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qū)公園路小學,甘肅 定西 743000)
應用題是小學數(shù)學里最讓家長頭疼的問題,也是整張數(shù)學卷中分值最高的題,所以應用題一直被當成小學數(shù)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事實上,應用題是發(fā)展學生思維、將學生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也就是將數(shù)學應用到生活實際,讓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的時候能想到用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解決。應用題中的行程問題是小學數(shù)學中的一個大難題,因為要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并且讓學生去理解、分析它,是比較難的?!拔⒄n”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和教學實踐要求,以視頻教學為主要呈現(xiàn)方式,反映教師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而展開的教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體。將“微課”應用在小學行程問題應用題中,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觀察到應用題中的已知條件,以及各條件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小學數(shù)學中的行程問題是小學課程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考試中學生最容易丟分的地方。行程問題大致分為順(逆)水航行問題、追及問題以及相遇問題三種,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相比,“微課”有一個明顯的優(yōu)點就是它課堂的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理論的思考,同時能更加形象地幫助同學完成解惑的過程。此外,“微課”視頻短小精悍,通常情況下一個議論題目一個重點。一般是針對學生學習問題過程中的疑難問題而設計的所以十分具有針對性,也很適合學生自學以及查漏補缺。如例題:在一個6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兄弟兩人同時從同一個起點按順時針方向跑步,兩人每隔12分鐘相遇一次,若兩個人速度不變,還是在原來出發(fā)點同時出發(fā),哥哥改為按逆時針方向跑,則兩人每隔4分鐘相遇一次,兩人跑一圈各要多少分鐘?在這個兩人跑步的問題之中,很容易讓學生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教師通過制作相應的視頻,將題中的含義以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問題。首先總共可以相遇的次數(shù)為600÷12=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差600÷4=150,表示哥哥、弟弟的速度和(50+150)÷2=100,表示較快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問題中的較大數(shù)(150-50)/2=50,表示較慢的速度,方法是求和差問題中的較小數(shù)600÷100=6分鐘,表示跑得快者用的時間600/50=12分鐘,表示跑得慢者用的時間。
在小學數(shù)學行程問題的應用題探討當中,教師可以總結行程問題的類型,根據(jù)自身的教學經(jīng)驗,以及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問題的關鍵點,進行“微課”的制作。使“微課”視頻的設計在新穎獨特可以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更加貼近學生實際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很強,對任何事都充滿求知的欲望,但是小學階段的學生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對于自己不喜歡或感到厭煩的事物就會提不起興趣。而數(shù)學行程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所以這免不了教師因為怕學生聽不懂而重復,但是這樣就會加深學生的厭惡感。如果將行程問題制作成視頻樣式,以動態(tài)的效果將數(shù)學知識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已知條件過于復雜和抽象導致無法理解題感的困擾,而且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微課”教學的素材可以供學生反復使用,如果學生對于行程問題的某道例題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那么學生可以將這種教材進行下載,再次觀看,教師不僅僅可以減少重復的次數(shù)降低一些負擔,學生不會因為行程問題這一復雜的問題而討厭學習數(shù)學,同時也會使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當今時代的教學方式中非常注重家校之間的合作關系,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尚處于發(fā)展階段,所以這個時期學生在學習上需要教師以及家長的共同教導。但是有時家長對學生學習的知識并不了解,不知道課程所設及的重難點,不懂得該用何種方式幫助學生解答小學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尤其對于那些課上聽不懂、思想上開小差沒有聽到的同學,如果將“微課”視頻下載下來,到家中能夠與家長共同觀看,那么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家長就能在視頻中找到答案,幫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講解分析。
如例題:一船以同樣速度往返于兩地之間,它順流需要6小時,逆流8小時。如果水流速度是每小時2千米,求兩地間的距離。對于家長來說這樣的提醒是不會被難倒的,但是對于教導小學生而言不知該用何種方法給孩子進行講解,如果所講的知識超出小學生學習的范圍就會適得其反。所以通過微視頻的講解,家長懂得學生所學大致的知識范圍,就能夠以恰當?shù)姆绞捷o導學生進行教學。
“微課”以短暫的時間教授學生重難點知識,但是僅僅依靠這不到10分鐘的教學并不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掌握行程問題的應用例題。正因為行程問題的應用例題復雜且題型較多,所以單單依靠這一種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就像每堂新課授課教師只會將重難點當作課程的一部分,但并不會只講解重難點的部分,如果在此基礎上運用多媒體和網(wǎng)絡技術進行全方位講解,才更加符合時下學生需求。這樣學生才會被課堂教師所講授的知識所吸引,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微課”教學豐富了課堂活動,增加了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互動,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才能讓課堂真正地“活”起來。
學生學習的知識大多源于生活,所以創(chuàng)設情境更能幫助學生加深印象進行知識點的理解。比如應用題“獵犬發(fā)現(xiàn)在離它10米遠的前方有一只奔跑著的野兔,馬上緊追上去,獵犬的步子大,它跑5步的路程,兔子要跑9步,但是兔子的動作快,獵犬跑2步的時間,兔子卻能跑3步,問獵犬至少跑多少米才能追上兔子”,作為教師應懂得創(chuàng)造什么樣的情景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這道應用題中,教師在制作“微課”視頻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森林里獵犬在追野兔的場景,在視覺上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再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理解行程問題應用題型的同時加深學生的印象。
在新課改逐步發(fā)展的當下,教師在教學中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引導者,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成為過去,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因此,要尊重學生主體的地位,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找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再依據(jù)課程的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情景的“微課”視頻融入傳統(tǒng)教學中。這樣,在幫助學生答疑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記憶,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以及教師課堂的教學質量。
總之,行程問題雖然是小學課程中復雜且難于理解的知識,但是將“微課”教學帶入小學行程類的應用題型中,就能夠在增加講授知識多樣性的同時幫助教師和家長減輕負擔和壓力,幫助學生提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