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繪本一直以其圖文融合的特點深受兒童喜愛,那么,如何讓繪本閱讀真正幫助兒童積累詞匯,發(fā)展語言?本文將以繪本中形容詞的遷移運用為例,分別從繪本閱讀的概念、繪本閱讀的選擇以及繪本教學的語言遷移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關(guān)鍵詞】繪本閱讀 形容詞 語言遷移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081-01
現(xiàn)今,繪本教學逐漸成為小學語文語言習得領(lǐng)域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大部分教師把繪本閱讀課上成了讀圖課、講讀提問課、想象課、隨意發(fā)揮課等課型,讓繪本成為孤立的課外閱讀課。為此,本文將以繪本中形容詞的遷移運用為例,通過分階段、分層次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讓學生在繪本閱讀中積累語言的過程形成策略,再與課內(nèi)的語言學習達成聯(lián)動,做到課內(nèi)外語言學習的相通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繪本閱讀的概念
日本繪本大師松居直(2009)先生在《我的圖畫書論》中給出了這樣一個公式, 比較形象地區(qū)分了繪本與其他兒童讀物, 即:文+畫=帶插圖的書, 文*畫=繪本書。在松居直先生看來, 繪本中的文字和圖片不是簡單的疊加關(guān)系, 而是相互融合, 將圖畫和文字拼湊在一起的不是繪本, 而是有插圖的書。在閱讀有插圖的書時, 可以不看圖片就可以將故事看懂, 但是繪本不行, 繪本要既關(guān)注圖畫, 也要關(guān)注文字。
從上述概念中可以知道,繪本中的圖文是緊密聯(lián)系、相互融合的,所以繪本閱讀課不僅僅是讀圖課,它既要關(guān)注圖畫, 也要關(guān)注文字。下面,我將以形容詞為例闡述如何在繪本閱讀中幫助學生積累詞匯,習得語言,實現(xiàn)課內(nèi)外的語言遷移。
二、繪本閱讀的選擇
每堂課的教學都應該有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繪本教學同樣如此。我們不能簡單隨意地選擇幾本繪本就展開教學,而不考慮其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達成。我們應該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的不同,選擇不同類型的繪本展開教學。比如對繪本中形容詞的學習,在選擇繪本時,可以選擇形容詞比較集中的繪本,再按形容詞的類別對所選繪本進行歸類,最后再借助所選繪本分階段、按梯度從易到難引導學生閱讀。
為此,我選擇了《大灰狼娶新娘》、《走開,綠色大怪物》、《叩叩叩 是誰呀》這三本繪本展開教學。這三本繪本中描述的內(nèi)容可操作性較強,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滿足兒童的感知運動,能夠讓兒童在學習過程中盡情的調(diào)動自身的所有感官;其次,這三本繪本中出現(xiàn)的形容詞各有特點,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符合兒童的學習特點。
三、繪本教學中的語言遷移
兒童的語言是生長的,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實踐積累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需要分階段、分層次、分梯度展開教學。 第一階段的教學:
對于第一次接觸形容詞的孩子,我們可以選擇簡單的類似《大灰狼娶新娘》這樣的繪本進行教學。這本繪本中出現(xiàn)的都是比較簡單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如“長、尖、大”等,教學時,可以先帶領(lǐng)學生跟著大灰狼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地看清新娘的樣子,閱讀時可以制造一些神秘感,如“蓋上了頭巾的新娘會是什么樣子的呢?你能猜到嗎?”讓學生進入大灰狼的角色去閱讀。接著,教師可有意識的滲透形容詞的教學,如“你看,新娘的尾巴?”讓學生念出形容詞“好大呀!”通過反復的朗讀,這類單音節(jié)的形容詞便在學生的腦中留下印象。最后,再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等動覺表達來積累詞匯,可以讓孩子們動起來,像大灰狼看新娘一樣看看你的同桌,甚至可以摸一摸、聽一聽、聞一聞,然后用一個字來說一說你的同桌的某一個身體部位的特點。如“我同桌的手指好長呀!”、“我同桌的皮膚好白呀!”……在表達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學生積累詞匯,發(fā)展語言的過程。此階段的學習只是讓學生對形容詞有一個初步的概念,并能用簡單的單音節(jié)形容詞描述事物的某個特點。
