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范全
摘 要: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學習的個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各種因素在同一學習階段出現(xiàn)不同的學習情況,也就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這是“因材施教”這一教育觀念提出來的主要原因。在素質(zhì)教育中,“因材施教”越來越被重視,要求教師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狀況而進行教學,力求在學生當前的學習基礎(chǔ)上,用恰當?shù)慕虒W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水平,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由于是第一次系統(tǒng)地學習物理知識,學生的學習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分層教學法的實施就是必然趨勢。
關(guān)鍵詞:分層教學;初中物理;應(yīng)用探究
物理是一門產(chǎn)生于實驗中的學科,初中物理的教學任務(wù)是教授學生基礎(chǔ)的物理知識,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物理現(xiàn)象。學生的學習情況各有不同,有的學生對物理比較感興趣,思維比較靈活,學習效果就比較好,而有的學生還沒有適應(yīng)物理學科的學習,因而學習效果較差,這在教學過程中都是常見的現(xiàn)象。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教師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分層教學正是針對學生學習差異而產(chǎn)生的教學模式,能夠在分層的基礎(chǔ)上科學有效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需要而進行教學,達到提升整體物理水平的目的。
一、分析學生學習特征,保證分層科學有效
分層教學的核心是讓教師的教學能夠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能力,那么,如何準確地讓教學符合學生的需要呢?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個具體全面的了解,這個了解不是僅僅地根據(jù)學生的考試成績得到的,而是要綜合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總結(jié)得出的,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情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征、對于物理的學習興趣、在物理學習上的進步情況等,由此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征,為分層提供一個全面的標準??梢詫W生分為三個不同的層次:第一個層次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上興趣比較濃厚,在學習物理之前就對一些物理知識有了一些了解,因此在物理學習上比較游刃有余,探究心理強烈;第二個層次的學生雖然是初次接觸物理知識學習,但是學習能力較強,能夠很好地跟著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進行知識的學習,在物理學習上進步較快;第三個層次的學生由于缺乏學習興趣、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等原因在物理學習上與別的學生有不小的差距,學習成績一直沒有很大的起色。這樣將學生分層之后,每一個層次的學生的學習特征都比較接近,這樣教師就可以針對這些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既可以彌補班級授課制的不足,又能夠減少教育資源的浪費,用分層來實現(xiàn)“一對一”的輔導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的科學
豐富。
二、結(jié)合物理教學內(nèi)容,劃分課堂教學層次
科學的教學層次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并且也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有的教師沒有注重學生能力層次的不同,將教學難度一直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這樣雖然少部分的學生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但是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跟不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的,而如果教師將教學難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水平,那么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得不到激發(fā),因此,保證教學層次的科學有效也是分層教學模式的重要內(nèi)容。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學生分層的意義就在于能夠讓教師的教學更加有針對性,那
么這種針對性就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層次之中。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難度由淺入深,在講解比較簡單的知識時,注重層次較低的學生的能力發(fā)揮,而在進入到比較有難度的教學時,就更偏向于層次較高的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課堂中都能夠有自己的發(fā)揮空間,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積極參與和知識汲取。
三、重置物理教學目標,合理看待學生成長
由于學生層次的不同,他們的學習差異也是比較明顯的,教
師更要注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滿分一百分的試卷來說,第一個層次的學生達到九十分以上是值得表揚
的,而對于第三個層次的學生來說,達到九十分以上是比較難以完成的目標,需要長時間不斷地提升物理水平,因此,學生從不及格到及格,從六十分到七十分,這一進步的過程是十分值得鼓勵的,這說明教師的教學目標必須多元化,要合理地看待學生的成長,給學生進步的空間,尤其是在分層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層次不同,他們所取得的學習效果也就不同,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層次進行多元的評價。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yīng)用能夠幫助學生盡快地熟悉這一課程的學習,并且科學有效地提升物理水平,教師要善于運用這一教學模式,注重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逐步縮小差異,促進班級學生整體物理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謝瓊,王元航.初中物理實驗分層教學的實踐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
[2]于眉,張錫娟,朱海星.分層多級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探究實驗中的應(yīng)用[J].物理實驗,2008(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