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露
摘 要:有序靈活的數(shù)學思維是教師在課堂上應當引導學生培養(yǎng)的關鍵性能力,即引導學生在變化的條件與題目下把握其不變的本質和內核,從而實現(xiàn)對各類數(shù)學問題的自主高效解答。以蘇教版小學課本中的“搭配問題”的講解為例,具體討論教師如何開展變式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互動中學會“以不變應萬變”,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關鍵詞:變式教學;數(shù)學思維;搭配問題
數(shù)學的學習講究一個“變”字,當前許多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無法用靈活的數(shù)學思維和有序的思考去適應多變的題目,只會做教師講解過的題目,一旦改變設問的條件和背景學生就不知道從何做起,這是其典型表現(xiàn),究其原因,還是固化的教學模式下教師課堂引導不力所導致的結果。想要改變這一現(xiàn)狀,教師應當調整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標,課堂上適當?shù)那榫把堇[和互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把握和運用知識內核,從不同的問題中尋找相同的規(guī)律,注重在有序的變式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一、有序的變式教學的定義及特征
小學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奠基時期,也是數(shù)學思維培養(yǎng)的關鍵性時期,這一時期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引導尤為重要,一旦處理不當,會嚴重打擊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使學生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厭惡情緒,因此教師應當在整體教學方略的指導下不斷反思和調整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地應用變式教學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之中,并不斷摸索和進行修正。
變式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問題呈現(xiàn)方式的靈活調整和情景變換,引導學生在變化的外衣中把握其不變的本質,培養(yǎng)學生獨立靈活處理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其核心就是一個“變”字。應當注意的是,學生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是能夠靈活處理問題的,每個學生都有這樣的潛力。因此學生和教師都應當是變式教學的參與者。
靈活和有序都是變式教學的特征。有序即培養(yǎng)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在把握問題本質的基礎上,遵循一定的方法和規(guī)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并獨立解答數(shù)學問題的能力。
二、有序的變式教學在課堂上的具體應用
以“搭配問題”教學為例,教師應當將枯燥難懂的抽象概念融入生活之中幫助學生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多種熟悉又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嘗試多種搭配,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踐體驗進行有序搭配,這樣能夠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把握搭配問題的內核。
教師導入的具體情境可以是各種形式的,如常見的生活情境或者學生熟悉的童話故事新編等,這里我們以灰姑娘為例?;夜媚镆ネ踝拥奈钑?,可是沒有漂亮的衣服,現(xiàn)在仙女施展魔法,變出了各種各樣的上衣和裙子,灰姑娘看得眼花繚亂,請同學們幫她搭配一下。在學生開始沉浸于故事的設定中時,教師應當巧妙地引入問題,讓學生列出所有搭配可能。學生一開始可能只會無序搭配,教師這時候就可以請一位學生說說他的搭配,然后正式引入有序搭配的概念,并對有序搭配的方法進行詳細的講解,即以一件上衣為標準,依次搭配每一件下衣,按照順序進行。學生在教師設置的情境中親身實踐有序搭配的方法之后,腦海中已經(jīng)有了大致的模糊概念,教師可以再變換另一個情境讓學生理解有序搭配。這種情境引入就是有序的變式教學的一種應用,學生在課堂互動中不僅可以加深對新知識的印象與理解,還能產(chǎn)生自己探究問題的興趣,課堂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都能得到顯著提高。但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應當分清主次,注意時間分配問題。
灰姑娘穿著漂亮的衣服來到舞會,看到舞會上有兩位王子,連同灰姑娘一共有六位姑娘想與王子跳舞,舞伴應當由一男一女組成,請同學們算出舞伴的全部搭配。這一部分為鞏固練習,教師可以請幾位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搭配,再請其余的同學評定哪位同學搭配得最全,并請這位學生講解思路。
一節(jié)課時的學習結束后,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大致掌握了有序搭配的方法,教師可以布置一個拓展練習來鞏固學習效果,比如常見的自助餐素菜和葷菜搭配問題、路線問題、密碼鎖解密問題等。
學生也是變式教學的重要參與者。在學生熟練掌握有序搭配的概念和方法后,教師可以把課堂話語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設計一道有序搭配的問題,考考身邊的學生,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掌握。
在各種變換的情境中體驗了無序和有序搭配的應用后,學生應當能夠準確把握搭配問題的內核和規(guī)律,用教師教授的方法靈活處理各類搭配問題及其變式。變式教學更為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各類問題呈現(xiàn)方式的不斷變換中把握其本質,并舉一反三,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數(shù)學直覺和靈活開放的解題思路,幫助學生數(shù)學思維的養(yǎng)成。教師應當在變式教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與修正,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找到課堂互動的最佳模式。
參考文獻:
[1]楊波.淺析小學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下), 2011(8).
[2]伍紅英.在變式教學中提升中學數(shù)學的學科魅力[J].學苑教育,2018(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