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芹
[摘 要] 小學英語閱讀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割裂的組成部分,是促使整個英語教學系統(tǒng)運行的中堅力量。教師可應用任務型教學法,它是根據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而制定學習任務,學生可依據這一任務制定學習計劃,并通過完成真實或近乎真實的任務對自己運用語言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最終完成計劃目標。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法 ;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任務型教學法可以使學生明確方向,這是由于教師在進行任務型教學時,圍繞特定的交際語言環(huán)境,制定明確的具有操作性的學習任務,學生變換多種語言活動方式來達成任務目標,提升自身的英語語言技能。在任務的指引下,小學生能自主投入語言實踐中,而且更加關注學習過程。可以說,這種教學方法更加適用于新課程教學,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
一、閱讀前任務階段,喚起學生對背景知識的關注
對小學生來說,英語語言閱讀活動的展開需要有一個良好的鋪墊,一方面,良好的鋪墊可激發(fā)學生投入閱讀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鋪墊為小學生介紹閱讀任務的主題,喚起小學生對背景知識的關注,可以很好地理解任務,為進行任務做好準備。那么如何進行鋪墊呢?從影響小學生閱讀理解的原因來看,除了與小學生自身的閱讀基礎、智力因素、思維能力有關之外,還與學生頭腦中早已積淀而成的知識背景有關。所以,教師可從喚起學生的知識背景著手,選擇學生感興趣或熟悉的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圖式或視頻展示的方法,激活學生頭腦中已經存在的知識,并使其與英語語言材料的信息融合,牽動學生投入英語語言材料的閱讀活動中。
例如,3A Unit 8 Happy New Year!這一單元,主要讓學生學會節(jié)日問候并會詢問物品的名稱。創(chuàng)設有關新年的情境,讓學生說出新年最開心的事,收紅包,吃很多好東西,等等。關于要說什么,小學生異口同聲:“新年快樂!”小學生對熟悉的話題感興趣,也能很快地融入文章中。接下來,教師繼續(xù)向小學生提問:“這些用母語很容易就表達出來了,但是你們知道怎么用英語去表達嗎?如新年快樂”。由于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時候喚起了學生的知識背景,所以小學生可以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為理解任務做出完美的鋪墊。
二、閱讀中任務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查讀技能
教師通過前任務階段喚起學生大腦中知識背景,使得小學生對英語閱讀材料的主題有大致的了解,能夠快速進入閱讀階段。為了獲取英語閱讀材料中的信息,教師首先應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進行閱讀,如略讀、査讀、細讀。當然,對小學生來說,他們面對的閱讀材料比較簡單,所以,教師可依據材料內容的難易來規(guī)定閱讀方式。
如3A Unit 8 Happy New Year!這單元的Story time部分,在閱讀過程中,教師交代了閱讀任務,即了解閱讀材料的內容,并能夠獨立地進行對話。所以,學生在閱讀中便會去記上一句和下一句的內容,以及之間的問答關系。例如“Happy New Year,Uncle John!”下一句回答一定要是:“Happy New Year!”,而“What is this?”的下一句應該是“It is--”,在這里小學生便可用査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內容的理解。
三、閱讀后任務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
足夠的英語語言內容的輸入,會促使小學生進行有關英語語言內容的輸出,這種輸出對其語言交流能力的鍛煉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在小學生閱讀之后,為其提供充足的語言交際時間,讓小學生自己設定角色,運用“What is this?”“It is--”;“This is for you”“Thank you”等句型進行情境對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小學生聯(lián)想到自己的實際生活,并將英語內容滲入一些生活元素,既進行了內容的拓展,實現(xiàn)了英語教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又讓學生進行交流討論,獲得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英語語言交流水平的提高。
本文根據英國語言學家任務型教學法的倡導者之一Jane Willis所提出的三步驟:前任務、任務環(huán)、后任務進行教學實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學生頭腦中的知識背景,為閱讀活動做鋪墊。然后,又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使學生獲得閱讀材料的信息。最后,教師鼓勵學生自行設定角色,進行對話,在對話中,學生聯(lián)系自身加入一些生活元素,拓展了教學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水平。
參考文獻:
[1]劉敏.談小學英語任務教學的有效性[J].校園英語,2014(11).
[2]吳秀娟.小學英語“任務教學五步模式”探究[J].小學教學設計,2013(5).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