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德峰 干苗苗 孫蓮
摘 要:醫(yī)用化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醫(yī)學檢驗技術等專業(yè)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微課是近些年在國內外迅速發(fā)展的一種新型網絡學習資源形式,把互聯網微課引入醫(yī)用化學的教學和學習中,以聲、圖、文等多種形式把知識點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關鍵詞:醫(yī)用化學;微課;教學改革
一、 引言
醫(yī)用化學是高等醫(yī)學院校臨床醫(yī)學、口腔醫(yī)學、醫(yī)學檢驗技術、影像學、預防醫(yī)學等專業(yè)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是將高中知識與大學知識進行過渡的一座橋梁,其提供了醫(yī)學生所必需的現代化學知識,為學好后續(xù)的課程打好基礎。雖說大一新生已經過高考的“洗禮”,但并未有一個完整的過渡期,很多學生還停留在高中的題海戰(zhàn)術、應試教育時期,學習方法和學習意識亟待轉變。為使學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的方式,主動地把握學習,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尤為重要。在醫(yī)用化學教學中使用新穎的教學手段,對于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提高教學質量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結合新型的教學形式,能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這對于大學教育尤為重要。
二、 微課
微課,英文名為microlecture,直譯過來是指微小的課,因此微課的特點就是短小精悍,重點突出??梢栽谌魏慰臻e時,利用網絡學習一個小知識點,掌握一項簡單的技能等。微課中的“課”,也可以理解為講課或者課程,因此微課又可稱之為“微課程”。
早在1993年,北愛荷華大學的化學教師LeRoy A.McGrew在其教學中就提出了一個60Second Course(60秒課程)的設計思路,即在這60秒中講解了一個知識點并舉例說明,他將這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用于他的有機化學課程中。無獨有偶,1995年,英國納皮爾大學的 T.P.Kee 教授在他的化學課堂中提出One Minute Lecture(一分鐘演講)的教學方式,即讓學生講解知識點,并將時間精煉到一分鐘,且必須具備良好的邏輯和一定數量的例子,以便快速掌握核心知識點。微課的概念由此而產生。
三、 微課在醫(yī)用化學中的應用
由上述微課的產生可以發(fā)現,最早的微課就是用于化學課程的教學。原因很簡單,化學知識覆蓋面較廣,難度較大,零散的知識點較多,相對于別的學科較為枯燥乏味,難以使學生產生興趣。且在當今醫(yī)學院校中,醫(yī)用化學課時較少,學生化學底子較為薄弱,學生能力參差不齊,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鑒于以上種種原因,在進行醫(yī)用化學授課時,如果依舊按照傳統單一的授課方式,教學效果不會很理想。針對這一系列實際情況,對醫(yī)用化學教學改革,將微課與傳統教學相結合,會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點:
(1) 內容簡潔,使教學目標更明確。微課授課時間短,目的明確,一般是教師針對某一個重難知識點,完整、系統地清晰講述。例如在講解稀溶液的依數性時,學生聽懂了蒸氣壓下降和凝固點降低,但是不理解為什么沸點會升高,那么教師就可以將這一個大的知識點,分解成三個小的知識點,做成三個微課,學生哪個不懂,就可以針對性地去學習哪一塊知識,并且是通過聲、圖、文等多種方式理解一個問題,相對于傳統的依靠教師口述或者PPT,效果會好很多。另一方面,利用微課視頻讓學生學習知識點,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2) 授課局限性小。微課視頻容量很小,一般為幾十兆,甚至幾兆,文件格式種類很多,例如WMV、Avi、FLV、mp4等,教師可將微課放置在各種網絡平臺,甚至QQ和微信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電腦等多種設備播放,而不用局限在某時某地。同時,教師可以將一些課外拓展性的內容上傳至網絡,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性地學習。這種自由但全面的學習方式正是大學教育所需要的。
(3) 促進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和提高。近些年,微課在國內外發(fā)展都十分迅速,這也促使教師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制作微課時,首先自己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掌握講解的深淺程度;要找出對于學生來說難度較大的知識點,確定微課的選題,然后深入剖析這個知識點,組織精煉的語言,有邏輯地將知識點講清楚,講明白,并舉出一定數量的例子,以便學生快速掌握核心知識點。并且在微課制作中,要用到PPT、動畫、圖片、音樂等多媒體的制作,無疑可促進教師的多元化發(fā)展。
四、 結語
微課也搭上了互聯網高速發(fā)展的列車,其由于內容簡潔、教學目標明確、局限性小等特點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但其不足還很多,許多方面有待完善。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發(fā)展了百余年,其直接性、穩(wěn)定性等優(yōu)點也是顯而易見的。但其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例如單一、枯燥的授課方式,并不能促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因此,將傳統教學與微課相互結合,取長補短,是提高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陳聰穎,林琦,嚴忠紅.Sandwich教學法在醫(yī)用化學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大學化學,2014,29(4):20-23.
[2]林曉輝,王玉民,董建,等.改良PBL教學法在脂類化合物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12):107-108.
[3]李文旭,張立珠,肖鑫禮,等.大學化學課程的混合式教學實施與探索[J].大學化學,2015,30(3):18-21.
[4]王蕾,黃瑞,趙英偉,等.醫(yī)學基礎課開展PBL教學的幾點思考[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5,17(8):691-693.
[5]周海燕,潘央央,王錫萍,等.自主學習和能力導向的教學模式的應用和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5(12):68-69.
[6]張玉梅,許紅平,馮寧川.TBL教學法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yī)學教育,2016,18(2):109-111.
[7]McGrew L.A 60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stry Education,1993(7):543-544.
[8]Kee 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作者簡介:
閆德峰,干苗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新疆醫(yī)科大學厚博學院;
孫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克拉瑪依市,新疆醫(yī)科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