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生為本的課堂教學需要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以理論和實踐相結(jié)合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主動、積極與合作的探究過程中學習并獲取知識和形成生物學科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探究性學習;學習能力
在教育教學新一輪的改革推動下,各級各校都積極進行素質(zhì)教育,并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使他們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初中生物學科進行探究性學習也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那么,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是什么,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對初中生物學教學有怎樣的價值呢?
一、 探究性學習的含義及特點分析
生物學科的探究學習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在初中生物的學習內(nèi)容中選取某個問題作為突破點,通過學生的質(zhì)疑、思考從而生出困惑、發(fā)現(xiàn)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選擇科學的方法進行調(diào)查研究、分析研討,在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展示探究成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學習活動,獲得知識、能力和有效學習的興趣,在問題的解決中獲得學習的方法。因而,探究性學習首先來說就是學生在學科中自己探索問題的方法;其次,它是學生在已經(jīng)學習知識的基礎上對自己存在疑問的東西進行實驗探索的一個過程。最后,其最終的落腳點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并獲得新知。
初中生物探究性學習的特點首先是開放性。它是在某個學科領域中或現(xiàn)實生活中選取某一問題進行探究,探究的問題是不受限制的,而且探究出來的結(jié)果也是開放的。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的時候多讓他們自己去選點,老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動性相結(jié)合。其次是注重過程性,一個探究性學習的開展,首先要選取一個探究對象,這個探究對象是關于某一個知識點,然后通過逐步的實驗探究,得出結(jié)論。當然,學生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主體,即他們自己自主去實驗研究,得出結(jié)論。當然,探究性學習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調(diào)查分析,就不可避免地要進行實踐活動,這就顯示出它的實踐性。
二、 初中生物課堂探究性學習的開展
探究性學習活動是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學習,獲得知識、能力的學習活動。但是學生的探究方法和能力需要老師的組織、指導和點撥,從而促成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有效生成,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素養(yǎng)和能力。
(一) 改變課堂教學方式,讓學生有探究意識
學生的學習方法形成獲得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與我們老師的課堂教學方式關系密切。在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和個性化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中,我們老師要注意改變課程教學的方式。如多采用問題導學的形式,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質(zhì)疑、釋疑,從而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哺乳動物的特征》這一內(nèi)容的學習的時候,重點是指導學生認識哺乳動物是動物類群中的最高等的類群,生出對其高等的原因探究的欲望和方法。我們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問題。如:①魚類生活在水中,它們是怎樣游泳的,為什么能夠游?②鯨魚是魚嗎?為什么?其中,第一問是回顧檢測,是幫助學生復習中理解新知,而第二問是利用鯨魚與魚類的相似的地方,讓學生思考并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也就是鯨魚又為何屬于哺乳動物呢?
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和思維需要教者的激發(fā)、點燃。我們要有效推動學生有質(zhì)量地運用探究性學習策略就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多讓他們有思考的興趣、方向和方法;從而生出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他們在問題的探究中能探究和會探究。當然,問題設計也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結(jié)合,如《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教學中,我們就從學生生活的校園入手,讓學生去觀察、思考和交流,對校園植物的類型進行調(diào)查、思考校園動植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及其平衡性。如此,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就會學好這一內(nèi)容,并能夠形成最基本的環(huán)保意識和自然生態(tài)保護想法。
(二) 指導探究方法,推動探究學習有效開展
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需要我們的組織,更需要我們的指導。因為探究性學習是針對學習中的問題開展的;因此,我們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就需要引起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的意識,還要想出利用所學進行探究性的操作實踐的方法、步驟等等。也就是我們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探究性學習要注意提出問題,能夠做出假設,精心思考設計探究方案,開展實驗進行驗證假設,對過程和結(jié)果進行分析驗證并得出結(jié)論,最后表達和交流并思考結(jié)果的價值和意思。如在《地面上的生物》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先讓學生觀看與之內(nèi)容有關的《人與自然》中多種動物在地面上活動的資料,讓學生對動物的活動方式有初步的認識,從而形成問題如動物是怎樣在地面行走的,動物是如何進行自我保護的?蜥蜴為什么能夠擺脫水的束縛?……我們幫助學生生出問題,然后讓他們小組合作選擇一個問題作為探究的對象,形成探究學習的開展。在探究中,我們要重視學生要了解探究對象的特點和生存背景,如在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的有關內(nèi)容學習中,有小組開展的探究性學習是如何分辨出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因此,我們在他們探究性學習開展之外,就和他們一起去認識這些植物,展示盆栽葫蘆蘚讓學生們看看、摸摸、聞聞、想想;和學生一起提出探究問題和解決的思考,使得學生學會從植物的形態(tài)、生活環(huán)境,測量高度,分析莖、葉、假根等特點,從而把握苔蘚植物的特征,獲得初步的探究成果。
另外,我們指導學生探究還要注意學生課外探究活動的開展,如《生物多樣性》學習中,我就讓同一小區(qū)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小區(qū)進行動植物多樣性的研究,鼓勵和引導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去觀察、向家長或小區(qū)的建設者、園藝師咨詢,整理小區(qū)的生物的類型、小區(qū)植物的成長及四季變化,最后形成研究報告。如此的探究寓教于樂,使得學生更能運用生物知識去生活,在知識的豐富中獲得快樂。
總之,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豐富生物知識、提高生物知識的運用的一種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重要方式,只要我們老師不斷重視學生探究方法、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他們的生物知識、運用能力和素養(yǎng)就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學玲.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有效開展探究性學習[J].中學教學參考,2016(2).
[2]邱興林.初中生物應用探究性學習的分析[J].學子,2016(9).
作者簡介:
曹亞明,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外國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