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蕓莉
摘要: 興趣對于學生而言是最好的老師,正因為興趣產(chǎn)生的作用在課堂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在學習任何事情的起初都應該源自于興趣,小學語文也應如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激起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要提高自己的個人素質,并且優(yōu)化課堂中的內容,運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能夠使得小學生積極地進行語文科目的學習。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提高目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水平,從而達到期望中的語文教學的效果,這就更加要求了語文老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以便應用到平常的教學當中。語文教師要更加地豐富小學語文中新的教學手段,來達到小學語文課堂對興趣的要求,最后讓學生體會到真正的樂趣。
1 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個人素養(yǎng)
1.1 教學中需要給與學生更多的愛
教師是一個神圣的職業(yè),就重在用愛去培養(yǎng)以及教學,這樣才能使得學生和老師之間能夠建立起聯(lián)系。具體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需要公平公正地去看待每一個學生,要用熱情的態(tài)度讓每一個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關心。第二,身為老師要先擺好自己的溫和態(tài)度。學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只要主動地對他們進行關心合問候,同時耐心地為學生解答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才可以使得師生之間擁有良好的關系。也讓學生對老師進一步地產(chǎn)生信任,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討論,根據(jù)學生的接受能力制定適合的教學方案,這樣才能擁有一個高效的課堂,使學生喜愛語文地學習。
1.2 提高自己的教學形象
教師在學生面前的形象也十分重要。老師平時要注重自己在課堂中的形象,一個好的形象可以給學生留下好的印象,也可以使自己有一個好的心情才能更好地進行授課,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還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要充當榜樣讓學生學習好的品質。那么榜樣的形象可以在日積月累中對學生起著感化的作用,養(yǎng)成自身好的習慣。最后,教師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把情緒帶進課堂,因此老師要以一個樂觀的態(tài)度進行授課,在創(chuàng)設學生興趣課堂的同時,使得學生更加樂觀向上。
1.3 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作為教師首先要有一個比較高的文化素質水平。因為老師的文化素養(yǎng)就可以影響到老師教學的水平以及對內容理解的更加深入。高水平的文化素養(yǎng)會對語文課程中的重點難點理解的更加透徹,才能幫助學生也理解這些問題,從而讓學生更加積極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具體措施有:自己要不斷地豐富與語文相關的知識、多參加校內組織的培訓課、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探析
目前比較常用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就是直觀導入法。也就是在課堂開始時就導入教學中的內容,這是十分常見的方法。但是教學水平在不斷發(fā)展,教師也需要優(yōu)化自身課堂導入的方法,進行不斷地創(chuàng)新。
2.1 懸念導入法
小學生具有很奇怪的好奇心,對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新鮮感。作為老師就要抓住這個特點,要結合目前教學的實際內容來設定一些懸念的導入。教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相應的課堂問題,比如:對學習基礎比較差的學生設置一些基本的問題。對于語文基礎中等的學生,就在學習內容進行到一般難度的時候設置問題,而針對語文基礎掌握良好的學生,就在比較困難的時候設置問題。設定問題時要遵守先易后難的原則,往往開始時最簡單,難易程度在不斷地增加。如此分為不同層次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才可以更好的讓他們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教師還要創(chuàng)設一個好的氛圍,從而使得學生將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以及相關的問題,從而使得學生思維能力的擴充。最終讓學生積極地學習課堂內容,以及找尋問題的結果。
2.2 故事導入法
眾所周知,處在小學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往往都比較喜歡童話故事,因此老師就要在課堂當中積極地導入故事,并且將故事與課堂內容進行緊密的結合。這樣一來,就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教師要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內容,在網(wǎng)絡上搜索相關的故事以及典故,并根據(jù)實際進行故事的導入,讓學生們領略到語文課堂的魅力之處。以此來讓小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并且熱愛上這種文化。第二點,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中進行故事演講會,讓學生在課下搜集故事,并結合所學內容和大家進行分享。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還能讓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興趣。
2.3 聯(lián)系舊知識的導入法
在平常的學習當中,教師也要注重學生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不光要學習目前在學的知識,還要積極地與舊知識相聯(lián)系。在舊知識的回顧中插入目前所學習的新知識,這樣在復習時,增添學生對于新知識所存在的新鮮感。同時在讓學生在新舊的語文知識中得到更多收獲,增添學生的興趣。
3 創(chuàng)新語文教學手段
教師也要創(chuàng)設新的教學手段。第一,要增加小組內的合作。我們要依據(jù)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其進行分組。小組成員中既要有成績好的,也要有成績不那么突出的,來保障組內的平衡。由此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極大地幫助更多學生喜愛上語文這門課程。第二,進行探究式的學習。教師要搜集資料,設計一些有探索意義的問題和內容,讓小學生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參與到學習當中。
4 結束語
小學語文是小學一門基礎的教學科目,在課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且對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語文是積累性的學科,基礎就要打好,慢慢的積累。要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增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文章中提到的內容作為方法論,最終達到激發(fā)小學語文課堂中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彥紅.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6(4):70.
[2]劉秀池.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7(20):84.
[3]王友軍.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