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和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xiàn)狀,以實證研究的方式探討分析零課時聽力教學的可行性、具體效果及影響因素,指出學生自主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教師的評價反饋機制等因素影響零課時聽力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零課時;大學英語;聽力教學
【作者簡介】楊志豪(1981-),男,湖南洞口人,邵陽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本科,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英語教育技術,翻譯。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要求特別注重了學生的聽說能力培養(yǎng),也就是要擺脫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弊端,從根本上體現(xiàn)語言教學的交流本質(zhì),因而大學英語等級考試的題型也自2006年6月以來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其中聽力題的占比從原來的20%大幅增加到35%,在隨后又對聽力材料與題型進行了較大改動,短對話部分被新聞取代,取消復合式聽寫等。這些舉措的目的無疑在于突出對學生英語聽力能力的考察,也給大學英語聽力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
一、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xiàn)狀
目前,普通高校尤其地方院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普遍以綜合課形式開展,由于辦學條件和教學硬件設施的限制,很難開設專門的聽力課,即使能通過語音室進行聽力教學,也要兩周或多周才能排出一次聽力課,這對于提高學生聽說能力可謂杯水車薪,收效甚微。但由于大學英語等級考試題型的變更,聽力比重加大,在實際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普遍會各顯神通,用自主聽力練習、課堂中占用一定時間進行聽力訓練等各種方式來加大學生的聽力練習強度,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二、零課時英語聽力教學實踐及效果
1.零課時的界定。根據(jù)林麗端(2010), “零課時”并不是指完全取消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實際課程安排,而是改變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授課模式,更多地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自主式學習模式,重點突出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教師全程輔助監(jiān)控學生的自主學習并及時反饋和加以指導。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筆者將其界定為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其他多媒體技術的新型任務型教學模式,弱化教師的控制作用,強化學生的自主練習作用和教師的反饋指導作用。
2.零課時英語聽力教學實踐?;诋斍按髮W英語聽力教學的實際情況,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和智能終端發(fā)展和普及的當下,構(gòu)建新型的“互聯(lián)網(wǎng)+任務型教學模式”成為可能。筆者選擇了兩個自己任教的工科類班級作為實驗對象,一個為實驗班級,另一個為對比班級,兩個班級屬于同一專業(yè),人數(shù)相當,入學時高考英語平均分沒有多大差異。為保證實驗結(jié)果的真實性,筆者在開學初用一套往年的四級聽力真題對兩個班級進行了英語聽力摸底測試,滿分35分,結(jié)果顯示實驗班級平均分(16.9)比對比班級平均分(18.3)略低。
在研究過程中,實驗班級的聽力課堂采用老師課前布置任務即聽力材料或設定聽力練習場景,課堂主要播放聽力材料或讓學生參與情景表演,老師不作講解,只提供自主學習策略的指導,并利用課堂最后十五分鐘收集學生的聽力效果反饋,記錄他們在聽的過程中感覺最難的部分,同時在課后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現(xiàn)有水平的聽力材料發(fā)給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并定期進行小測驗來對學生聽力水平進行檢驗評測。對比班級采用傳統(tǒng)的聽力課堂教學模式,即老師講解聽力材料背景、分析材料中的難點并講評聽力答案。
3.效果分析。經(jīng)過為期一年的實驗,筆者均采用歷年四級聽力真題在實驗班級進行了4次聽力小測試,對比班級進行了1次聽力小測試,其成績?nèi)缦聢D:
從測試結(jié)果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的聽力水平較入校時均有一定幅度提高,其中實驗班級平均成績提高14%,對比班級提高8.3%。從整個過程分析,實驗班級的聽力水平逐步提升,在一學期后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兩個班級最終成績只相差0.6分,差幅不大。
三、原因分析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零課時聽力教學實踐對學生聽力的提高有積極作用,但兩個班級的最終聽力成績整體差別不大,這說明其效果不是特別明顯,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突出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待加強,自主學習策略有待培養(yǎng)。在實驗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缺失。主要因素在于學生初入大學,習慣了高中的教學模式和家長的督促鼓勵,對沒有老師充當主角的課堂一下子無法適應;此外,專業(yè)特點導致班級男女生性別差異較大,在筆者所選擇的兩個實驗班級中,女生人數(shù)占比不到總?cè)藬?shù)的10%,而男生對英語缺乏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因而其自主學習英語的可能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根據(jù)安鐵漢等(2008)的研究,學生自主聽力時間的長短與學生英語基礎有很大的關系,基礎越好的同學自主學習能力越強。同時,對于大學新生自主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也應該是所有任課教師關注的問題。由于大學授課與學習模式與學生以往接觸的大不相同,學生的自主學習成為大學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教師應更多地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動機、改善學生對學習策略的看法以及對學習策略的掌握和使用,從而使他們盡快適應零課時等之類的新型教學模式。
2.聽力選材及練習方式應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需求。聽力是一項技能訓練,其選材和練習方式都影響學生聽力能力的提高。由于學生英語基礎的差異和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的發(fā)展,聽力材料的選擇和練習方式應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在最初的實驗中,筆者忽視了材料的難易度和學生的基礎差異,導致很多學生反映聽力材料太難,導致他們很難堅持下去。在了解這一情況后,筆者根據(jù)第一次測驗成績,將學生分成了三個不同級別,并選擇難度不一、形式各異的聽力材料提供給他們選擇,最終激起了學生繼續(xù)進行聽力練習的興趣與欲望。此外,智能終端的發(fā)展與普及給拓展課堂練習,實施零課時教學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技術與硬件支撐,這不僅解決了語音室不足的尷尬,也使得聽力學習更加方便和立體化。在實驗過程中,筆者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和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平臺發(fā)布課外聽力練習材料,并要求學生按時匯報練習情況和互動留言評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教師的評價反饋應及時。 零課時聽力教學模式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即課堂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和課堂外學生的自主學習,兩者有機結(jié)合,形成一種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和其他多媒體技術的新型任務型教學模式。建構(gòu)主義理論認為,知識是由學習者自己建構(gòu)的,而不是由他人傳遞的。這種建構(gòu)往往發(fā)生在與他人互動交往中。它強調(diào)學習者個人從自身經(jīng)驗背景出發(fā),形成自己對客觀事物的主觀理解和意義,重視學習過程,反對現(xiàn)成知識的簡單傳授。因而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任務設置和評價反饋就尤為重要。合理、現(xiàn)實的聽力任務場景設定有助于學生融入真實的語境,熟悉掌握各種句型與詞匯的應用,從而提高其會話技能與聽力水平。同時,教師針對學生自主練習的結(jié)果進行及時了解和反饋,對其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及學習策略等方面進行干預指導,有助于幫助學生消除焦慮情緒和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徹底打通課堂教學與課外自主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效果。
四、結(jié)語
零課時的概念提出已久,但真正進行實證研究的學者寥寥可數(shù)。筆者以自己所任教的部分班級為對象進行的研究表明,零課時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總體上對學生的聽力水平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積極意義,但受制于學生基礎、學生自主學習策略及教師的評價反饋機制等因素。當然,本次研究所選樣本較小,其實際作用還有待進一步擴大研究,其影響因素也有待更細致地探析。
參考文獻:
[1]林麗端.“零課時 ”大潮后的思考[J].宜春學院學報,2010(2).
[2]汪紅.從聽力零課時談聽力教學與訓練的框架模式[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
[3]安鐵漢,田仙枝.英語聽力零課時課程教學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