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瓊云
摘 要:一個新時代需要新的教育。中國的教育注重培養(yǎng)具有良好人格和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2014年4月,教育部印發(fā)了一份重要的文件,該文件特別強調了“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這已成為未來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的確,漢語教學應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以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因此,教師要充分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不斷培養(yǎng)小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這一教學目標已成為當代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努力實現(xiàn)的探索方向。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策略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6-3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34-0042-02
“語言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言素養(yǎng)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基礎,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笔裁词恰罢Z言素養(yǎng)”?事實上,每個學期學校都為學生建立了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明確了學生應具備必要的品格和關鍵能力,以滿足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不難看出,“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直接指向了學生終身發(fā)展必須具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用行動來影響學生的知識和人格培養(yǎng)
語文教學活動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中接受知識。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格魅力。
(一)設計精美的課堂和課外作業(yè),為學生做好功課做好準備
小學語文教學最忌諱機械化復制,或者沒有深入地對教學進行設計,做無用功。
最受學生歡迎的作業(yè)是具有個性化、有針對性的家庭作業(yè)。語文教師必須先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漢語的能力,并科學合理地安排課堂教學內容。教師要想辦法將學生的水平盡快分成幾個級別,然后進行不同的分配。例如,優(yōu)秀的學生具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教師必須想辦法設計深度和廣度的作業(yè);對基礎知識扎實,但缺乏挑戰(zhàn)精神的中等生,教師可以按照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水平,鼓勵學生挑戰(zhàn)困難,并且?guī)椭鷮W生克服困難,找到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欲望;對學習能力不足、沒有多大興趣學習的學生,教師不可“打壓”甚至放棄,應該循循善誘,降低要求,以輔導基礎知識為目標。
學生基本語言能力不足,教師不應急于求成,也不宜過于倉促,應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心,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二)靠近文本中心,創(chuàng)造性地重現(xiàn)文本
教授《晏子使楚》時,筆者設計了一種讓學生參與課堂表演體驗的方法:在課堂上,筆者要求學生充分理解課文背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作者的出身,再讓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在其中已經(jīng)意識到了晏子的智謀、勇氣和無所畏懼的心理特征。然后,筆者“趁熱打鐵”提出疑問:“你覺得他當時所說的晏子的核心是什么?”“楚王被擊敗是如此容易嗎?他是楚國的強大國王嗎?”“現(xiàn)場的大臣們都是草包嗎?難道他們沒有更好的策略來對付晏子嗎?你知道這是在楚國的大殿上嗎?”學生很興奮地討論這些話題。筆者利用了這個趨勢打開了學生的思維,順勢導撥(大屏幕顯示三個方向:晏子的心靈,楚王的反擊,部長的陰謀……)讓我們一起當一次“大導演”,編輯和播放一次《晏子使楚續(xù)集》。突然間,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點燃了,各種精彩的畫面出現(xiàn)在筆者的語言課上。
這種學習氛圍活潑生動,自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巧妙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和情感。
二、注重經(jīng)典詩歌文學的閱讀積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找到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方法,學生只是愿意學習,這顯然是不夠的,教師應采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入文本,廣泛閱讀和積累經(jīng)典詩歌,從三個維度提高學生語言的核心素養(yǎng)。
(一)經(jīng)常閱讀,勤寫筆記
一個人積極參與經(jīng)典著作閱讀的程度是衡量他文化素養(yǎng)語言素養(yǎng)的基本標準,當語言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它將在你的身體中形成絕對的文化遺產(chǎn)。從頭到尾,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視背誦和朗讀,并要求學生在最早的學習時期盡力閱讀。
令人遺憾的是,根據(jù)權威機構的調查數(shù)據(jù),中國中小學生的閱讀量遠低于國家標準的20%。為了讓學生汲取經(jīng)典杰作的營養(yǎng),在通常的教學過程中,筆者試圖將經(jīng)典詩歌作品推向學生,強烈要求學生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的經(jīng)典杰作,并指導學生做閱讀筆記,摘錄適當數(shù)量的語言,寫出簡短的欣賞文本,同時進行記憶和積累。上課前三分鐘是教師檢查積累的文章的好時機,在每節(jié)語文課之前,筆者會安排一個學生來“分享閱讀筆記”,許多學生竟然出乎意料地展現(xiàn)了他們多年來積累的閱讀經(jīng)驗。筆者感到非常高興,因為學生可以從中獲得或多或少的靈感。
(二)閱讀精彩文本并培養(yǎng)語言技能
