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雅儒
【摘要】主要針對如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教學展開研究。首先,簡要闡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進而重點闡述如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希望文中所述觀點可給更多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運用方面予以有益啟示。
【關鍵詞】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中小學音樂 自主學習 合作學習 討論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217-02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很多一線中小學音樂教師均苦苦追尋,希望尋找到一種有效教學模式不斷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促進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提升。在眾多教學模式中,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無疑是一大亮點。近年來,國內關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愈來愈多,但關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的研究卻相對較少?;诖朔N情況,我們有必要對如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研究。
一、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
對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提出者復旦大學教授張學新早已給出概念界定:即將課堂教學的一半時間用于知識講授,一半課堂教學時間用于學生的討論式學習。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將講授式教學模式與討論式教學模式有機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種全新教學模式。研究表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更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積極性,利于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即將課堂教學一半時間用于學生討論。這一點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很大不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下,很少有教師會在課堂上留出如此之多時間用于學生討論。廣泛深入的學生討論有助于幫助他們進行知識內化,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因此,一線教師應積極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二、如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一)有效運用課堂前半段教學時間進行有效知識講授
由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界定不難看出,課堂前半段時間主要用于教師知識講授。從課堂教學時間上來看,用于知識講授的時間是有限的,這也對中小學音樂教師提出一定挑戰(zhàn)。為更好踐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中小學音樂教師應牢牢把握住這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積極有效的進行知識講授。
例如,教學“青春舞曲”這首歌時,音樂教師在新課導入階段首先用多媒體播放“青春舞曲”這首歌。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很多學生也不自覺跟唱起來。歌曲播放完畢后,音樂教師問道:“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嗎?”“青春舞曲”,有同學高聲答道?!皼]錯,這首歌是新疆歌曲,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譽的著名作曲家王洛賓先生,在20世紀40年代從一個維吾爾族高級知識分子口中學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對歌曲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簡要介紹后,音樂教師便引導學生開始練習唱這首歌曲。經(jīng)過一系列教學環(huán)節(jié)后,課堂教學的前半段時間基本用完。
誠然,中小學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半段時間的知識講授并無特定限制。只要符合教學時宜,音樂教師可靈活設計教學內容。需要注意的是,為提高課堂教學前半段時間的知識講授效率,音樂教師最好提前設計教案,并依據(jù)教案進行課堂前半段時間的知識講授。與此同時,在教案設計時還需積極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各種動態(tài)生成。唯有做到如此,方能真正有效進行課堂前半段時間的知識講授。
(二)有效運用課堂后半段時間用于組織學生討論學習
在課堂教學后半段時間,中小學音樂教師應采取有效策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式學習。結合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實際特點,認為可從如下兩個方面做起:
1.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
課堂教學的前半段時間主要用于教師的音樂知識講授,用于教師組織學生對相關歌曲進行學唱。經(jīng)歷過前一階段的教學后,中小學音樂教師需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展開廣泛討論。這樣的做法符合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倡導的宗旨,是有效且可行的。
例如,教學“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時,音樂教師利用課堂前半段時間進行知識講授后,要求學生自主學唱這首歌曲,并在自主學唱這首歌曲后與同學們一起積極討論自身的自主學唱心得。任務布置下去后,同學們積極開展自主學唱,并針對學唱過程中遇到的難題進行積極思考。在此過程中,音樂教師也在教室內不斷走動,觀察學生的自主學唱情況。當學生在自主學唱中遇到難題,教師也會予以積極指導,幫助他們克服難關。自主學唱結束后,音樂教師要求同學們就自身剛才的學習心得積極進行深入討論交流。在討論交流中有學生說道:“全曲五個樂句都是基本相同的節(jié)奏,同樣的旋律重復而讓人百唱不厭,只在第三樂句的旋律上稍許變化,就能給人以新鮮感?!边€有學生說道:“歌曲最末兩小節(jié)是樂段的擴充,在稍許變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維吾爾族鄉(xiāng)土味的虛詞襯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結束全曲。這樣的創(chuàng)作手法真的太好了!”
為提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運用成效,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對分課堂中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與討論時間,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自主學習與討論的過程中,音樂教師也應盡可能積極參與進來,與學生打成一片,讓課堂教學氛圍更加其樂融融。
2.在合作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
一般而言,自主學習及討論結束后,課堂教學還會留有一部分時間,此段時間音樂教師可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并在合作學習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廣泛討論。事實上,合作學習的過程即為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在合作學習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會在無形中增強討論的深度和廣度。
例如,教學“青春舞曲”這首歌時,音樂教師布置了這樣一個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完成:在合作學習小組內分成演唱組、節(jié)奏組和舞蹈組進行唱、跳、奏表演,看看哪個合作學習小組的配合更加默契,表演更加精彩。合作學習任務布置下去后,各小組同學紛紛進行交流討論,通過交流討論他們最終確定演唱組、節(jié)奏組和舞蹈組,并積極嘗試進行配合表演。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配合表演練習后,音樂教師要求各合作學習小組依次呈現(xiàn)自身的合作學習成果,并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成果給予科學評價。教學至此并未結束,音樂教師在對學生合作學習成果評價完畢后,還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青春舞曲》這首歌曲揭示了一個什么樣的人生道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生討論后,有學生答道:“這首歌表現(xiàn)出濃濃懷念青春之情,也讓我們充分體驗到時光一去不復返的無奈。提醒年輕人應珍惜時光,明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真諦?!?/p>
由于課堂后半段教學時間同樣是有限的,因此音樂教師布置的合作學習任務不應過難。如此一來,學生便可在有限時間內順利完成合作學習任務,并在合作學習的基礎上繼續(xù)展開廣泛討論。
三、結語
任何一種教學模式均需以完美課堂結尾收場。在對分課堂的課堂結尾階段,中小學音樂教師需對學生課堂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整節(jié)課學習內容進行總結。上述即為筆者對如何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有效運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幾分理解與感悟。所提觀點并不一定毫無漏洞,那么科學完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的運用需要教師積極動用自身的教學智慧,需要教師針對課堂實際情況進行靈活處理。唯有如此,方能讓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真正發(fā)揮理想成效。
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復旦教育論壇. 2014(05)
[2]楊淑萍,王德偉,張麗杰.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及其師生角色分析[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