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濤
摘 要:社區(qū)是培智生教育的良好環(huán)境,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環(huán)境積極開展社區(qū)融合實踐活動,鍛煉培智生的生活技能以及智力水平,培養(yǎng)培智生獨立生活的能力,樹立培智生進行社會實踐的信心?;诖?,研究了在培智生中開展社區(qū)融合活動的實踐,并提出了強化實踐活動培養(yǎng)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培智生;社會融合實踐;活動效果;提升策略
一、設計科學合理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學習生活技能
在開展社區(qū)融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活動內容和活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對于實踐教育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合理的規(guī)劃設計能夠讓培智生更加容易完成“任務”,更好地鍛煉培智生的社會能力,發(fā)展培智生的智力水平。在活動設計的前期,教師應該充分調查清楚學生的普遍技能水平,多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對于學生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數。然后根據培智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的社區(qū)實踐活動。例如學生普遍不能夠獨自完成超市購物,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在小區(qū)商店進行單獨的購物活動??梢詫W生組織在一起,然后帶領學生進入商店,統(tǒng)一講解如何看價格,如何規(guī)劃購物費用,如何進行結賬。然后給每一位學生十元錢,讓學生單獨進入商店進行購物,教師可以在一旁觀察并適當地進行提示,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完整的購物過程,鍛煉學生的自主生活能力。
二、寓教于樂,幫助培智生樹立獨立完成活動的信心
許多培智生都存在膽怯、不自信的情況。由于家長的過度保護,他們習慣了家長為其安排好一些行為,很少自主完成一些事情,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對他人產生過度依賴,一旦沒有人指導或者幫助,他們就會感覺手足無措,這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在社區(qū)融合實踐活動當中,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化的實踐活動,讓培智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參與,當他們能夠獨自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身的膽怯心理,樹立生活和學習的自信,這樣更有利于培智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帶同學回家”的游戲化實踐活動,可以在培智生所在的小區(qū)進行活動,鍛煉學生找到家所在的單元和門牌號,然后自己開鎖回家。當學生在這種半游戲化的活動當中,獨自找到家門,并開門回家的時候,他們會為完成這個游戲而感到高興,會有一種成就感,能夠有效幫助培智生樹立學習和生活的信心,讓他們敢于接觸社會,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敢于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完成生活中的一些事情。
三、通過行為模仿,讓培智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對于培智生的教育更多依賴于行為的模仿,如果教師只是進行講解和口頭教學,很難讓他們想象出實際場景進行實踐,對于相對復雜的活動,他們也很難記住相關的行為環(huán)節(jié),不利于提升他們的實踐活動能力。這個時候,教師就要帶領培智生多進行行為的模仿,讓培智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逐漸掌握一定的技能,鍛煉他們的個人能力。尤其是培智生在行為模仿當中,出現不知道做什么,或者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教師可以一邊進行活動動作演示,一邊讓培智生進行模仿。例如在超市購物的活動中,教師可以在培智生面前展示詢問導購某件商品在哪里購買,然后按照導購的指引找到商品,并進行購買。讓每一位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商品進行自主詢問的獲取,然后結賬。以此鍛煉培智生和他人溝通的能力以及理解的能力。再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小區(qū)的健身區(qū),然后在學生面前展示一些公共健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指導培智生進行嘗試,當培智生都了解了一定的健身器材使用方法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培智生自由選擇喜歡的健身器材進行活動和娛樂。
四、學校家長合作,更好地發(fā)揮社區(qū)實踐活動教育效果
對于培智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教師在進行社區(qū)活動實踐的時候,也要多聯系培智生的家長,讓家長也進行觀摩和學習,指導家長的家庭教育活動,實現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合作。例如在進行社區(qū)超市購物的教育活動之后,教師可以讓家長在平時的生活中多給培智生創(chuàng)造相似的購物活動機會,讓培智生在獨自重復完成購物的過程中掌握購物的能力,掌握一定的理財能力。如在家庭生活中做飯的時候,可以給培智生一定數量的錢,然后讓培智生獨立去購買醬油、醋或者鹽等調味品,當培智生完成實踐活動的時候,家長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讓培智生參與到家庭生活當中,感受到自己為家庭做了事情,不僅可以讓培智生的能力得到鍛煉,同時也非常有利于培智生性格的發(fā)展以及個人智力水平的提升。
總之,在培智生中開展社區(qū)融合實踐活動,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社會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講解、指導以及演示的教學手段,讓培智生掌握生活實踐技能,克服自身的性格障礙,樹立培智生的實踐活動信心,更好地實現社區(qū)融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意義。
參考文獻:
[1]李曉娟.培智學校綜合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社會實踐課程探索[J].現代特殊教育,2015(20):54-57.
[2]劉彩紅.淺談如何激發(fā)培智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才智,2015(21):99.
注:本文系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培養(yǎng)培智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理論與策略研究》(編號:GS[2017]GHB1746)研究成果。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