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生思維辨析能力有限,需要在相應的教學方法中逐步滲透,進而實現(xiàn)中小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逆商教育是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重要的滲透方式,其由控制感、責任歸屬及相應的影響范圍作為指標進行控制。而自卑心理、厭學及逆反心理是缺乏逆商教育的主要表現(xiàn)內(nèi)容。因此,為營造良好的小學英語教學環(huán)境,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選擇合適有效逆商教育培養(yǎng)方式尤為重要。本文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分析逆商教育在小學英語學科中的滲透策略,就如何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科的求知欲提供相應的參考。
【關鍵詞】逆商教育;中小學;英語;滲透
【作者簡介】張元芳,玉林師范學院。
引言
在學習過程中,不遭遇困境,就會缺乏在逆境中掙扎選擇生活的能力,即使再聰明也不會有所成就。這是教育界各學者認同的觀點與內(nèi)容之一。在中小學英語學習的過程中,英語學習的外部環(huán)境是學生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因此在脫離英語生活氛圍下進行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挑戰(zhàn),因此如何應對挑戰(zhàn),成為逆境能力提升的關鍵。在逆商教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模式,做好戰(zhàn)勝一切學習困難的決心,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逆商教育相關理論概述
1.逆商定義。逆商,俗稱挫折商,其是對遭遇挫折能力的一種的指標式的反應。美國的相關研究學家對逆商教育的研究較深入,提出了其是一種顯示挫折承受力的指標。在困境中如何選擇應對方式,進而利用有效的方式擺脫困境是逆商教育的關鍵。在相同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差別,因此造成了逆商水平的高低不平,從而對中小學英語學習能力的提升產(chǎn)生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2.中小學生逆商高低的主要指標。
(1)控制感。主要指的是對周遭環(huán)境的控制力,表現(xiàn)在一個人如果在遭遇逆境環(huán)境中,沒有控制挫折及壓力的能力,那么他們從困境中走出來是困難的。
(2)起因和責任歸屬。學習生活中,造成學生陷入困境的兩大原因分別是內(nèi)因和外因,內(nèi)因的影響會導致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沉,外因會造成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較低。對于逆商能力強的學生來說,其對陷入困境后自我抽離的能力較強。
(3)影響范圍和持續(xù)時間。對于困境環(huán)境的人們來說,主動的面對困境,并采取方式脫離出來是最終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逆商高的學生能夠積極的縮小影響范圍和持續(xù)的時間,盡可能的將更多的有效的學習方式體現(xiàn)出來,增強自己面對困境的自愈能力。
二、中小學生英語教學中逆商教育的教學策略分析
1.營造中英文互相切換的教學環(huán)境。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其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也是逐步的了解以英文作為母語國家的風俗人情,只有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才能夠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英語學習中。中小學生處于英語學習的起步階段,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英語學習思維,因此在教師進行英語單詞講解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厭煩的情緒,進而表現(xiàn)出對單詞識記學習的不自信,此時,教師在課堂單詞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的利用中文進行講解,也可以聯(lián)系歷史典故或者生活中的實際現(xiàn)狀進行比喻式教學,這樣能夠有效的在漢語的浸潤下,保持英語教學的放松心情,讓學生從逆境中擺脫出來,從而增強自身的逆商指數(shù)。
2.在教學中注重以鼓勵教學為主,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由于受到漢語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會受到漢語的干擾,尤其是在單詞及語句的讀音上,因此教師要注重關注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及狀態(tài),從而積極鼓勵學生學習。例如,有的學生在英語單詞下面標注漢語,用來識記英文單詞的發(fā)音,從而幫助記憶,例如“hold on”,學生標記成“hold dang”,但是當教師發(fā)現(xiàn)的時候,并沒有表現(xiàn)的很驚訝,也沒有當眾的批評學生,而是借此機會表揚學生利用漢語標注英文單詞含義的方式,從中,學生樹立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將原本以為識記起來很難的單詞變成了他學習過程中的挑戰(zhàn)。從教師的角度分析,教師通過此事件發(fā)現(xiàn)了逆商教育及訓練的相關資源,進而創(chuàng)設了相關的磨礪學生意志的相關措施。
3.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突破難點。在英語單詞的識記教學中,學生往往對其學習興趣不高漲,掌握能力不強,這時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自身特點,找到符合我國學生學習的相關方法。例如,head,face,nose等詞匯,可以利用漢語流暢的表達方式將其含義串聯(lián)起來,不僅能夠讀起來朗朗上口,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學生遇到學習困難的情況下,需要分析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激勵學生擺脫困境的決心,進而突破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
三、結束語
教師在中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起到了引導和督促的作用,同時在發(fā)現(xiàn)學生遇到相關學習困難時,應挺身而出,積極分析學生在困境中的相關動態(tài),并提出能夠增強學生擺脫困境的能力,進而在不斷的提升學生的逆商指數(shù),再遇到相同的困境或困難時,將此變成英語學習的動力,從而實現(xiàn)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杜金津,陳大超.淺談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逆商教育的滲透[J].教育探索,2015(8):41-43.
[2]嚴璟.以英語學科為例初探小學生逆商教育[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2(7):79-79.
[3]曹怡玲.中小學英語教學中逆商教育的滲透探究[J].校園英語, 2018(3).
[4]李會蓮.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逆商的培養(yǎng)研究[D].魯東大學,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