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俊輝
摘 要: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主要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單篇教學支離破碎、目標不清及教學方式僵化、工具性與人文性割裂等問題,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在綜合思維指引下,以主題的方式,整合課內外資源,以"語文立人"為核心,挖掘教學內容的原生價值以及教學價值,在語言文字的理解與運用中,引導小學生生成主題,促進小學生語言發(fā)展、思維提升、精神豐富,整體提升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課程資源;課程體系;教學評價
小學語文是幫助學生學習語言知識,培養(yǎng)漢語言文學的興趣,深入挖掘語文學習內容的精華。中國的五千年文華需要新一代的探索和發(fā)揚,那么語文的主題教學將顯得尤為重要。語文主題教學開展的好,是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學習的啟蒙,更是幫助學生觀察、理解所處的社會,還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確保學生的人生道路更寬闊且正能量。除此之外,主題學習更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增強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多種有趣的教學手段和學習活動,為學生的探索交流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引導學生參與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一、豐富課程資源,拓展知識外延
語文學習有其自身特點,古人云“有道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得多了自然能實現(xiàn)量變到質變。然而僅靠課堂上的閱讀難以實現(xiàn)質的飛躍,有效的課外閱讀很難實現(xiàn)。主題教學依據語文學習大量閱讀的規(guī)律,以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為前提,實現(xiàn)課堂上的拓展閱讀,從而使學生在大量閱讀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在實踐中,首先表現(xiàn)為教師根據主題,選擇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拓展材料。每一個教學內容是相互補充,相互聯(lián)結,融為一體的。整個教學內容不僅要這一過程不僅要結合所要依托的教材載體,更重要的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知識能力的發(fā)展現(xiàn)狀來建構教學內容。這樣就“基于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如由《三打白骨精》導讀《西游記》,《丑小鴨》導讀《安徒生童話》等。把有限的教學內容無限擴大,讓學生自發(fā)去探究課本以外的廣闊知識空間,大幅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整合教材,組織教學內容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主題來整合好語文教材,并保證做到精讀與略讀。通過針對主題的豐富來將文章進行分類,選擇好精讀與略讀。針對在學習中針對需要學生進行精讀的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好文章中的主體,這樣才能了解文章講述的中心,才會啟發(fā)自己的思維,才會學習好這一內容。而對于需要略讀的文章來說,應當要讓學生掌握好粗讀與略讀的重點,學會生字與生詞,這樣才能實現(xiàn)廣泛的積累,提高自身的表發(fā)能力。其次,在采用主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主題統(tǒng)領的方式來完善教學。通過實現(xiàn)人文教育可以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增強競爭與訓練的需要,并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教育的意義。且在主題教學中,要積極幫助學生進行積累。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好的書籍來讓學生進行閱讀。最后,教師要做好課時的設計工作,為了保證精讀與略讀,就要將閱讀落實到實際中去,積極進行語文創(chuàng)新與實踐教學,保證增強教學的質量,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另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適當為學生進行擴展與延伸,以此來豐富學生的知識。
三、合理構建課程體系
第一,對教學目標進行科學設定?!耙皇趾脻h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教學大綱中語文素養(yǎng)的目標。“三個一”里的“好”,體現(xiàn)了目標的內隱與外顯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也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它明確了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目標,不僅是要提高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更要從人文高度,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與情趣,煥發(fā)兒童對母語的熱愛,為兒童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诖耍贫ㄐW語文教學目標,一定要先明確目標的內容、途徑及評價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教學實踐。第二,確定主題教學主題的原則。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主題確定的時候,一定要堅持生命性原則,即尊重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將兒童的生命體驗與生活經驗進行緊密結合;基礎性原則,即注重基礎構建,夯實學生終身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之基;生長性原則,即主題是源自兒童的生活,也將回到兒童生活中,并進行升華與創(chuàng)新;開放性原則,即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提取主題,然后,再與老師、同學、文本、自我進行多維對話。第三,要精選主題教學內容。在選擇主題教學內容時,要堅持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并使主題契合兒童核心價值觀,根據主題對教材進行優(yōu)化整合,明確要精讀和略讀的課文,同時,補充傳統(tǒng)經典內容和整本書,引導兒童進一步開拓眼界與知識面。精選補充內容時,要堅持經典性、有序性、趣味性。
四、注重完善教學評價,提高主題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主題教學,教師應該注重完善教學評價,提高語文主題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教師應該注重開展過程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充分體現(xiàn)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過程性評價,幫助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學生對于主題教學中理解不夠深刻的部分有所了解。通過過程性評價,學生可以找到學習的方向;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總結性評價,可以對于學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進行表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主題教學中。這樣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思維,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五、總結
現(xiàn)代化的教學體系針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需要向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不論是授課過程中主題的選擇或是對課外知識的延伸以及資料的整合,都需要小學語文教師親自篩選,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對現(xiàn)在小學生的心理活動及每個學生的特點都有所了解,教師需要對課本里的內容及相關的知識點都能夠清楚的掌握,這樣在授課中,才能培養(yǎng)小學生們的主題觀念,還能使在文字的教學中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運作能力,從而豐富了小學生們的精神世界,也會提升小學生們的整體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鳳.小學語文主題閱讀教學設計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8
[2]初叢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