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洪沁
摘 要:培養(yǎng)高中生的核心素養(yǎng),建構有效的高中語文問題導學課堂,是新課程改革的大勢所趨。教師要結(jié)合高中生的實際情況,鍛煉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在課堂中的活躍度。高中語文問題導學課堂要能夠讓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自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應廣泛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互動中,應讓學生體悟文本,與作者對話,讓問題導學成為高中生獲取知識、拓展思維、豐富生活、全面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載體。
關鍵詞:問題導學 高中語文 實踐探究
“問題導學”是指以問題為學習中心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倡導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問題、解決問題。在此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以問題為載體,合作探究學習,教師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設計成問題,師生共同在問題的引領下進行學習實踐,在師生共同探究下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拓展學生的思維,而問題導學正適應了這一改革的趨勢,為高中語文課堂指出了新方向、新目標。
一、“問題導學”的概念
“問題導學”是以建構主義教育觀念為理論基礎,以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引領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有效知識、形成良好習慣,建構學生自主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模式。問題導學課堂中,教師轉(zhuǎn)變了角色,從原來的“教”變?yōu)榱恕皩А焙汀耙薄?/p>
二、高中語文問題導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自主質(zhì)疑
教師在上新課之前,應提前設計好相關問題,好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思考。學生在預習思考過程中能逐漸學會分析問題,拓展思維寬度。高中語文教師可課前設計一個問題導學的預習單,學生根據(jù)這個預習單帶著問題去預習與思考。學生預習的同時可以激發(fā)疑問,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講,學生就會更多地關注預習時沒有解決的問題,課堂中就會形成一種更加積極自主的學習狀態(tài)。這樣一來,教師在課上和學生討論他們不理解或者理解不深刻的問題時,就有更多的時間做一些拓展延伸,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課堂容量變大了,學生自信提高了,課堂自然就變得充實了。例如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是一篇哲理抒情散文,主要是講作者思念母親的故事,我會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思考一些問題,包括:“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情?是我和地壇的事情嗎?”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就可以更具有針對性。
(二)互動解疑
互動解疑是通過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文本的互動解決課堂的疑難?;咏庖墒菍W生掌握好的學習方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都可通過互動來討論探究,教師可以用多種教學形式來實現(xiàn)問題導學。例如教學《祝?!窌r,筆者設計了如下問題導學:祥林嫂一生有哪些經(jīng)歷?祥林嫂這個人的人物形象是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這些問題,遇到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提交全班共同探討交流。這樣的課堂,教師從傳授者變成了引導者,從原來課堂的主體變成了課堂的配角。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精講排疑
作為語文課堂的引導者、領路人,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和教學規(guī)則設置好課堂中的講解點。教師的精講要做到用時少,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恰如其分地講到點子上去,好讓學生的思維保持活躍,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能力。
例如《別了,司徒雷登》一文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詳細介紹時代背景,通過背景介紹,讓學生明確這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揭露美國侵略中國的本質(zhì),從而知曉這篇議論文的寫作思路。
(四)練習反饋
高中語文課堂的練習反饋是教師依據(jù)教學重點難點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有效的課堂練習,反饋出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在練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明確的目標,要以人為本,不能盲目搞題海戰(zhàn)術,練習的設計要全面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在選擇練習時,還要注意結(jié)合基礎知識和拓展知識,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訓練方法。教師還要注意練習反饋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練習過后,教師要及時批閱反饋,傾聽學生、耐心解讀,。例如《廉頗藺相如列傳》的教學,要加強文言文基本知識的練習,包括一些古今異義的詞語我都會讓學生進行記憶,因為這是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也是今后學習文言文的重要方法,這樣既兼顧了基礎較弱的學生,也通過對比閱讀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五)作業(yè)拓展
教師布置作業(yè)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凸顯教學的重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面向?qū)W生布置的作業(yè)要注意有一定的延伸度,要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高中語文作業(yè)對于學生建構知識框架、提高學習能力有著重要作用,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素養(yǎng)。在作業(yè)的設計中,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自主權利,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yè)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韋敏芳.高中語文“問題鏈導學”生態(tài)課堂的構建[J].中學教學參考,2018(13):24-25.
[2]劉洋生,李莉,汪艷霞.關于高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淺談高中語文“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用中的若干問題[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