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
【內容摘要】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地理教師將提升班級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作為自身開展各項地理教學活動的根本目標,地理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為班級學生營造良好的地理知識學習氛圍,使得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消化吸收地理教學知識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圍繞著高中地理教學,分析培養(yǎng)班級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策略,并且提出了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策略? 想象能力
引言
在各項高中教學活動中,地理教學占據(jù)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高中生在校接受系統(tǒng)性的地理教學,在任課教師的幫助下,可以學習到更多的地理專業(yè)知識內容,并且能夠不斷增強自身地理知識積累,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自身全面發(fā)展。但是,受到學校地理教學基礎設施、傳統(tǒng)教育理念、地理教學效果評價機制、教師教學能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部分教師依舊將地理教學重心放在理論性知識內容傳授上,而忽略了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思維拓展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提升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重要性
人們在閱讀文章或者圖形的過程中,由于文字和圖表涵蓋的信息不能以直觀的三維狀態(tài)被人們所接收,只能在腦海中想象文章所描述的物體的具體形狀和所處位置,這種能力被稱之為空間想象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越強的人,其根據(jù)文字或者圖片想象的物體愈加貼近現(xiàn)實。高中地理教材中涵蓋眾多地形、氣候、河流、人文、星體等知識內容,大部分地理知識內容無法進行實踐教學,學生也無法在現(xiàn)場觀察地形運動、洋流運動、地貌形成,因此,學生要想更好地消化吸收教師傳授的地理知識內容,必須具備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在腦海中想象出地形變化的具體過程,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策略
1.借助教學工具,拓展學生思維
高中地理教材中涵蓋的知識內容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學生難以直觀感受其向外傳達的信息,教師在向班級學生開展各項地理教學活動時,可以充分利用各項教學資源,如地球儀、三角尺等工具,使得學生能夠較為直觀的感受地理教材中涵蓋的知識內容。如在進行《宇宙中的地球》地理教學時,教師提前準備地球儀、小型手電筒、乒乓球、柔力球、臺球、高爾夫球,將手電筒的光視為太陽直照、用柔力球來代表地球、乒乓球代表月球、高爾夫球代表火星、臺球代表土星,教師運用自身準備的工具模擬地球自轉以及其它星體的轉動。在這樣的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代替星體,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知識的認知,而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2.設置解圖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升學生的想象力
我國土地面積廣闊,地形條件復雜,包含盆地、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形,而這些也是高中地理的主要教學內容,這些知識內容難以用文字進行描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對此,地理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地理教材中的圖表,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促進地理教學活動順利進行。例如在講解盆地和丘陵地形時,教師可以搜集與其相關的地形剖面圖和等高線圖,繼而向學生們講解丘陵的主要特征,如丘陵的海拔高于周圍區(qū)域,讓學生在腦海中想象丘陵的形狀,接著教師畫出丘陵的等高線圖,并講解每條等高線的含義,使得學生將等高線圖與地形圖聯(lián)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加深學生對地形知識的認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3.運用信息技術,豐富地理教學資源
目前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已經(jīng)運用到教育各個領域,地理教師可以依據(jù)自身對教學知識內容的熟練掌握,在網(wǎng)絡中搜索與其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源,結合自身以往的地理教學經(jīng)驗,對自身搜集的資料進行歸納和整理,使其成為地理教學的輔助工具。例如在學習《河流地貌的發(fā)育》時,地理教師在網(wǎng)絡中搜索具備河流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圖片以及微課,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微課,讓學生對河流地貌的形成有著初步的認知,接著教師向班級學生講解教材中涵蓋的知識內容。在教學知識內容講解結束之后,教師為班級學生預留幾分鐘的思索時間,然后再向學生們展示河流地貌的真實圖片,讓學生對自身的想象進行反思,找出自身空間想象存在的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