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文本是許多專家通過審議和奉獻積累的經(jīng)典文章,這樣的文本質量具有很高的價值。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積累經(jīng)典文章,并將其應用于學習中,以提高學生對語言的直接認知。例如,在五年級的教學中,《我喜歡它》的文字主要選擇生活中的11個場景和片段來描述,闡述著生命的愛被滲透。通過反復閱讀和品味語言之美,學生逐漸了解生活的美,悄然走進作者的內容世界,感受美好的生活,欣賞美妙的文字,對情感和文本有了更多的思想認識和深刻理解。
閱讀經(jīng)典詩歌,積累名言警句。中國詩歌總是充滿詩意,中國人都沉浸在詩歌文化中。教師應盡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閱讀經(jīng)典詩歌,讓他們每天寫一首詩,采用各種形式去朗誦詩歌或對各種有意義的詩歌進行賞析。教師要將過去幾代的經(jīng)典詩歌融入學生的思想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
教師可將許多重要的篇目羅列出來,并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開展吟誦與分享活動,如《蒹葭》《桃夭》《關雎》《碩鼠》《子衿》《相鼠》等幾十余篇,學生如果能將它們背得滾瓜爛熟,那么可以有效提高語文素養(yǎng)。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將進酒》《長恨歌》《木蘭詩》《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長篇詩作,教師當然也要想辦法讓學生品讀一番。
古代經(jīng)典散文也富含高營養(yǎng)成分,如《出師表》《資治通鑒》《誡子書》《陋室銘》《愛蓮說》等經(jīng)典杰作。而宋詞如《水調歌頭》《雨霖鈴》《念奴嬌》《聲聲慢》《鵲橋仙》等數(shù)十首,學生也非常熟悉。《增廣賢文》所有章節(ji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早在學生中悄悄流傳,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更是很快就嵌入學生心中,李東的《雨巷》也深深地感染了許多學生。
三、必須以媒體為補充,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好電影是最直觀的教育。即使學生不能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但可以潛在地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因為時間關系,筆者在這學期給學生看了兩部電影。一部是溫馨可愛的動畫片《龍貓》;另一部是《圣誕狗》,在歡樂的笑聲和感動的淚水中,學生紛紛親切地加入了卡達的心靈之樹。筆者在這堂課上收集了一些美麗而深沉的圖片,中間穿插背景音樂來做幻燈片循環(huán)。有一次開課前,筆者給學生看了一些血腥的戰(zhàn)爭照片,并簡單地告訴他們,星期六是中國南京大屠殺的第二天,每個人都要記住這個故事,不要忘記國恥,旨在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同時告訴他們一個好學生應該是一個負責任的人,是一個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人,一個熱愛祖國和同胞的人。學生見了影片的殘酷畫面,紛紛被震撼住了,有的熱淚盈眶,有的黯然神傷,有的憤慨……無形中,學生的心靈早已經(jīng)潛移默化地被洗禮了一番。如此的教育,怎么不引人入勝呢?
前不久,筆者有幸聽了一次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講座。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重要性,教師不僅是傳授文化知識的職業(yè),而且是在信息瞬息萬變的時代,在物欲橫飛的時代,在精神土壤貧瘠的時代,教學生做人準則的職業(yè)。在這個侵蝕人們心靈的時代,大家對事物、態(tài)度、價值觀等的認知多種多樣。這讓筆者迷茫,難以行走,但也讓筆者充滿了跨越荊棘的力量。同時筆者希望自己能努力——這些都是筆者對自己的要求。
筆者讀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很感人:“孩子對世界的感知和欣賞,他的性格和心靈的形式,他的內在浪漫和詩歌的誕生……這些任務都是通過一門叫作‘漢語的課程默默地完成的。”有人說中國的能量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在古代,有一門課程,即漢語。這是一門生活課程。它教學生做人,做對了人,做好了人,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成績。語文包含了人的故事、自然與倫理、情感美學和理想人格,筆者想成為最美麗的靈魂船夫,在這一教育的圣地上努力工作,希望這里的所有種子能發(fā)芽,成為一個正直、善良、樂觀、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人。
四、結語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根據(jù)語言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此同時,學生的語言識字能力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課堂內外的知識積累遠遠超過了同一檔次的學生。
很多學生寫的東西早就能達到出版的要求了,他們把筆揮灑成了一首首精美的小詩,他們的寫作材料是連續(xù)的,他們的想法很奇特,他們的寫的內容總是受到社會人士的好評。這種語言教學在文學積累、文章形成和寫作風格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莊素芳.提升小學生寫作核心素養(yǎng)的實踐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7(10):93-96.
[2]高俊葉.中小學語文素質教育之我見[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1(10):99.
[3]蘇學慧.聚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實踐[J].中國高新區(qū),2018(7):126.
[4]王凡一.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現(xiàn)狀及培育策略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8.
[5]張傳燧,左 鵬.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學科策略[J].當代教師教育,2017,10(2):64-69.
[6]于玉霞.小學生以課外閱讀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策略[J].名師在線,2019(19):5-6.
[7]孫 渝,鄧李梅.試論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8(10):46-48.
[8]陳志娥.小學生以課外閱讀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6,13(35):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