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蕾
摘要:素質教育下,對小學生的綜合要求逐漸提升;要求小學生不僅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具有應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實踐參與的能力和意識。小學美術作為小學階段的基礎課程,小學美術課程的開展,為學生的動手操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許多美術作品和作業(yè)的完成,都需要學生親自操作或者合作來完成,對于改善過于只注重知識傳授、忽視動手操作環(huán)節(jié)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做好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就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學生;動手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教學目標不再僅僅是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進行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小學美術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這兩種能力密切關系著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因此,筆者以小學美術教學為研究對象,分析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改善教學方式,研究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模式。
一、小學美術教學現(xiàn)狀分析
(一)小學美術教學模式有待完善
美術課堂上,許多課程都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來完成,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許多有經(jīng)驗的老師在長期的教學引導中可能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教學策略,但是這種完全憑借經(jīng)驗開展教學的手段,不利于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對于美術課程的興趣。這就要求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予小學美術學科高度的重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完善教學模式,為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條件。
(二)小學美術老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較為落后
小學美術課堂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受限,所以老師的適時點撥和及時指導就變得尤為重要;這就要求老師應該及時更新教學思維,豐富教學方法,從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入手,靈活選擇教學手段,改變過于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教學因素的引進和應用,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這對于學生而言尤為重要。所以,老師教學模式選擇的合理性與否,將會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取得。最后,單一化的教學理念,更是給予學生過少的實踐機會,許多老師只是為了教學而開展教學,導致教材內容的選擇設計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而且由于學生缺少實踐學習的機會,學生很難實現(xiàn)學以致用。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動手能力有效培養(yǎng)的途徑分析
(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日常動手習慣,激發(fā)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首先,小學階段是學生接觸美術課程的初期,通過系統(tǒng)化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剛接觸美術課程時就能夠對該課程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這對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學生才會知道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知識,改變過去只有通過老師嚴厲的要求來主動學習的現(xiàn)狀。所以,老師在教學引導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來刺激學生的神經(jī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想法往往比較單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也比較容易被感化,老師便可以通過有效控制教學節(jié)奏,有效應用思想內涵,從情感角度入手,來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升華。
其次,美術課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征,那就是富含美的力量,所以老師在教學引導中應該適當滲入生活化元素,讓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fā)掘潛在的美術美;例如,春天的一片綠葉、夏天的城市夜景、秋天的一陣落葉、冬天的一陣飄雪都可以成為小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載體,并且通過靈活轉變,使其成為自己的美術素材。最后,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會對新事物產(chǎn)生較強的好奇心,這就要求老師應該準確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在教學設計中準確把握學生的好奇心理,保證教學內容的新穎化,使得學生始終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tài)。
(二)通過展示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深入觀察
在美術教學的展現(xiàn)形式中,手工藝和繪畫是兩種最為常見的展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手法在教學實踐中的合理選擇,能夠促進學生的接受,讓學生更直觀的接觸到所學知識,所以,為了實現(xiàn)手工藝和繪畫這兩大重點的強化,老師便可以為學生提供有利的練習條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參與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準確觀察,靈活找尋美術靈感。
首先,在手工藝展現(xiàn)手法的練習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材料,例如木條、繩子、線、橡皮泥、剪紙等,并且給與學生一定的要求,讓學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出一定的美術品,由此,學生便可以利用橡皮泥去捏出一個花瓶,并且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還可以利用剪紙剪出一個小動物;還可以利用木條和紙制作一個小房子,并且在房子外圍畫上自己喜歡的畫作。
其次,在繪畫的聯(lián)系中,老師便可以為學生提供一些接觸自然的機會,讓學生走進森林、公園等環(huán)境,去描繪出眼前的美景,讓學生的身心和大自然零距離接觸的狀態(tài)下,再完成眼前的畫作,整個過程學生都會感到樂在其中。
(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美術教學除了能夠讓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之外,還能夠指導學生了解為人處世的道理,對于學生認知事物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扮演著引導者的角色,要合理應用教學案例,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美術知識。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在教授《童話的小屋》一課時,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先給學生講述著名的童話故事,描述故事中的建筑和風景。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使學生通過想象構建色彩感強烈的畫面。最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象,把腦海中的童話故事場景畫出來。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畫出簡單的線條,再逐漸進行構圖和上色。通過這樣的繪畫過程,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動手創(chuàng)作帶來的成就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
結束語
總之,小學美術教學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由此,老師應該給與美術教學一定的重視,為學生提供美術實踐的機會,讓學生能夠通過動手操作,實現(xiàn)知識和能力的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翔.試析小學美術手工課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J].課程教育研究,2018(49):200-201.
[2]席智慧.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策略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8(20):72-73.
[3]韓利.廢舊物品在小學美術課堂上的應用價值與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8(18):132.
[4]朱秀菲.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7(04):142+145.
[5]呂良才. 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芻議[N]. 貴州民族報,2016-12-12(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