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榮
摘 要:對于小學生來說,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可以讓他們獲得無窮的學習樂趣。一旦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了,他們就能夠專注地對待學習,積極地去參與課堂活動。從這一點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實在是事半功倍之舉。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激發(fā)策略
教學實踐中,激發(fā)學習興趣問題是我們每節(jié)課都要考慮的。激發(fā)學習興趣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個“古老”而又“新鮮”的話題。筆者認為,這才是我們應有的教學態(tài)度。下面,筆者就結合小學數學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來談談這方面的新嘗試。
一、設置情境,關注學生學習過程
只要你有一雙會打量的眼睛,你就會發(fā)現,我們的平常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當然,如果你會思考、樂于思考,你就能夠感覺到生活中有很多待解的數學問題。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如何讓學生有一雙會發(fā)現的眼睛和會思考的腦袋呢?筆者認為,這就需要我們將學生置于適切的學習情境之中。
為此,教學中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從小學生心理需求出發(fā),將要學習的課本內容和他們的生活實際聯結起來。教學“簡單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筆者就根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了一個夾球游戲活動。具體要求如下:(1)分組準備。①根據班級學生數,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6人;②準備好游戲所需要的材料(如足量的比賽所用的玻璃球、玻璃器皿、筷子等)。(2)記錄員工作。①嚴格控制好180秒夾球比賽時間;②記錄員要認真做好記錄,將每一位參賽學生的成績記錄好;③對所獲得的有關數據進行認真的比較和分析。
這樣的設計,從教學設計的直接目的來看,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感受到通過實驗收集數據的過程,就可以讓他們積累相關的活動經驗,特別是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起初步的數據分析的意識。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們要重點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比如從上文所舉的例子中,學生是不是感受到統計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了?是不是產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了?有沒有與同伴一起進行快樂的交流?等等。
二、引入活動,促使學生主動體驗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多數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喜歡做游戲。為此,我們的教學可以從這一點出發(fā),在課堂活動中,引入游戲活動。有關心理學研究表明,像游戲這些小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活動,非常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可以說是開發(fā)他們心智最為常見和最好的方式。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將課本知識融入適切的游戲活動當中,就能夠寓教于樂,很好地改變學生學習被動的狀況,讓他們主動經歷探索,從而獲得一定的學習體驗。
教學“6與7的分與合”,在“復習導入”環(huán)節(jié),筆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特點,與他們一起做了“2~5的分與合”的游戲,這就將已學知識生動地進行了再現。這樣的設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的學習情感。在“知識鞏固”環(huán)節(jié),筆者又設計了一個連線游戲:將上面的數合起來是7的兩朵白云連起來,還有對口令游戲——設置一個鴿子銜來一個數的情境。在“延伸拓展”環(huán)節(jié),筆者又設計了一個“找伙伴”游戲。讓學生準備好卡片,上面寫有卡通數字,老師進行電腦操作,讓學生之間開展互動游戲。
這樣的設計,從不同的角度,通過游戲活動的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腦、口、手等都被調動起來。在這種寓知識于游戲的活動場景之中,學生變得更加積極、更為主動。從課堂學生的反應來看,這種練中有樂的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變得異?;钴S。由此可見,課堂中如果我們能從學生的天性出發(fā),安排他們開展恰當的玩樂活動,就能很好地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并能夠讓他們各個方面的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三、恰當評價,滿足學生愿望期待
課堂教學離不開評價。恰當的評價,可以讓學生明白自己身上存在什么問題,應該如何去改進。這樣的評價,就給了學生一個努力的方向。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及時地給學生這樣的評價。而很多時候,我們更要給學生鼓勵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可以直抵學生內心深處,滿足他們的心理期待。有時候,我們的一個大拇指,就能夠讓學生充滿感激。有了這樣的心理,相信學生也一定會想把他們最優(yōu)秀的一面展示出來,讓他們的老師滿意。
教學“三位數減法的筆算”,在對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評價時,我們就可以采用定量刻畫和定性描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主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作出全面而又合理的評價。筆者認為,我們更應該對學生進行有激勵效應的評價。比如,不管結果怎樣,只要學生能主動參與探索計算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我們就應該給他們點贊;只要他們能夠及時發(fā)現錯誤并能夠及時改正,我們就應該給予他們恰當的表揚。相信,這樣的表揚和激勵,一定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產生足夠的學習欲望和力量。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生而言,我們沒有必要對他們提出過分的要求——非得讓他們學到怎樣怎樣的程度,而我們迫切需要做的,應該是培養(yǎng)他們的學科興趣。
參考文獻:
[1]孫夕禮.學生有差異 課程無邊界[J].江蘇教育,2018(2):30.
[2]程明敏.基于兒童的自主八分鐘校本課程研發(fā)[J].師資建設,2016(12):100.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