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銘
摘要:高職數學學習中理論知識、數學思維、解題思路都可以通過小組學習模式予以完善。但是站在學生角度,其學習模式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旦小組內成員配置或互動效果較差,并無法積極調動所有成員的學習興趣,因此其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并未充分發(fā)揮,嚴重限制了學習效率的穩(wěn)步提升。為此本文簡要分析了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策略,以便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高中學習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組合作 學習模式 高中數學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簡介
小組合作學習是當前教育領域普遍采用的教學理論方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通過小組內的成員互動,共同研究和探討某一解題思想或理論概念的形成機制與學習方向,能夠提高整體學習氛圍,促進各組成員的自主學習意識。在激烈的討論中,相關問題被一一剖析,呈現出基于思考維度的再次創(chuàng)新與相互理解。此時任何數學問題都可以得到來自不同視角的審視和度量,將數學問題轉化為基于多種思考維度的現實問題。那么,將小組學習模式引入高中數學課堂,便可以從本質上加強教學質量與水平。由于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本身存在動態(tài)因素的互動性聯(lián)系,其促進學習效果的最佳方案在于激發(fā)所有教學對象的積極思考。因此,將基于不同學習基礎能力的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并在相應的教學活動中完善數學思想的傳授和解析,也將有助于針對性教學的進一步落實。因此,在高中數學學習環(huán)境中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作為主要的學習方法也更加契合學生學習心理,能夠為數學學習提供一種基于現實維度的便捷性與時效性。
二、高中數學課堂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局限性
(一)小組內成員配置效率較低
雖然目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在高中數學課堂有所推廣,但是其實際的應用效果較差。其根本原因便存在成員配置不合理的現象。采取合作學習模式的基礎在于小組成員處于相同的數學基礎能力,其構建數學思維和理解數學思想的能力需要保持統(tǒng)一。否則在探討數學問題時,由于基礎能力差異性而造成的理解偏差仍然存在。而多數高中數學教師卻忽略了這一問題,并希望寄托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帶動較差的學生。但是在同一小組中,往往是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占據了更高的發(fā)言比例,此時其他同學能夠在合作中體現出的主人翁意識被弱化。如果無法積極調動所有同學的思考意識,那么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也就失去了促進數學思維構建的應用價值。因此,小組內成員配置效率較低已經成為了最為關鍵的局限性。
(二)小組內成員互動效果較差
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何種問題都可以通過小組成員的相互輔助來完成,這樣的學習優(yōu)勢便是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所帶來的學習過程便捷性。雖然這種便捷性較強,但是同時也附加了時效性的制約。此時,如果小組成員均存在積極思考動力,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機制才能成立。但是從目前小組成員的活躍度來看,并非所有成員都能夠針對數學問題的反思與理解產生較高的統(tǒng)一性。此時,思維意識雖然并不統(tǒng)一,但是相互之間的溝通效率并不高。往往同學之間各自為政,并未真正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便捷性優(yōu)勢。因此,互動性較差成為高中數學課堂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主要局限性特征。
三、小組合作學習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應用策略
(一)自行組織小組成員分配
雖然高中數學的理論體系較強,其理解上可能存在主觀認知的偏差或滯后性。但是并非僅有教師了解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在學習過程中,同一班級的學生相互之間的了解反而強于任課教師,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學生之間彼此也更加理解。小組合作學生模式中的關鍵點在于“合作”,如果合作意愿并不明顯,則合作互動性本身也會相對弱化。因此,無論在學習進度多么緊張的情況下,自行尋找合作伙伴,自行組織構建小組成員分布配置,都是可行性最高的小組成員分配機制。此外,這樣的分配機制不僅體現于小組成員自由選擇中,同時也可以落實于小組成員自由結對解決數學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上。諸如,某一數學問題的解析,既需要相關例題,也需要解題步驟,甚至多項問題也可以劃分為幾個方面來逐一證明。因此,在小組內的學習任務指標上也可以進行再次劃分,從而激發(fā)所有小組成員的參與感,才能調動和激發(fā)相應的學習熱情,真正發(fā)揮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價值體現。
(二)推動互動交流自主意識
教師的鼓勵在學生角度是一種權威性的認可,學生之間的認可度卻不會在此過程中迭代累積。小組成員內部的互動性,也需要小組成員自行解決??梢杂尚〗M成員推選組長,而由該名組長組織學生之間的相互探討,增強互動效率。但是評估組長的個人能力或組織能力,并非僅以數學基礎能力為條件。當該名組長并不具備較高的數學能力,但是具備了協(xié)調組內成員的能力時,也可以證明組長的帶動力較強,可以起到一定的表率作用。該組長提出的任何數學問題或思考方向,都可以得到組內成員的支持,并帶動了所有成員的積極思考,才能證明小組內部的積極活躍度和互動性。因此,在推動和加強小組成員動交流自主意識的過程中,其互動性的由來雖然與每位學生均存在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但是小組組長的個人組織能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組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之初便應當由學生自行推選組長,以便后期學習合作過程中的互動性有所加強。
參考文獻:
[1]李新.合作性學習在數學競賽課中的應用探析[J].文理導航(中旬),2018,(01):21.
(作者單位:漯河市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