上引導閱讀,課下布置任務的方式讓學生養(yǎng)成樂于閱讀的好習慣。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閱讀故事,聯(lián)系故事內容的上下文和拼音等方式認識生字,之后再次通讀全文,進行鞏固,提高閱讀速度,做到熟練閱讀,從而在閱讀故事中鞏固和認識了很多漢字。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關于倉頡造字的故事,幫助學生記憶漢字。
例如,黃帝命倉頡造字的故事。倉頡住在河邊,專心致志地想造字,可是他苦思冥想也沒造出字來。一天倉頡正在思索之時,天上飛來一只鳳凰,嘴里叼著的東西掉了下來,正好掉在倉頡面前,倉頡拾起來,看到上面有一個蹄印,可倉頡不認識是什么蹄印,就問正巧走來的一個獵人。獵人看了看說:“這是貔貅的蹄印,與別的獸類的蹄印不一樣,別的野獸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眰}頡聽了獵人的話很受啟發(fā),他想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畫出圖象,大家都能認識,這不就是字嗎?從此倉頡便注意仔細觀察各種事物的特征,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和各種飛禽走獸、應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畫出圖形,造出許多象形字來。這樣日積月累,倉頡造的字也就多了。
三、總結
在小學語文低年段的識字教學中,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需要得到解決。教師可以利用情境教學法、游戲教學法和閱讀講解故事等方法幫助學生認識生字,提高識字的趣味性,讓小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識字課中,提升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聞明剛.趣味識字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漢語文教學,2018(17).
[2]孫宗樂,李曉慶.讓學生快樂識字——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初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8(33).
[3]潘鳳琴.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的方法探究[J].快樂閱讀,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