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 要: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可通過體育教學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教師要通過體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正能量,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分析,并運用體育療法進行調適。
關鍵詞: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正能量;體育療法
中圖分類號:G642;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1-0078-01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而且還包括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美狀態(tài)?!币虼?,學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體育技能、技術,理論知識,而且還要能夠達到育人、育心,增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目的。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安排各種有趣的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化解、減輕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讓學生的負面情緒如壓抑、焦慮、緊張等得到宣泄,要通過體育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一、體育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心理正能量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活動對大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具有重要作用。開展針對性強、有目的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對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生活習慣和體育健身意識有重要意義,對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與人際關系有著積極作用。
其一,體育鍛煉能使大學生獲得良好情緒體驗。參加體育鍛煉所獲得的情緒體驗是一種理想的內部情緒體驗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學生能非常認真地投入運動,并在活動過程中產生興趣,得到享受。例如,力量運動消耗人的大量體力和能量,這就能夠減少情緒上的負擔和減輕因負面事件而造成的心理負擔。其二,體育鍛煉能促進大學生的自我認知?!白晕腋拍睢笔莻€體主觀上關于自己看法和感覺的總和。研究表明,體育鍛煉活動可使人的自我概念清晰度明顯提高,肌肉力量、情緒穩(wěn)定性和外向性格呈現正相關。其三,體育活動能有效預防和治療大學生的心理疾病。隨著學習任務的加大和就業(yè)形勢的嚴峻,焦慮和抑郁成為大學生遇到的最為常見的情緒困擾。而長期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降低抑郁的發(fā)生。有氧練習(低強度、長時間)和無氧練習(高強度、短時間)均可降低抑郁,體育鍛煉與心理治療相結合更能有效地降低抑郁。體育教學過程是有目的性和計劃性的,它可以根據具體教學情境挖掘出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義的素材,從而改善大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使其適應繁重的學習生活及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樹立積極向上觀念,培養(yǎng)學生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健康人格,為成功走向社會打好基礎。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不同的體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使大學生緩解心理矛盾,消除憂郁和焦慮等各種心理問題,調節(jié)心理狀況,維持心理平衡。
二、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
其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教師要準確了解學生生理、心理特征,觀察學生言行。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認真觀察動作的難點及要點。特別是在進行戰(zhàn)術教學時,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認真觀察對手情況,針對對手弱點提出自己的戰(zhàn)術打法。其二,培養(yǎng)學生組織能力。教師在授課時可以讓學生擔任裁判工作,組織比賽,并把這種做法帶到課外體育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組織領導能力。其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人的心理活動是復雜而又多變的,每個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都是不同的,要使得每個學生的心理素質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運動技術如何改進、運動器材怎樣更新設計,才能更科學合理地組織教學活動。
三、學生心理健康分析及體育療法
其一,孤僻型。形成這種心理的原因較復雜,涉及到許多方面。有些大學生可能是在早期家庭生活中遭受過重大挫折、不公正對待,或者因身體有病,生理缺陷,自尊心受到傷害而無處訴說等。對這類學生,教師要讓其多參加集體項目的體育活動,如籃球比賽、接力比賽、拔河比賽等,讓學生在長時間的集體項目活動中感受快樂,增強集體榮譽感,從而改變孤獨、怪癖的性格。其二,優(yōu)柔寡斷、缺乏信心型。此類型的大學生相對較多,主要是多為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造成處理問題能力和社會適應力較差,在學習等其他活動中遇到困難就回避。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乒乓球、羽毛球、跳遠等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多種情境和機會,使他們不斷完成可以力所能及的任務,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并培養(yǎng)果斷的性格。其三,自暴自棄型。此類型學生的不良個性品質與家庭教育、社會上的不良影響關系極大。家庭破裂,父母離異,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教育,或管教不得法,造成他們性情暴躁、冷酷無情,養(yǎng)成以暴力抗暴力、動手打人等惡習。這類學生一般精力旺盛,且體育成績較好,因此教師要真誠關心幫助他們,使其逐漸消除敵意,相互取得信任,耐心教育他們明辨是非,利用他們的特長把成績遷移到學習和紀律上來,利用團體的體育項目如分組接力賽、籃球分組對抗比賽等創(chuàng)造出信任和歡迎他們的氣氛,使他們團結同學、相互幫助,增強集體榮譽感。同時教師也可以選擇太極拳等緩慢持久的項目,幫助學生調節(jié)神經活動,增強自控能力,穩(wěn)定情緒。
總之,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教師不僅要從學生心理健康的視角去分析體育運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和作用,更要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并通過體育療法治療學生的心理問題,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王冰.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04).
[2]邱明.論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