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貫徹“生本教育”理念,即應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靈活采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多種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本文立足生本教育理念,以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為例,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詳細探討了如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 生本教育 學生主體 師生互動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39-0151-02
一、生本教育理念與學生主體參與的內(nèi)涵及其關系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全國中小學校的深入推進,讓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成為歷史。新課程改革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貫徹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生本教育,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課堂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處于主體地位。初中化學教師應該轉(zhuǎn)變自身的角色,在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中堅持“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靈活采用多種方法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基礎上,通過不斷了解其知識鏈充分發(fā)揮其主觀能動性,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效益,進一步推進化學課堂教學改革。
二、現(xiàn)階段初中化學課堂中學生主體參與的現(xiàn)狀
第一,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不強。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初中生在化學課堂上的主動參與度不高,普遍缺乏積極性。由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受中考之制度的影響,對于化學這種理科性質(zhì)的學科,學生習慣了跟著教師的思維走,也正因此,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意識比較薄弱,習慣了被動地接受。
第二,部分教師固守“填鴨式”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引導性不足。現(xiàn)階段的初中化學課堂中,依然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堅守著“以考定教”的“填鴨式”教學模式,考試考什么,教師就教什么,這有些類似于古代的“科舉考試”的模式。顯然,這種教學模式是落后的,長久下去,會桎梏學生的思維,既違背了“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又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三、基于生本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化學課堂主體參與積極性的有效對策
(一)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加強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
要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教師除了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貫徹生本教育理念,還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引導學生加強課堂參與的主體意識。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只有他們從思想上認同這門課,才有繼續(xù)參與的動力。如,可以采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可以讓學生通過具體的實驗探尋問題的答案,拓展其化學思維,等等。
(二)實施自主探究性教學,提升學生親身參與的體驗感
傳統(tǒng)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都是教師演示學生觀看,這種方式不容易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因為他們并未真正參與其中,從頭到尾都是教師一個人在做實驗,學生可能對其過程熟悉了,但是如果真讓他們自己動手的話,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此處以滬教版九年級上冊的“氧氣的制取與性質(zhì)”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實驗室,在其精心引導下,讓學生真正參與的氧氣的制取實驗中,他們可以任意從三種制取氧氣的方法中選擇一種進行實際操作。這樣一來,他們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便會顯著提升,細心地學生還能在實驗的過程發(fā)現(xiàn)一些在傳統(tǒng)課堂上沒有注意的問題,鍛煉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實際生活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因而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將抽象的化學知識巧妙地通過問題鏈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將教師傳授變成自主探究,由此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加強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
以滬教版九年級下冊“溶液組成的表示”的第二課時“溶液濃度的表示”為例,教師可以這樣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同學們,生活中我們在感冒發(fā)燒嚴重時,醫(yī)生會建議我們輸液,以更快地恢復健康。通常所輸?shù)囊后w中有一種氯化鈉注射液(出示實物),那么同學們能否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驗以及這瓶溶液上的標簽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問題。多媒體展示問題:1.氯化鈉注射液中的溶質(zhì)和溶劑分別是什么?2.邀請一位學生將少量的注射液傾倒入準備好的試管內(nèi),并觀察兩種容器中的氯化鈉注射液有什么異同?3.標簽上的0.9%代表什么?4.能否用9%的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治療?
上述四個問題的設置是依據(jù)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進行設置的,這樣有助于他們回憶已經(jīng)學過的溶質(zhì)、溶劑概念以及液體取用知識,并將其遷移到新的知識上來,然后通過對比復習了溶液的定性組成,從百分數(shù)入手,構建了溶質(zhì)質(zhì)量分數(shù)的概念,最后讓學生了解到溶液濃度不能隨便使用,它在實際生活中有時是關乎生命的。
綜上所述,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堅持以學定教的原則,靈活采用多種激趣的教學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其課堂參與積極性,這也是有效教學的基本要求之一。
參考文獻:
[1]管世靈.論述主體參與視角下初中化學的教學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8).
[2]白苗苗.初中化學“引導—自主—引導”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延安大學,2017.
[3]莫箭暉.生本,讓初中化學教學更有效[J].中學教學參考,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