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群容
摘 要: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有許多的教學方式輔導學生進行學習,思維導圖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教育方式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習質(zhì)量。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中引用思維導圖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教學的邏輯性和整體性,便于學生掌握和理解所學知識。因此,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高年級語文;應用
英國學者托尼·巴贊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提出來的思維導圖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是發(fā)散性的思維方式。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對比,它具備強大的優(yōu)勢,一般是使用二維紙來表達發(fā)散性思維,另外,他還可以表達多種的思維空間,如空間、時間、距離和顏色等。將這些教學優(yōu)勢科學地運用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從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中釋放出來,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思維,提升教師語文教學質(zhì)量。
一、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現(xiàn)狀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開展的閱讀教學,核心就是使學生對課文的寫作思路進行總結,在掌握課文內(nèi)容的前提下,對課文和主題進行歸納總結。這種閱讀教學模式,只是輔助學生掌握和鞏固知識,單一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線性思維。這樣的思維與人類立體化的發(fā)散性思維不相符。因為前后知識點之間沒有關聯(lián),會產(chǎn)生知識生疏的現(xiàn)象,部分學生在學習后面知識時忘記前面知識。特別是在學習文章篇幅較長的情況下,這種教學缺陷就會更加明顯,不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學習質(zhì)量不高的現(xiàn)象。
眾所周知,使許多小學生犯難的問題就是作文,寫作時不知道要寫什么,這主要是缺乏想象力,沒有突破固定思維導致的。教師可以針對這種現(xiàn)象,采用思維導圖模式進行作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打開他們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在寫作時有更多的創(chuàng)作源泉。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也提升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有助于學生寫作。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
1.運用思維導圖講授技巧
思維導圖有千姿百態(tài)的傳播信息方式,類型多元化,架構獨特,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相符。教師在課堂中應用思維導圖模式進行教學時,應先給學生闡述數(shù)字、圖片、顏色和語言等一些基本組成元素,而后將其組成學習技巧。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對一篇說明文進行閱讀理解。先讓他們指出課文的核心主題,再對這個主題進行舉例說明,應當先畫出一個主題圖形,再圍繞這個主題圖形畫出不同的分支圖形來表明以主題為中心的標注和主題特征,而后再找出部分關鍵詞健全思維導圖,最后再引導學生圍繞圖形來講解課文內(nèi)容,并互相進行評價。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
2.運用思維導圖做單元總結
單元導讀是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材學習之前安排的,用來講解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和目標。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第三單元中《十六年前的回憶》《燈光》《為人民服務》《一夜的工作》等文章,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特征,教師不僅要講解文章的內(nèi)涵,也要引導學生去應用。在課程結束后,要善于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不足,歸納和總結寫作的思維模式。教師可以在單元總結時應用思維導圖模式,讓學生自主進行文章的畫圖和編排,這全面發(fā)揮了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作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單元學習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3.運用思維導圖講解課文
小學生在進入高年級以后,他們的立體感、節(jié)奏感和整體感都在完善,也提升了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教師在思維導圖教學模式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幫助學生辨別思維導圖中的層次,了解一些繪畫導圖的符號,掌握使用總結性的語言和調(diào)整語序的能力。另外,還要熟知各分支和整體架構之間的關聯(lián)。例如,學習《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時,應當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引用思維導圖模式,在講解和練習中也可以引用思維導圖模式。在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先給學生講解作者的簡介,將課文的開始、發(fā)展中期、高潮部分和結尾部分,引用思維導圖的發(fā)散性特征,將其繪畫出一個圖形,課文中出現(xiàn)的每個人物和事情以圖片的形式進行表述,逐步建立起思維導圖,使學生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自主學習和思考,鞏固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能夠應用思維導圖進行解答的練習題,以加深學生對思維導圖教學和學習方式的理解。
4.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寫作教學
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結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是運用思維導圖進行作文教學的前提,才能繪畫導圖,這對學生在寫作中繪畫主線,展開寫作有幫助。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起明確的寫作思路,疏解學生寫作犯難的情緒。例如,以“景色”為主題的寫作訓練,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延伸。將“夏天”作為主題,讓學生聯(lián)想與春天有關的水、植物、動物等詞匯。這就開發(fā)了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有了清晰的寫作思路和材料,緩解了寫作文的恐懼心理,使學生在寫作訓練中有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提高了寫作的綜合素養(yǎng)。
伴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發(fā)展,思維導圖作為先進的教學模式,逐漸被更多的教學人員重視,并應用到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來。它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習效率,使其教學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參考文獻:
[1]梁泳誼.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價值和應用研究[D].廣州大學,2017.
[2]劉曉萍.思維導圖在小學六年級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