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剛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傳統(tǒng)德育教育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教育的發(fā)展需求。對于寄宿制學校而言,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地,德育教育的科學實施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學習的重要內容。由此,突破傳統(tǒng)理念,構建創(chuàng)新德育體系,是寄宿制學校的迫切教育任務。文章對此展開探討。
【關鍵詞】寄宿學校;德育體系;構建;思考
在寄宿制學校發(fā)展中,德育教育的開展十分重要,在傳統(tǒng)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學校需要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結合辦學資源、地域特色,不斷完善德育管理方法,推進德育教育制度化、規(guī)范化開展。寄宿制學校較為特殊,學生多數寄宿在學校中,意味著學生學習之余主要生活的環(huán)境為校園環(huán)境,與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接觸的機會減少。寄宿制學校的德育教育是彌補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空缺的重要內容,因此應該重視德育體系構建,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本文以寄宿制學校山圩鎮(zhèn)中心小學為例,淺談學校德育體系的構建工作。
一、寄宿制學校德育體系構建的重要意義
德育教育體系的構建,能夠將課堂德育教育延續(xù)到學生的生活中,引導學生以正確的方式思考,交流,溝通,預防學生暴力行為。杜絕學校暴力事件,讓學生在生活中和諧相處,遵紀守法,自尊,自律,自強,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自我管理,辨別是非,自我保護,掌握基本避險、突發(fā)事故處理、疾病急救的相關知識,提升家長對學校的信任度,增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和諧關系[1]。
二、寄宿制學校德育體系構建的優(yōu)劣勢分析
(一)學校概況
山圩鎮(zhèn)中心小學成立于1933年,有專職教師74人,在校學生1475人,寄宿生966人,屬于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以“培養(yǎng)有品格根基,能自立,會學習,有藝術情趣的好學生”為教育目標,秉承“和美校園、自立人生”的辦學理念,以“享純真童年,做快樂主人”為校訓,構建“向真、向善、向美”的校風,“立身、立志、立學”的學風,“求真、求實、求精”的教風,切實為學生服務,教人育人。
(二)德育體系構建的有利因素
農村寄宿制學校構建德育體系的有利因素如下:
1.鄉(xiāng)風淳樸、治安環(huán)境好?,F今新農村建設發(fā)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封建思想已經摒除,對子女的教育更為重視,更為關注。2.近年來,農村外來工業(yè)發(fā)展迅猛,外來人口的入住和發(fā)展使學校生源充足。3.本土傳統(tǒng)文化特色濃厚,少數民族文化內容豐富,特色文化突出。4.政策優(yōu)勢,教育部門出臺了眾多支持輔助政策,且現今新農村全面建設發(fā)展,也為寄宿制學校德育體系構建提供了重要契機。
(三)德育體系構建的限制因素
德育體系構建的限制因素如下:1.學生遠離家庭、社會,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普遍缺失;2.農村邊緣化,學生理想價值觀空洞或偏差,網絡信息發(fā)展、社會文化都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行為等造成很大的沖擊;3.寄宿制學生管理難度大,學校責任重,教師任務、負擔重。
三、寄宿制學校德育體系構建策略
(一)整體構建思路
德育體系建設需創(chuàng)新構思,統(tǒng)籌計劃,準確定位,進一步完善制度文化、觀念文化,讓德育教育內容切實入腦、入心,轉變?yōu)閷W生的自覺行為。以山圩鎮(zhèn)中心小學為例,在“以城促增”的城鎮(zhèn)化發(fā)展思路中,學校建設已經納入城鎮(zhèn)化規(guī)劃中,計劃三年投入約兩千萬資金,配足配強師資,優(yōu)化整合教育資源,轉變教育格局。在此基礎上,結合學校的辦學特色,在學校已經構建的社區(qū)共生“家”文化教育體系的基礎上,構建社區(qū),傳承古榕和美文化,聯合家庭的完善德育體系。該德育體系的構建是以古榕文化為依托,以“學校大榕樹,人人小榕樹”為核心思想,聯合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進行共育的德育教育體系。
(二)開設德育主線文化課程
社區(qū)、家庭、學校聯合共育的德育體系,完善補充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缺失部分,讓學生能夠接受完善、科學、創(chuàng)新的德育教育。學校除探索社區(qū)教師合作大課堂、家校開放課堂之外,首要任務為開設德育主線文化課程,德育主線文化課程應該以“家文化”為主,達到“我愛我家”德育教育目標。這里的家文化,是指現實社會中學生的家庭,同時也指寄宿制學校這一大家庭,可開設入學新課程“走進新家”、感恩課程“我愛我家”、離校課程“難忘我家”等一系列課程體系,在學生入學、學習、離校等各個階段進行以“家文化”為核心的德育教育,讓學生在“家”的溫暖、溫馨校園文化氛圍中接受德育教育,從而文明有禮,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熱愛校園,享受生活,努力上進。
(三)構建以德育主線為基礎的“廣域課程體系”
德育體系的教育主線為“家文化”,在此基礎上應該設置“廣域課程體系”。所謂的廣域課程體系,是以德育主線為教育重點,與學校教學資源、教育課程相融合的延伸性課程體系,其是德育教育的延伸與擴展,也是德育教育進一步開展的重要內容。例如明志課程、游學課程等的設置與實施:明志課程可以學校重要紀念日、國家具有重要意義的節(jié)日為契機開展,組織和教育學生了解革命遺跡,走訪革命老人,組織懷念經典、弘揚紅色精神的各種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大志大愛,喚醒學生的愛國情懷,游學課程可與“研學旅行”教育任務融合進行,拓寬學生的視野,組織游學活動,讓學生展開游學歷程,在學生旅游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讓學生學會胸懷寬廣,互幫互助。
(四)建設利于學生德育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
校園環(huán)境、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體系的重要建設內容,若有良好的校園文化熏陶,學生身處于優(yōu)異的校園環(huán)境中,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讓學生向健康積極的方向發(fā)展。當學生之間有矛盾發(fā)生時,德育生活教師要積極糾正和引導,于細微處教會學生為人處世,培養(yǎng)學生的寬容胸懷、禮貌行為、謙和品質。寄宿制學校應該有效利用校園的各個空間,如板報、專欄、廣播、電視、報刊等,以攝影、書畫、詩歌等多種形式構建良好和諧的校園文化。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能夠填補家庭教育和社會德育的“真空”,在學生學習之余,通過環(huán)境的熏陶、教師的教育引導,讓學生為人處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正確發(fā)展。
四、結語
學生時期是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期,在學生成長過程中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其“德”,規(guī)范其一言一行,實現“知”和“行”統(tǒng)一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自素質教育發(fā)展和實施以來,德育教育成為中小學機構的教育重點,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是寄宿制學校實踐德育教育的基礎,也是突破傳統(tǒng)教室、集體等教育形式的支持要素。因此,寄宿制學校應該重視德育體系的構建,促進學校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長喜.小議全寄宿制學校“兩報到三反饋德育管理模式”運行策略[J].學周刊,2016(18):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