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江
摘 要:學生進入高中,對語文的學習不是很重視,認為語文學不學都是一個樣,語文的學習不是那樣的,學生的升學甚至就業(yè)都離不開語文,學好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成功的人士他身上帶給人的成熟、穩(wěn)重氣息是語文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如何讓學生喜歡上語文,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是論述的中心所在。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主觀能動性;語文素養(yǎng)
高中語文教學是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學好語文的重要性,高中語文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非常的重要,發(fā)揮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觀能動性非常關鍵,筆者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論述高中語文課堂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一是教師作為航標,指引學生走進教材的中心,去探索更深的奧秘;二是教師在課堂中要營造一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氛圍,喜歡語文的博大精深;三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泓活水,時刻要把新鮮的血液注入,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教師作為航標,指引學生走進教材的中心,去探索更深的奧秘
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對我們新時代的教學提出了很高層次的要求,教師一味地去講,學生機械地聽的時代將是一去不復返了,教師講得再多學生不會吸收其中的精華又有何用,所以好的高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以引領,就像大海上的航標,要讓學生知道前進的方向,一味地去分析書本里的知識不會擴展其中的精華,讓學生有所感悟、有所得將是一個庸師所為,這也將是我們新時代教師的悲哀。教師要學會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理念,要把傳授知識變成學生吸收營養(yǎng)的過程,進而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1.課堂教學教師應具備良好的素質
教師的素質將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的成果,好的教師具備好的語文素養(yǎng),他給學生帶來的驚喜筆者也無需贅言,學生在這樣的語文天地里自由地翱翔,也會變得羽翼豐滿。一個很有名氣的老師,他能夠情并茂地講解課文內容,語調語音都能把學生帶到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然而現在也有些語文教師,教著高中生卻不能在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成績不好卻要歸罪與學生不愿聽講,是誰之過與?所以教師的良好素養(yǎng)才是學生前進的航標,學生才能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2.教師在課堂上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深入教材的中心,去探索更深的奧秘
一篇課文地講解需要教師查閱很多的資料把它講深、講透,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走進教材的中心里,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學生對文本的理解需要自己動腦思考,否則就無法從中汲取語文素養(yǎng),例如,在講解《金岳霖先生》這篇文章時,要通過汪曾祺回憶的幾件事,去深入文本理解和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學習其寫作的思維,學生從中體會出寫人寫事要抓住一定的中心,這樣就會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多發(fā)現生活,多思考生活,多去感悟生活,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教師在課堂中要營造一個學生主動參與氛圍,喜歡語文的博大精深
高中語文課堂如果沒有學生的參與無外乎就是死水一壇,學生自己有主觀能動性了就會喜歡上語文課,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主動參與的氛圍。教材是學生關注生活、讀融入生活的需要,是學生認識生活、感悟生活的需要,語文知識博大精深,學生的生活經歷過于單一,讓學生在課堂中擴展其視野,就需要他們能夠主動地去關注生活,更近地感知時代的脈搏。高中生對生活的認識水平有限,學生需要自己去努力獲得語文素材,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課堂中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生只要能夠養(yǎng)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學生就會感知語文知識的無窮無盡和博大精深,例如,講到秋,就要引導學生在不同人的筆下,感受什么是迥然不同,杜甫有“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范仲淹卻又“碧云天,黃花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等,所以一定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進去,教育學生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的眼睛,有一顆善于感受的心,提升語文素養(yǎng)。
三、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一泓活水,時刻要把新鮮的血液注入,讓學生內化為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是一泓源源不斷的活水,學生是小溪,教師要時刻去補給、去為學生注入,高中的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要擺脫程式化的思維,給學生新鮮的知識,對于一個知識點的理解要鮮活,去引導學生、去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怎能不提高呢?高中語文課堂上許多浪費時間的教導,都是沒有從文章深度提出問題,需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這樣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學生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
總而言之,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非常關鍵的,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光靠教師的講解只能是冰山一角,教師的引導和激發(fā)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必須學識淵博,必須研習哲學、史學、藝術學、文章學、審美學等,師生越是懂得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的思想,越是能夠感受出每一篇文章思想的獨特性、個性和局限性。語文教師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像一條魚一樣自由自在地翱翔,讓每一節(jié)課都獨特得不可替代,這才是語文教學的本真。
參考文獻:
[1]劉恪.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講堂[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3.
[2]王尚文.語感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3).
[3]孫紹振.直諫中學語文教學[M].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