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我國不斷滲透新課程教育體制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語文作為小學階段重要的課程之一,其課堂教學的效果已經引起了國家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小學是學生接受系統(tǒng)性語文教育的起點,對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想意識的形成階段,德育教育對小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能用于小學德育教育的內容,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本文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育;滲透路徑
一、 前言
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代基礎教育的背景下,德育教育不僅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存在于教學體系當中,將其與其他學科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已經成了德育教育發(fā)展的新思路。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德育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的重要性,并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從而真正發(fā)揮小學語文的教育意義。
二、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首先,強化語文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盡管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已經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將語文教育與德育教育緊密聯系到一起。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利于強化語文學科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其次,有利于完善德育教育體系。在小學階段,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課程的形式獨立存在,但是其與各個學科之間具有一定的聯系,小學語文課程中包含很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載體,充分利用語文知識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有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德育教育體系。最后,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發(fā)展。小學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五愛”情感、“三種”意識和“五種”習慣。小學語文課程中包含很多與之相契合的內容,因此,利用小學語文課堂滲透德育教育能夠有效促進小學德育教育的發(fā)展。
三、 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一) 革新教學觀念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理念下,大多數語文教師都將語文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僅僅向學生傳輸語文知識,忽略了語文知識與德育教育的結合作用。這樣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完全適用于現代小學語文課堂。因此,教師應該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革新,充分認識到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聯系,在講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這樣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師從思想根本上發(fā)生革新,從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效率。
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漢語拼音”這一章節(jié)的內容時,教師講解到“ü”與“j、q、x”等字母拼讀時,要將上面的兩個點去掉。教師可以告訴學生j、q、x是長輩,ü是晚輩,當晚輩見到長輩時,應該將帽子摘掉,代表對長輩的尊敬。通過這樣的知識點教導學生應該尊敬長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將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進行了有機結合。
(二)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段,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已經不適用于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更無法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德育知識能在潛移默化當中滲透進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促進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相互融合,還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學生接受到適合自己的德育教育。
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借鑒情境教學方法的應用原理滲透德育教育,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符合課文場景的圖片,并要求學生分別選擇課文中的人物,并通過情境表演的方式將課文中的內容直觀的展示出來,使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課文中蘊含的德育教育內容。教師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激之情,從而珍惜現有的生活,不浪費生活資源的意識。又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雷鋒叔叔,你在哪里》這篇課文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一場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室中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雷鋒的故事,并向學生講解課文中的內容。其次,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門,到學校附近的社區(qū)中為他人提供一些幫助,比如,扶年邁的老奶奶過馬路、幫助清潔工人打掃街道等。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參與此次活動的心得體會寫下來,或者在課堂上談一談自己得到了哪些精神收獲。
(三) 深度鉆研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所設計編寫的,其中包含很多體現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尋找語文知識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并將教材作為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工具。例如,教師講解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亡羊補牢》這篇課文的內容時,這篇課文是以一個古代寓言故事的形式呈現的,教師可以將故事作為教學的著手點,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解這個故事的內容。講解完故事,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再將其中蘊含的道理交代給學生。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故事教導學生一旦發(fā)現錯誤應該及時改正,不能得到無法補救的時候才后悔。這樣的教學方法有利于使學生在理解故事的過程中受到德育教育的熏陶。
四、 結論
綜上所述,語文是小學階段重要的基礎課程,其中包含很多與德育教育相關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意識到德育教育對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并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以及語文知識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聯系,通過革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及深度鉆研教材的方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通過本文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內容展開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為提高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效率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少卿.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思考[J].學周刊,2015(06):91.
[2]相霞.關于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11):132.
[3]宋貴.教書育人,潤物無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05):57.
作者簡介:
葉宋新,四川省眉山市,丹棱縣石橋鄉(xiāng)九年制學校。