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張紅
摘要:解剖課是一項研究人體生理結構的課程,其內(nèi)容較為瑣碎復雜,中職學生如果學習這一課程往往都會感到十分的棘手。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越來越多的運用到了教育領域,在中職解剖課上通過靈活的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教學,會使得原來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活躍,學生學習熱情也能夠得到提高,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關鍵詞:多媒體;解剖;教學效率
引言:
解剖課程是醫(yī)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解剖課的知識點不僅繁多枯燥,而且較為復雜,學習起來有不小的難度。而運用多媒體教學則可以有效的降低解剖課程的學習難度,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大有益處。
一、相比傳統(tǒng)教學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在哪里
(一)多媒體傳達的信息量大,有利于突出教學重點
在以往的中職教學模式中,教師整節(jié)課都在課堂上授課,講述的知識點十分多,而且不少知識點也會相對復雜,這往往都會導致學生們知識點難以記全,更難以知道哪些知識點才是重點,最終甚至因為學習效果的不佳而導致厭學的情況。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能夠將大量知識點凝聚在一個視頻或者幾頁的課件上,大量減少了教師在課堂上書寫黑板的時間,節(jié)約時間的同時也可以很好的突出課堂的重點。學生有不懂的地方還可以通過拷貝課件的方式回到家中進行復習,充分的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1]。
(二)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減少學習資源的損耗
近年來,在中職學習的學生一直在增多,而相對的,提供給解剖實驗課的尸體資源一直處于嚴重欠缺狀態(tài)。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上如果沒有了實物進行舉例,將會大大降低解剖課的教學效果,而運用多媒體資源則可以有效的緩解這一問題導致的嚴重性。通過視頻演示并講解的方式,為解剖課程的實驗教學提供對應的案例,讓學生們對于實物解剖有直觀的認識,將會大大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率,有效的緩解了教學規(guī)模不斷擴大與解剖資源持續(xù)緊缺之間的矛盾。
二、運用多媒體資源提高教學效率的具體應用
(一)通過多媒體設置情景教學,降低學習難度
情景教學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技術設置課堂上的情景教學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們的學習欲望,讓學生代入到情景之中,多角度,多感官的去接觸解剖課堂的內(nèi)容,可以說利用多媒體設置情景教學將會是解剖課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比如,教師可以應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一起進行有機性結合的方式把將解剖學知識統(tǒng)一的呈現(xiàn)出來,制作成現(xiàn)如今中職學生們喜聞樂見的現(xiàn)代多媒體課件,或者是整理成基礎解剖學多媒體數(shù)字化資源庫,或者是進行自行微課錄制等形式為學生們設置情景教學氛圍,使學生們在解剖學課堂中的學習氛圍是集知識性、趣味性、科學性于一體的樂學氛圍,極大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渴求學習解剖知識的欲望;激勵學生們利用手機拍攝實驗室中標本、模型,構建移動性的解剖學學習資源,創(chuàng)設一個隨時隨地自由學習的氛圍。除此之外,教師還可結合現(xiàn)代媒體與傳統(tǒng)教學媒體,建立如從不同角度把拍攝標本、模型等的解剖標本圖庫,形成多媒體視頻庫或圖片庫。另外,可用多媒體對不同章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如可用思維導圖軟件對人體靜脈血管的分布與血液的流向進行編制;用流程圖對腦脊液產(chǎn)生部位和排出途徑進行表示。上述方法都有助于教師通過多媒體設置情景教學,進而較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在輕松、愉快、樂學的教師創(chuàng)設的良好氛圍中快樂學習和成長[2]。
(二)通過多媒體資源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在教學有關解剖的課程中,實驗課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課程。根據(jù)了解,中職學校的有關實驗課的教學資源嚴重欠缺,而多數(shù)中職學校的教學規(guī)模正在不斷擴大,這之間的矛盾只能通過靈活運用多媒體資源,縮短理論與實驗教學的差距來進行緩解。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對解剖學的某個知識點展開討論并制作課堂演示PPT,比如講到運動系統(tǒng)時,每個學習小組都進行了各具特色的幻燈片演示。其中羅列了很多病例,如風濕性關節(jié)炎、五十肩、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等等。教師可以清楚的知悉學生的隱含情感,某些學生表現(xiàn)了對疾病的憎惡之感;某些學生表現(xiàn)了對患病者的深切同情之感;某些學生則是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索,對導致該種疾病的因素做了詳盡的解釋。這時教師可順勢對學生進行上述病例的實驗課引導,這種學生主動了解、教師引導的通過多媒體資源將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對教師在實驗課堂上所教授的解剖學內(nèi)容有了更加直觀,更加立體的了解,這也便于學生的解剖學知識點的記憶和學習。通過大量的實踐可以證明,在實驗課堂上教師僅用嘴巴講一整節(jié)課,其教學效率遠遠比不上學生主動了解、教師引導的通過多媒體資源將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解剖學教學新方式,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效率的提升,也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營造了更為融洽的實驗課堂學習氛圍,最終有助于中職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師解剖學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提升。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讓知識點更易于記憶
要知道,人體的構造十分的復雜,因此在解剖學中講解有關人體各處細微結構時的新知識點層出不窮,十分難以記憶。而在解剖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情況下,教師邊展示邊對相關知識點進行講解,這樣不能能幫助教師理清教學思路,同時也讓學生們更易理解,加深影響。比如在“脊髓的傳導”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將神經(jīng)通路比作送貨的過程,三條不同路徑的神經(jīng)元比作三個走不同線路的送貨人。一號送貨人可以叫做薄束核,二號送貨人叫做脊神經(jīng)節(jié),三號送貨人叫做丘腦中央輻射,送貨過程中,一號送貨人的路徑是內(nèi)側丘系,二號送貨人走的路徑是脊髓神經(jīng)纖維,三號送貨人走的路徑則是內(nèi)囊后肢,通過這樣的方法將人體結構的解剖圖給學生們講解清楚。這樣能夠讓學生們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有一個形象,感性的認識,也能夠讓學生對教師講解的解剖圖有個全面生動的掌握,對各種新出現(xiàn)的名詞和相關知識點也有了更為形象的理解,便于記憶。
三、結束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很大的益處,學校要多支持鼓勵教師在課堂上將多媒體教學資源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的結合,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中國醫(yī)學事業(yè)的發(fā)展前行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凌微,陳華,繆建榮,等.中職人體解剖學信息化教學資源開發(fā)和應用的效果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6,34 (20):39-40.
[2]王樸,王燕虹.中職護理專業(yè)人體解剖學信息化課堂教學的探索——以“椎骨及連結”為例[J].廣西教育,2016 (34):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