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哲奕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要求我們具有更強的綜合素質,人文素養(yǎng)作為其中的關鍵因素,更不容忽視,而漢語言文學學習作為了解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陶冶我們的情操,提升我們個人人文素質的重要途徑,重視漢語言文學的是相當有必要的。
我們大多數學生忙于高考的應試教育,缺乏對社會上各種事物善惡是非美丑明確的判斷,不完全具備獨立健康陽光的人格特征,一味追求“自由”“個性”“獨特”,將各種不良作風帶入學校進行傳播,而屢見報端的校園霸凌事件就是這種缺乏必要人文素養(yǎng)的“自由”作風導致的惡果,加上現(xiàn)在我們處于人格形成的不穩(wěn)定階段,容易產生從眾現(xiàn)象,將不良習慣進一步擴散。因此加強我們高中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當前教育模式下,我們都在為了大學入學考試,拼命學習,但當問到今后的理想是什么時,大多數的同學只能回答出自己要考某某大學的理想,不能說出一個長遠的理想計劃出來,這便是我們缺乏人文素質教養(yǎng)的一個表現(xiàn),不能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清晰的,長遠的規(guī)劃,這樣對于我們今后的發(fā)展會有巨大的局限性。
由于應試的影響,現(xiàn)在大部分學校越來越早的為我們學生分科,更有甚者從初中就開始劃分文理科,使得我們學生過早接觸專業(yè)學習,而缺乏足夠的人文知識的積累,導致產生出許多問題,我們大多數的理科生對一些文化常識一知半解,知識面過于狹窄影響對一些事物的正確分析,最基本的藝術和文學欣賞能力有所缺失,這對我們學生今后往更高的發(fā)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教育的本質是“以人為本”,在掌握好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更能生存發(fā)展,則人文素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人文素質教育幫助我們在充分掌握好專業(yè)知識后提升全面的綜合素質,建立健全的人格。而漢語言文學學習是提升人文素質教育效果最為顯著的途徑,雖然現(xiàn)在的高中漢語言文學還是以應試為主,但通過閱讀背誦其中的經典文章或者段落也可以使我們接觸漢語言文學中體現(xiàn)的人文精神,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陶冶自己的情操,建立健全正面向上的積極性人格,對我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起到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通過語文的漢語言文學教育,可以使我們初步認知到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性,體現(xiàn)文字的美妙,激發(fā)愛國主義情懷,培養(yǎng)審美觀感,這都是文化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語文課本中不少文章便帶給我不少啟發(fā),《燭之武退秦師》《蘇武傳》等文章,體現(xiàn)了古人對于愛國情懷的詮釋以及其處世智慧,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這些精美的文章,無處不彰顯古代文人的優(yōu)雅生活,其中優(yōu)美的景物描寫,優(yōu)雅的生活方式,對我們的審美都是有益的影響,漢語言文學文章啟發(fā)我們高中學生對今后生活的思考。
高中語文在整個的高中教育模塊中占據一個不利的地位,在應試的教育模式下,語文在考試中我們的分數差距不大,所以我們大多數的學生將更多時間花在數學,英語和綜合科目上。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我們的人文素質教育也無從談起,對全面綜合素質的提升更是紙上談兵。漢語言文學被邊緣化更是對我們民族,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棄之如敝屣。
(1)學校注重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一個好的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十分重要,好的老師博覽群書,博古通今,能充分給予我們學生人生的啟蒙,好的教師在教學中也能更好地引發(fā)我們學生對于學習漢語言文學的興趣;(2)對教材內容精細挑選:我們高中學生對于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沒有過多的涉獵,所以老師在編教材的時候應當要考慮到文章的可讀性,經典性,是否能最大程度激發(fā)我們同學的興趣以及學習的持久性;(3)考試方式改革:由于現(xiàn)在應試教育的影響,漢語言文學考試涉及大多數是背誦,理解部分偏少,我建議應該將考試內容大部分換成理解性的考核,這樣也能是我們學生更加專心地學習和理解漢語言文學中包含的深意,更深刻的體會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的精妙之處,最大程度提高我們學生的人文素質。
我們高中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希望社會和學校應加強對語文學科的投入力度,不只是著眼于考試分數,應關注我們今后個人發(fā)展,而我們學生也應該更加用心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質,爭取能夠通過漢語言文學教育培養(yǎng)使我們成為更好的社會棟梁。
[1]張詩亞.論教育發(fā)展從以物為中心到以人為中心的轉換[J].教育評論,2001(2):4~7.
[2]魏芳.高等院校漢語言義學與人義素質教育探討電子制作[J].2014,3(10):31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