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部分高中生受學習壓力、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不同的心理健康問題,針對這一現象高中生物教師提出可以在課堂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在明確高中生物教學工作情況的基礎上,結合新課改提出的教學要求,明確高中生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深層探索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
高中是學生構成人格的重要過渡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特別是在進入高中后,各學科知識學習難度越來越大,學生會因為遇到挫折、打擊等影響學習熱情。高中生物教學的學習系統性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注重指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學習壓力和負面情緒,促使他們構建正確的學習觀念和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受新課改理念的影響,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教學工作的重點。
一、 提出青春期教育
因為高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所以他們具備青春期典型心理,沖動、脆弱和不穩(wěn)定性,對外界刺激極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在不良情緒累積過多的情況下,就會出現心理疾病。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學生對心理教育的認識并不完善,而學校沒有加大對這項教育的關注,導致學生的心理教育并沒有放在首位。高中生面對自身的心理及生理變化,既感到有趣,想要去了解,又感覺異常,害怕自己與他人不一樣,此時他們羞于對教師、父母及同學開口,只能放在心里,長此以往很容易埋下安全隱患。以孩子最常問父母的問題為例,“我們是從哪里來的?”此時教師可以結合人的生殖與發(fā)育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引導學生了解卵細胞、精子的產生過程,并向他們介紹受精卵的構成和胎兒的成長。同時,在這一階段,教師也可以向學生介紹男生與女生的區(qū)別,并讓他們了解兩者在進入青春期后都會遇到正常的生理問題,進而消除學生心理的“隱患”,促使他們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和生活態(tài)度。
二、 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
除了生理變化會為學生帶來心理影響外,在應試教育理念背景下,學生還面臨著社會、家庭等多方面壓力,很容易在生活、學習及溝通中產生疑問,若不能及時溝通和解決,就會形成心理壓力,進而產生厭學心理,嚴重的還會威脅身心健康。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選擇適宜的課題進行優(yōu)化。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7.2《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生物在地球中面臨的競爭壓力,并明確認識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重要性,同理在當前社會環(huán)境中,學生也不要“自怨自艾”,要學會把握機遇,發(fā)掘自身潛能,努力學習,注重優(yōu)化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以期成為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另外,教師也要向學生提出競爭的公平性,要保持心態(tài)的健康,不能自私狹隘,在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要向家長、同學及朋友傾訴,一起尋找解決的方法。同時,教師可以與學生構建良好的溝通橋梁,多與那些心理壓力較大的學生進行溝通,排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三、 提出抗壓挫折教育
培育學生毅力和抗壓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這樣不但可以幫助學生強化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而且有助于保障學生在面對困境時依舊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此更好解決面前的問題。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時,要理解和深化有關遺傳學的兩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離定律與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兩者都是生物學家孟德爾經過長期探究總結出來的。孟德爾在實驗探究中,用了八年的時間對豌豆、玉米等農作物進行了種植,其中經歷了我們無法想象的阻礙,但他依舊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得到了成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知識探討的過程中,可以以此為案例向學生介紹生物學家孟德爾的意志與心態(tài),只有保持積極向上和永不放棄的學習和生活精神,才能更好地面對艱難險阻,以此為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四、 推廣合作教育理念
在新時代發(fā)展背景下,不僅社會競爭意識非常重要,合作觀念也有一定優(yōu)勢。高中生在未來必然會走入社會,因此他們要想更好面對日益革新的市場環(huán)境,在構建競爭意識的基礎上,還要了解合作觀念的重要性。由此,高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推廣合作觀念,多為學生組織構建教學活動,為學生劃分小組,促使他們在自主參與中感受到合作的優(yōu)勢,而后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不但可以明確自身優(yōu)缺點,而且可以學習他們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以此提升個人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五、 構建和諧心理環(huán)境
學生的心理問題大部分都是因為缺少溝通引起的,對教師、學生及家長產生誤解,最終形成孤僻的性格。此時,教師需要預防這種情況的出現,因此可以在生物教學中向學生傳遞“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并引導他們形成熱愛自然和生命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教師可以通過推廣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優(yōu)化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在溝通和交流中構建知識體系,鞏固課本理論知識,并具備引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以此實現預期設定的教學目標。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高中生物教學而言,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學習和引用課本理論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并結合他們的要求,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此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信心。如果發(fā)現學生產生消極心理,要及時溝通,幫助他們解決問題,促使他們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顧赟珺.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6(6).
[2]蔣劍峰.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J].數理化解題研究,2017(21):94-95.
[3]沈筱璇.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嘗試[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3).
作者簡介:
張寶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