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 要: 近年來,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微課教學模式逐步走入初中歷史課堂,成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補充和資源拓展。將微課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微課應用于歷史教學,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使歷史教學更豐富、先進。教師可以將微課應用于課堂內容的導入,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突破,學生歷史情感的教育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等方面實現(xiàn)微課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 新課程 微課 歷史教學 應用策略
網(wǎng)絡時代,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和其他社會性軟件一樣具有教育應用前景并得到迅速普及。微課教學模式的應用突破了傳統(tǒng)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教師更加有針對性地將資源應用于備課、教學、課后反思的環(huán)節(jié)。同時,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使得更多歷史內容和歷史場景得以展現(xiàn),滿足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個性化學習、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的不同需求,成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補充和資源拓展。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深入研究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期更好地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一、微課的概念
何為“微課”?所謂微課是指在教學設計思想的基礎上,依托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針對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某一方面的內容進行針對性、高質量的講解,并將這些講解的內容錄制成音頻或者視頻的過程[1]。
課堂教學視頻是“微課”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一些與主題教學相關的輔助性教學資源,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同步練習及學生反饋和教師點評等,構成一個主題資源應用小單元,并在傳統(tǒng)教學資源基礎上繼承和發(fā)展起來,形成創(chuàng)新模式的教學資源。微課在國外又稱為Micro lecture,Micro lesson,Mini course等。通俗的表述是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在較短的時間通過簡短的內容和簡易的表達講述一個主題問題的小課程。
二、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價值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從初中歷史的學科特點看,將微課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中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其在教學中的應用價值主要表現(xiàn)為:
(一)對于學生而言,學習更簡單、有效。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能夠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打破教師單方面講述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微課學習,促使學生更加靈活、自主地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重復學習,使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得到擴展和延伸,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命力。初中歷史學習需要展示歷史文物古跡和歷史圖片,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條件的限制,凸顯其在這方面的優(yōu)越性,更好地使學生在視覺上得到體驗,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微課有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增強對歷史知識的記憶,通過再現(xiàn)歷史場景幫助學生將時空觀念和歷史人物事件有效地聯(lián)系起來,改變學生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
(二)對于教師而言,教學更豐富、先進。
新課程標準提出,初中歷史教學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方面進行課程設計[2],微課應用于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標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根據(jù)初中歷史課程教學目標挖掘豐富的微課資料,在微課時間和容量有限的前提下,精挑細選出相關的歷史資料,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這一過程對教師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對于教師教學而言是一種有益的促進。同時,在微課教學應用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利用微課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有效地將“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使教學更加前衛(wèi),更好地展現(xiàn)出教師的課堂教學風采。
三、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微課的應用導入課堂教學內容。
新課程導入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導入的質量高低與課堂的效果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新穎的導入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微課導入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將新課程知識點相關的微視頻或者歷史圖片文字,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制作微課,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為新課程的講授打下基礎。例如在七年級下冊的《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這一課導入選擇上,教師可以利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來講解,利用微課導入將北宋都城的城市風貌和社會各階層人民生活狀態(tài)直觀展示,可以讓學生嘗試扮演畫中角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歷史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打破學生對歷史的距離感,為課程的重難點的講解做好導入。
(二)通過微課的應用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微課應用于初中歷史課堂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突破課程重點。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在考慮史料運用上應突出重點,詳略得當,利用影像、文字、圖片等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問題,在微課的設計上注重引導啟發(fā)學生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認清教學重點,提高理解難點的能力。例如初中歷史《甲午中日戰(zhàn)爭》這一課,重點是《馬關條約》的簽訂和影響,教師可以根據(jù)本科重點圍繞《馬關條約》的內容展開微課設計,充分利用PPT和錄屏軟件把條約的內容和影響講透。針對初中學生理解能力的局限,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利用微課的新穎形式將大量需要記憶的歷史內容通過思維導圖呈現(xiàn)出來,幫助初中學生更好地理清學習思路。例如在七年級上冊,學生在學習“分封制”的概念時,容易覺得陌生和不易理解,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微課動態(tài)展示功能呈現(xiàn)出分封對象及分封的邏輯關系,通過微課示意圖的設計幫助學生深刻領會分封制的等級關系。這樣運用微課幫助學生突破剛接觸的新名詞,加深對課程難點的理解。
(三)運用微課加強對學生歷史情感教育。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對初中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教育是重要的歷史教學價值。教師應充分利用微課模式植入教學,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學科的情感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教師通過微課設計,將課程情景教學融入其中,深挖歷史事件中的情景,使學生體驗身臨其境的感受,加強對學生的歷史情感教育。例如講到中國近代史南京大屠殺這一章節(jié),教師充分錄屏軟件和PPT軟件制作以“南京大屠殺”為主題的微課,以視頻和圖文資料加深學生對這段屈辱歷史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陶冶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鼓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習,報效祖國,讓屈辱的歷史不再重演。教師利用微課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歷史教學不僅要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教會學生如何看待、分析歷史現(xiàn)象,學會思考歷史問題。例如在《鴉片戰(zhàn)爭》這一課,講到戰(zhàn)爭爆發(fā)原因是中英貿(mào)易逆差,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制作圖表和語音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中英貿(mào)易中中國的出超地位,英國為扭轉逆差選擇對中國傾銷鴉片,導致中英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通過微課直觀分析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明白論從史出的研究方法,提高分析歷史因果關系的能力。
(四)運用微課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運用微課有效引起學生學習歷史的好奇心,通過網(wǎng)絡自主學習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切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點,以充實、新穎的歷史視頻資源有效融合到微課制作中,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好奇心主動學習觀看。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課程情境,例如,提出與學生現(xiàn)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現(xiàn)象切入主題教學,核心內容通過演示、借助情景等方式展現(xiàn)。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在課前將制作好的微課傳給學生,引導學生借助微課做好課前自學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且要有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提出,使合作探究學習有效地在課堂展開。這樣通過課前微課學習,大部分基礎歷史知識在課前學習消化了,學生提出基于基礎教材之上的更深層次的問題,配合課堂的討論和教師的講解、總結和歸納,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四、結語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促使歷史教學組織模式發(fā)生變化,微課和傳統(tǒng)課堂相結合是歷史教學發(fā)展的新方向,構建出新型的歷史教學模式。微課的應用提高了初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和歷史思考能力。因此,教師應積極學習并應用微課教學實踐,進一步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田繼輝.小議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2):45.
[2]萬淑珍.淺談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作用[J].學周刊,2018(13):142-143.
[3]張志玉.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思路[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6(14):53-54.
[4]徐燕文.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34):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