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文 孫海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始終緊跟中央精神和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步伐,不斷與時俱進,實現(xiàn)黨的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通過增強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幫助大學生樹立四個正確認識,增強四個自信,不斷推動思政課教學工作邁上新臺階。
要加強高校思政課建設,必須首先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師整體素質。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需要自己首先明道、信道,才能傳道,進而授業(yè)以解惑,教育者必須要先接受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倍颊n教師作為高校中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載體,需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做一名能“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的合格的思政課教師。目前,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一些思政課教師沒有讀懂吃透相關理論,于是在授課過程中只能照本宣科,把理論脫離了實際變?yōu)檎n件上干巴巴的教條。只有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業(yè)務能力,將自身打造為“行家”,才能有底氣干工作。正所謂是要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因此,思政課教師必須要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水平和教學能力水平??蒲心芰Φ奶嵘蠼處熥龅嚼碚撋吓W習、刻苦鉆研,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不斷增強自身的學習研究能力,并積極圍繞著教學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展開學術研究,在解決教學問題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教學水平的提升則要求教師做到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上的學深學透,做到先學一步、學深一層,需要將科研成果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思政課的教學質量,以實現(xiàn)教學和科研的有機統(tǒng)一。
思政課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修養(yǎng),必須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必須堅守社會主義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堅決反對一切削弱、歪曲、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思政課教學既是一份教學工作,同時也是一項政治任務。要使思政課起到應有的育人作用,思政教師必須首先要做到信仰堅定,政治正確。思政課育人效果的不夠理想與一些思政課教師自身沒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有關,這些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自然就缺少了一種說服力和感染力,很多學生自然就無動于衷,甚至還會起到負面作用,對思政課越發(fā)的消極。因此,只有思政課教師“真信”馬克思主義,才能用“真心”去傳播馬克思主義,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情”,才能讓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以達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此外,思政課教師還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為師之道,是應該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像父母關愛子女一樣、像關心弟弟妹妹一樣,時刻關注著學生們的成長。進入到高校之后,家長對于學生的管教可謂是鞭長莫及,學生更多的是靠自覺以及教師的影響。在學生對世界的認知還不夠成熟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成長。當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情感認同之后,對于教師所傳授的思政課便容易接受很多。正所謂厚德載物,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yè)。所以思政課教師要率先垂范,做好榜樣,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牢固樹立好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的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特別是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上要把好關,更好地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想讓學生對思政課感興趣,所講的知識必須要“時髦”,學生作為活躍的青年群體,在信息化程度如此發(fā)達的時代,他們對于新鮮事物的掌握程度遠遠超過以往。只有新知識、新熱點才可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思政課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隨時更新思政課的教學內(nèi)容,凝練和優(yōu)化教學內(nèi)容,把黨的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吸收到思政課教學中,讓廣大學生能夠及時準確地領會黨中央精神實質。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努力探索中央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將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有效結合,并因地制宜,根據(jù)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政課程層次的不同、特色的不同、優(yōu)勢的不同,找到合理的切入點,把中央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等基本內(nèi)容有效融入進去,不斷豐富和完善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例如,黨的十九大剛剛勝利閉幕,社會各界熱議不斷,我們應該抓住時機,認真學習領悟貫徹十九大精神,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十九大精神,推進思政課教學的與時俱進。