第二階段的教學:
有了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基礎后,第二階段便可引入雙音節(jié)形容詞的學習。如我們可以選擇類似《走開,綠色大怪物》這樣的繪本進行教學。《走開,綠色大怪物》這本繪本主要出現(xiàn)的是表顏色和形狀的形容詞,繪本中除了詞匯豐富有趣外,書中的圖畫也是很特別的,整本書的圖畫都是立體的,隨著大怪物每一個部位的出現(xiàn)到被一一趕走,呈現(xiàn)了大怪物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的過程。因此在教學時,除了要關(guān)注文字外,還要關(guān)注圖的變化,引發(fā)學生對圖像的思考。
首先,教師可以帶領(lǐng)學生閱讀前半部分的內(nèi)容,即大怪物的五官慢慢呈現(xiàn)的過程,如“大怪物有兩只黃色的眼睛”、“有兩只扭曲的耳朵”、“還有一張可怕的綠色大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關(guān)注句子中的形容詞,像“黃色的”、“扭曲的”、“可怕的”……接著,結(jié)合后半部分的內(nèi)容,讓學生把剛剛積累的詞匯表達出來,如可以這樣引導學生:“你想趕走大怪物的哪個部位就大聲喊出來,但是要說清楚這個部位的樣子好嗎?那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趕走大怪物哦!”學生就會大聲的說出很多剛剛積累的形容詞。最后,再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真正把所學詞匯內(nèi)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黑板上畫出心目中的大怪物,每個學生輪流上臺,一人畫一個部位,可以選擇不同顏色的粉筆,可以大膽想象怪物的樣子,再用黑板擦擦掉每一個部位的方式把大怪物趕走,同樣在擦掉之前也要描述大怪物的樣子。
第三階段的教學:
通過第一、二兩個階段的學習,學生對于形容詞的積累已經(jīng)達到一定的量。所以,第三階段的學習是讓學生把自己積累的詞匯進行整合,形成規(guī)范的語言來描述事物。《叩叩叩 是誰呀》這本繪本就是一個整合的體現(xiàn)。繪本描述的是爸爸與女兒玩的一個睡前小游戲,爸爸通過扮演各種不一樣的角色,有大猩猩、噴火龍、巫婆、幽靈等等,然后通過語言描述自己的樣子,讓女兒猜測門外的是誰。繪本中用了大量的形容詞來描述每一個不同的角色,形象生動,讓人一讀便能猜出事物的樣子。閱讀這樣的繪本,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形容詞在描述事物中的形象性、生動性,但我們的目的不僅于此,我們的目標在于孩子們也能用自己積累的詞匯來描述事物。所以,讀完繪本后,可以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會描述。比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某一個事物,在門口敲門,然后通過描述自己的樣子讓其他同學猜測是誰在敲門。第三階段的教學是前面兩個階段的提升,是學生整合自己所積累的詞匯,形成語言的過程。
總之,繪本是學生習得語言最精美的素材,如何讓學生能夠在繪本閱讀中真正的習得語言并運用于課內(nèi)的學習,首先需要教師在浩瀚的繪本書籍中精挑細選出符合自己教學內(nèi)容的繪本素材,通過圖像思考、動覺表達等方面多維度分階段、分層次的引導;其次,需要教師結(jié)合課內(nèi)外的學習經(jīng)驗與策略,構(gòu)建橋梁讓學生把課內(nèi)外的語言運用達到融會貫通,互相遷移的狀態(tài),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2009
[2]李超.“兒童本位觀”下的小學繪本教學策略的實踐與研究.《現(xiàn)代教學》,2015.6
作者簡介:
黃燕萍(1989-),女,漢族,福建省龍巖市人,小學二級教師,教育學學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