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云
摘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學做其實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都要以“做”為中心,在“做”中完成教與學的任務,實現(xiàn)“教學做合一”。作為小學英語教師,要成功地進行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必須認清口語交際的特點,把握小學生的身心理特點,真正建立“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鼓勵學生多參與相互間的交際活動,通過不斷的親身體驗,實踐鍛練,讓學生想說,樂說,會說,切實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口語交際;做中教;做中學
張兼中教授在《小學英語教學法》一書中寫道:“任何語言首先是有聲的語言,文字則是口語的記錄,是在口語的基礎上產(chǎn)生發(fā)展而來的。所以,口語是第一性的,書面是第二性的。從人類習得語言的過程來看,也是先掌握口語形式再掌握書面形式??谡Z是人類語言交際活動的最基本、最活躍和最方便的形式?!睂τ谔幱诮⒄Z言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英語更要注意遵循人類學習語言的自然順序,一開始就打下一個堅實的口語基礎顯得尤為重要。
(1)一、口語交際簡介
什么叫“口語交際”呢?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是這樣表述的:“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彼煌趩渭兊摹奥犜挕保ㄈ缏犱浺艟毩暎┗颉罢f話”(如看圖說話),口語交際應該是面對面的你來我往的一種信息交流活動,交際的雙方要不斷地發(fā)出信息,接受信息,而且聽者和說者的地位還要隨著交流的需要不斷轉換,雙方的表達是相互促進的,因而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動態(tài)語言實踐,具有即時性、情景性、復合性的特點。
(2)二、小學英語口語交際教學策略
1.做中教,創(chuàng)設濃郁的教學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口語習慣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能力只有通過大量接觸英語,使學生沉浸在英語交際的氛圍中,才能較快地形成。對于小學生來說,漢語是他們的母語,由于先入為主的原因,漢語在某種意義上就成了學好英語的天然障礙,學生在學習音、詞、句時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與漢語進行對比,“三克油”“No door!” 式的話語常有耳聞。而且小學英語教學的課時較少,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限度地進行英語實踐,就必須擺正英、漢語的位置,盡量排除漢語語言的干擾,在小學英語課堂上要突出英語特點。
(1)課堂環(huán)境英語化
課堂是英語學習的主陣地,我們應營造出富有濃濃英語氛圍的課堂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真正有學英語的感覺,能夠無拘無束輕松愉快地展開交際活動,交流思想。例如,可以把課堂里學過的物品都掛上“標簽”;墻壁上貼起英語文化圖片知識介紹;在不同的教室里開辟學生喜愛的玩具角、點心角、水果角、生物角……更為重要的是師生要共同樹立英語課上只說英語,不說或少說英語的觀念,把英語課堂視為用英語進行交際的場所,將英語教學的過程視為用英語進行教和學的過程,堅持用英語授課,可以大大增加學生聽說英語的機會,給學生以好的示范,讓每一個學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聽覺記憶,促進聽說能力的提高。
(2)英語知識地道化
要讓學生真正會說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授正確的語音、語調,更重要的是要告訴他們英語語言的使用背景及其和漢語在使用習慣上的差異,讓孩子一開始就接觸地道的英語。教學中可以將兩種文化進行對比:中國人見面愛問“你吃了嗎?”“你去哪兒?”表示關心。而在英語中 “Have you eaten?”則表示知道對方?jīng)]吃,有意要邀請他(她)吃飯?!癢hat are you doing?”或“Where are you going?”,這些全屬個人的事情,過問會引起對方反感甚至誤會的。此外,口語交際過程中注意引入反映西方文化特色的人物形象、表情、手勢、動作,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感受來自異域國度的文化氛圍,更易于激發(fā)他們學好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一開始就要說地道英語的習慣。
2、做中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豐富學生英語口語展示的舞臺。
在情境中理解,在實踐中運用是小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為此,老師應努力做到精講多練,將時間、空間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用中學,學以致用,充分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1)值日生口語表達
每節(jié)課開始安排三到五分鐘的Free ?talk, 一值日生主持,生生之間,師生之間互相問候,說說天氣、日期、學生出席情況等,了解和交換信息,可以大大增加學生的說話機會,切實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2)英語角
英語角應盡量創(chuàng)造比較平等、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不拘泥于課堂的模式,有很大的自主性、自由度。教師可以以一個語言練習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在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隨意交談時,教師不必過于糾錯,重在鼓勵學生“Open your mouth and speak English.”
(3)英語節(jié)
英語節(jié)是規(guī)模大,人數(shù)多,形式活潑的一種綜合性課外活動,內(nèi)容可包括演唱英文歌曲、朗誦詩歌、表演短劇、講故事、猜謎語等,給學生以豐富的鍛煉展示自己的舞臺。能使參與其中的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語言環(huán)境,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不知不覺地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
3、教學做合一,進行激勵性的正面評價,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口語交際課上,一定要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因為學生有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有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yǎng)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激勵”。人的深層需要都有渴望別人賞識的愿望,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剛開始說英語,既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揚,又害怕出錯而不敢嘗試。特別是有些學生因性格內(nèi)向,或基礎較差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不敢開口說英語。要讓這些學生順利地進行口語交際,則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關愛和鼓勵來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教學中,教師應極力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交際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只有讓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體驗,才能有效激發(fā)其學英語的深層興趣,讓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足夠多的英語口語交際練習,在做中學,在做中積累,口語交際才會越來越流暢、準確、地道。
總的來說,口語交際是英語學習的目標之一,是一種緊張而又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開放的,和諧的,積極互動的語言活動氛圍,讓學生愉快地融進英語環(huán)境之中,自然、不知不覺地吸收和操練,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亦非一日之功,所以,我們還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總結,使小學英語教學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使學生學得主動、輕松,給每個學生都插上“說英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