此外,還需要我們整合各門思政課的有效資源,樹立大思政課意識,推進各門思政課之間有效聯(lián)動,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問題聯(lián)合研究、聯(lián)合攻關、各取所長、發(fā)揮各自課程的優(yōu)勢,形成高校思政課課程建設內(nèi)部有效互動、協(xié)同推進的良好局面??傊?,在黨的中央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融進思政課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jù)課程的不同,制定對應的方案。既要體現(xiàn)不同思政課的各自特色,又要找到平衡的切入點。我們應樹立自覺融入的意識,形成融入的長效機制,做到根據(jù)黨的最新指示來更新講授內(nèi)容,力爭使思政課緊跟“時尚”,變得時髦起來,進而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chǎn)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而深化?!币肷罨颊n教學改革,必須抓住思政課要解決的問題所在,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解決目前思政課廣泛存在的抬頭率低,到課率低,聽課效果不好的現(xiàn)象。
“思想政治理論課有一般課程的共同特點,但更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因此“需要在課程建設中處理好不同的相應關系,突出教育教學失效”[1]。思政課與其他課最顯著的區(qū)別在于其突出的意識形態(tài)屬性。思政課教學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教學內(nèi)容不僅僅要體現(xiàn)知識性、理論性、科學性,更要重視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實現(xiàn)思想引導的作用。加強思政課建設,要落實黨中央的最新精神和最新理論成果進課堂、進頭腦、進心靈,必須根據(jù)思政課的特殊性,將其融入時代特點、聚焦社會現(xiàn)實、關注地方特色、結合專業(yè)特點、關注學生動態(tài),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和話語權。
思政課教師應當聚焦社會現(xiàn)實問題,講好中國故事,增強課堂吸引力。在正確解答和釋疑社會熱點難點問題中,針對大學生不同專業(yè),不同興趣,不同能力,不同背景,盡可能把大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有針對性的講清楚、說明白、解釋透徹。面對網(wǎng)絡上的不同聲音,例如否定中國共產(chǎn)黨執(zhí)政的合法性以及否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例如西方資本主義所謂普世價值觀和社會思潮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zhàn),思政課教師要嚴守政治底線,積極回應各種錯誤社會思潮;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要打好主動戰(zhàn),用正面的思想和價值讓大學生能夠對黨、國家、社會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并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及建議,進而堅定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增強對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感,讓大學生清醒地認識到“我是誰,跟誰走”這一根本問題,進而不斷提高思政課教學的效果。
現(xiàn)今社會信息技術發(fā)展非常迅速,微博、微信、B站、知乎等新媒體網(wǎng)絡平臺是越來越多大學生了解社會的路徑。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對高校思政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新現(xiàn)象,我們必須要與時俱進,將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新媒體相關的東西融入到思政課教學過程中,以加強思政課的“現(xiàn)代化”,以符合學生們的審美與認知方式,進而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方式方法的創(chuàng)新。
當今大學生群體以“95后”為主,他們思維活躍、視野開闊、視角獨特、善于思考,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強,能熟練使用網(wǎng)絡技術。他們或許對馬克思主義有困惑,但更多的是期待,期待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能帶領中國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如何用大學生們所喜愛的方式進行理論宣傳工作,給他們講道理,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成為目前思政課改革的方向。共青團中央在引領大學生價值取向方面做了很好的榜樣,例如入駐微博、微信、知乎以及B站等平臺,用正經(jīng)與賣萌結合,搞笑與嚴肅齊飛等現(xiàn)今流行的網(wǎng)絡宣傳方式進行理論宣講、制作視頻、討論熱點問題等。正是由于其親民的種種方式,所以被大學生們親切的稱呼為“團團”,而據(jù)筆者了解,很多大學生在“團團”的影響下,端正了自己的“三觀”,自身的素質得到了提高。
時代特征需要思政課教師必須做出改變,要結合新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特點,借助各種有效的媒體平臺,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來積極創(chuàng)新思政課的教學方式方法。所以,思政課教師應該根據(jù)大學生的時代特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關心學生、服務學生的心態(tài),來推動網(wǎng)絡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打造學習、實踐、教學、資源于一體的思政課網(wǎng)絡教育教學平臺,讓抽象的理論鮮活起來,讓正能量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網(wǎng)絡教學有機結合,以提升思政課教學的感染力、親和力和針對性,不斷滿足大學生成材的需要和期待。同時運用網(wǎng)絡新媒體技術也可以跟學生拉近距離,可以調動大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以主動引導學生思考代替被動灌輸知識,以增強大學生的內(nèi)化能力和思維能力,從而提升思政課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所謂立德樹人,立德,就是要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大德;樹人,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中華文化底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國際視野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思政課教師要通過不斷的努力,使思政課成為黨中央精神和最新成果真正走進大學生內(nèi)心的平臺,真正實現(xiàn)對大學生正確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導向,并指引大學生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實際行為,為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努力奮斗。
[1]楊增崠.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困境及突破[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10).
[2]高山.做好青年引路人 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