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意義?,F(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中應該有效的運用朗讀教學,這樣既能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又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特別是在大力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應該更加高效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朗讀教學。本文對現(xiàn)階段朗讀教學的運用現(xiàn)狀進行概述,總結(jié)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yōu)化策略,以期為改進當今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提供參考性的意見。
關(guān)鍵詞:朗讀教學;小學語文;運用策略
現(xiàn)階段,我國小學教育高舉“素質(zhì)教育”大旗,推崇創(chuàng)新教學,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上,老師只是單純地閱讀課文,講解課文,學習新的漢字,卻忽視了朗讀的作用。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共同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閱讀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朗讀能夠讓小學生對課文的學習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能夠提升語言的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近年來,許多優(yōu)秀一線小學語文教師都在嘗試更加高效地運用朗讀教學,構(gòu)建新型的語文課文教學模式。為此,對于朗讀教學的研究會變得更有意義,也更能賦予小學語文教學新的生命力。
一、 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運用現(xiàn)狀
(一) 朗讀法的運用缺乏層次性
現(xiàn)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的應用缺乏層次性,沒有根據(jù)學生年齡段的特點進行分層教學。另外,缺乏層次性的運用還體現(xiàn)在并沒有引領(lǐng)學生去真正品味語言文字的內(nèi)涵,而且整體的朗讀運用過程中顯得雜亂無章,沒有對朗讀目標進行細分和層次化,這樣的朗讀運用效率是不高的。
(二) 朗讀法的運用缺乏主動性
現(xiàn)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法的運用缺乏主動性。而這種缺乏主動性主要表現(xiàn)在,無論是處于哪個階段的小學生朗讀都是一種被動的行為,小學生常常被教師們要求去朗讀。這種缺乏主動性的朗讀并不會帶來很好的效果,而且存在個別教師課堂的教學模式影響著朗讀法運用的情況。由于應試教育片面追求成績,許多教師本著“上完課就好”的教學心態(tài),在課堂上應付式地使用朗讀教學。這種被動式、應付式的朗讀法的運用使得朗讀過程中難以進入想象境界,難以體驗作品中的情感,這樣朗讀法的運用也就毫無意義。
(三) 朗讀法的運用缺乏實效性
小學生處于身心飛速發(fā)展的階段,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在逐步成型,認識外部世界多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教師在語文課堂運用朗讀法的時候,要學會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朗讀法的實效性。特別是對于不同學段的小學生,要根據(jù)其年齡特點設計不同的朗讀方式,教師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一步一步地走入語文課文中,感受作品的蘊意。實效性的缺乏使得語文課堂中“讀”的教學模式幾乎失去了意義,反之,應該讓語文學習與朗讀的樂趣融為一體。
二、 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運用提升策略
(一) 因材施教,根據(jù)不同教學目標設計不同教學策略
朗讀教學效率的提升依賴于科學的朗讀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因材施教。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第一,應該根據(jù)小學不同年級和學段進行朗讀教學的設計;第二,應該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能力特點進行朗讀教學的設計。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依照制定好的朗讀目標讓教師們有選擇性地、有針對性地運用在課堂上?,F(xiàn)如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呈現(xiàn)多元化的教學目標的特點,這也制約著朗讀法運用策略的有效進行。但是教師應該發(fā)散思維,擴寬視野,為我們的朗讀教學的順利開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 基于不同年齡段運用不同的朗讀策略
小學生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他們在不同年齡段的身心變化比較明顯。為此,應該基于不同年齡段運用不同的朗讀教學策略。具體的策略如下,第一,在一到二年級的階段,應該能夠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而且能夠初步的學習默讀,能夠正確的朗誦兒歌等;第二,對于三至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在之前的基礎上應該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主動去探尋朗讀過程中有問題的地方,能夠初步學會快讀,以及初步學會體驗詩詞中的情感;第三,對于五至六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要求會更高一些,除了上述要求之外,對于默讀速度也有了要求,能夠較為深刻地理解語文課文、古詩詞所表達的意義,能夠較為熟練地背誦詩詞。
(三) 基于不同文體運用不同的朗讀策略
語文課堂中,文體樣式是比較多的,主要是為了表達不同的功能,為此,應該對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不同的朗讀策略教學。第一,對于記敘文要學會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脈絡,對精彩的片段進行有針對性地朗讀;第二,對于一些情感較為豐富的文章,要引導小學生對其中人物形象進行感知,揣摩人物的每一句話,透過文字去感受人物的心理;第三,在朗讀說明文時,要注意內(nèi)在邏輯的關(guān)聯(lián)性以及層次的序列性,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腦海里形成相應的結(jié)構(gòu)體系;第四,在朗讀詩歌類文章時,要教會學生朗讀韻腳,帶著畫面感以及音樂感去朗讀詩歌。要注意語節(jié)對應,韻腳相當,平仄對應,把握詩歌整體節(jié)奏。
三、 結(jié)束語
朗讀作為語文教學中“有聲”的表現(xiàn)形式,應該獲得更多的重視和有效的運用。本文對現(xiàn)如今小學語文課堂中朗讀教學的運用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概述,并提出三點改進優(yōu)化策略,希望為今后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更好地運用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文娟.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新課程(中),2017(8).
[2]吳貽康.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初中生優(yōu)秀作文,2015(22).
作者簡介:湯伊磊,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fā)區(qū)兵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